如何培養《將來架構師》(3)

如何培養《將來架構師》(3)html

--框架:識3.0的簡單結構架構

 

做者:高煥堂,misoo.tw@qq.com  框架

著做:《思考軟件、創新設計》ide

下一篇:《將來架構師》的教學範例學習

                                                                                          

內容:優化

1、前言:知識3.0設計出簡單atom

  人們渴望擁有簡單,以便提高本身處理和掌控複雜的能力。人們從複雜到簡單的主要途徑有二: 1) 從經驗(觀察)中概括出來;2) 從想象中設計出來。從複雜設計出簡單的途徑也不少。最多見的是,人們想象現實或將來複瑣事物表象下的元素,設計簡單結構,而後組<合>出複雜外貌。就如同被稱爲「軟件程序設計之母」的洛夫萊斯夫人(Augusta Ada Lovelace),她在1842年曾經說過:「想象力是什麼?這是一種組合的能力,它能夠採用新穎的、獨特的、無限的、不斷變化的方式將事物、事件、思想和概念組合起來…它能夠洞察咱們周圍看不見的世界,那是科學世界。」想象&聯想是人人與生俱來的能力,喚醒它便可了。人人都有很豐的聯想力,只是沒有把心裏渴望的簡單與所面對的複雜聯結起來,透二者的張力,激發出聯想力就能夠了。spa

  簡單結構意味着,自其元素很少(最好不超過4個),並且元素之間具備明確關係。例如,政府組織,三權分立,只有3個元素:立法、司法、行政。再如,原子(Atom),只有3個元素: 質子、中子、電子。基於簡單的結構,人們就能創造出許多方法(how-to)來操做它,並藉之駕馭將來的複雜多變。設計

2、範例:知識3.0的簡單結構orm

   知識3.0思惟不依賴輕驗與概括、沒必要豐富閱歷。反而更適合於教育、傳承給年輕人。例如,張榮發也是在20多歲就開始發揮其潛能,掌握簡單、駕馭複雜。總之,知識3.0可讓年輕人迅速擁有自創的簡單和how-to,並藉之駕馭複雜。而不是年輕學習別人的簡單,年老時才一以貫之,才獲得本身的簡單!因此在知識3.0裏,20多歲就能從複雜中設計出簡單。

  例如,我也從知識3.0的複雜中設計出簡單結構,就如同道爾頓的原子(atom),個人簡單含有4個元素: 問題(problem)、願景(vision)、假設(Hypothesis)和事實(reality)。想象、聯想是人人與生俱來的能力,不限年紀限制,隨時均可以喚醒它。 

3、範例:基於簡單找出許多<how-to>

     這個<how-to>是一個彈性(敏捷)的迭代過程,從問題感覺出發,並觀想願景;接着在願景的指引下,大膽地作出假設,在假設性問題架構的引導下,對現實和需求限制進行有效的分析,深度探索問題。而後,再度檢驗願景和假設,持續對願景和假設進行去蕪存菁,逐步找出從現實通往願景的路徑。最後,設計出此路徑相關的細節方案。

    

   傑出的創新和設計人員大多數擅長於溯因(Abductive)邏輯推理。溯因推理是由觀察現象(結果)到緣由的猜想推導過程。運用這種方法對可能緣由而做出假定或假設(Hypothesis)。這種推理受到邏輯規則制約的程度較小,具備高度的靈活性,是一種頗具創造性的推理方法。溯因推理的做用是提出假設。這種推理是從某特定的使人驚訝的事實出發,推導出其解釋或緣由的假設。這種假設必須通過演繹的推導和概括的檢驗來證明或證僞(又稱否證)。

  溯因推理的優勢,就是提出一個解釋性假設的創造性行爲。其中的假設,一般沒法直接加以驗證;若是用實驗或調查加以證明,也只是得知該假設獲得必定程度的支持(或然率)。若是被證僞(否證),則假設就徹底被推翻了。所以,設計師最擅用溯因推理的「假定-否證」行爲來刪除許多設計選項。這是一個循環迭代,不斷優化的敏捷(agile)過程(how-to)。此過程包含4項要素:問題、願景、假設和事實。

   

       大約在100年前,胡適曾提出"大膽假設,當心求證",就是基於溯因推理的創新思惟過程:

        

      這是以假設爲中心的創新思考邏輯。基於這4個基本要素,定義出這些要素之間的8個主要關係:

         

  此邏輯產出創新設計和方案。以4個要素,8項關係,表達出創新設計思惟的過程(how-to):

           

   在上圖的思惟過程當中,可產生頗有創意的設計方案,也就能用來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案:

         

     實際走在<從簡單到複雜之>路(how-to)上,須要有現實資源來支撐的,所以這how-to是會不斷修正的。在知識2.0或3.0 思惟下,<how-to>是來自心裏的簡單與指望的複雜,並受現實資源的消長而隨機應變;也就是,其對眼前現實而應變。而非來自眼前現實的不變,等到將來纔對其(未來)現實而應變。

~ end ~

                             

著做:《思考軟件、創新設計:A段架構師的思考技術》

演講:創新思惟框架(2016 Tid大會/北京/國家會議中心)

相關文章:  

  如何培養《將來架構師》(1):新方向

  如何培養《將來架構師》(2):內涵 

  如何培養《將來架構師》(3):框架

  《將來架構師》的教學範例

  《將來架構師》的平臺戰略範例

     將來架構師(知識3.0)培訓課程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