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危機也許只是個幻覺

閱讀更多系列文章請訪問個人GitHub博客

中年危機真的存在嗎?

相比每一個人都據說過中年危機,不少人可能還擔憂過中年危機,但咱們對它真的有足夠的瞭解嗎?git

中年危機的由來

「中年」這一律念,實際上是到了現代纔有的概念,它其實是人類進入到工業化時代以後纔出現的。github

它的出現緣由有三點:安全

  1. 醫療條件的改善,社會保障的發展,增長了人類的壽命。框架

    以美國爲例,1800年,美國人的平均壽命爲35歲,如今的平均壽命已經達到78歲,年齡增加了,纔出現了更加細緻的年齡劃分。性能

  2. 工業革命和城市的發展,加速了社會分工。學習

    20世紀以前,85%的美國人生活在鄉村,上課、跳舞、上教堂這些活動,都是不分年齡的。年齡的標誌只有三個:結婚、生子、喪失行動能力。設計

    而自從工業革命之後,學校、工廠都開始劃分年齡。同時,近現代退休制度覆蓋到了西方社會大多數人身上。cdn

    1950年,美國心理學家埃裏克-埃裏克森出版了《兒童和社會》一書,他把人生分層8個階段,其中包括了「中年」,引起了不少中年人的共鳴,你們開始對「中年」的概念有了共識。對象

  3. 「中年」概念的流行化和消費化,隨着年輕文化的興起而發展起來。blog

    20世紀後,報紙、雜誌、電影流行,處處都是年輕的身體和漂亮臉蛋兒,給了人們極大的視覺衝擊,在全世界掀起了「年輕崇拜」的浪潮。

    這也加速了中年人對本身已經「再也不年輕」的認同。隨之而來的就是對本身容貌改變,身體機能降低,甚至是職場競爭力降低的擔憂,由此產生了「中年危機」的概念

    1965年,加拿大心理學家埃利奧特·賈克斯(Elliot Jaques)在《國際精神分析雜誌》上發表了一篇文章。在文章中,經過對包括莫扎特、拉斐爾、但丁和高更等藝術家的研究,賈克斯提出了此後流傳很廣的「中年危機」理論。

中年危機真的存在嗎?

其實,使用「危機」來描述中年是不許確的,與青少年和老年相比,中年確實有多是人生中最不愉快的階段,但並不能稱做「危機」。

2010年,有一項針對34萬人的調查,讓不一樣年齡段的人給本身當前生活的幸福度打分,結果是中年人打的分數最低。

來自《經濟學人》

能夠看到,幸福感呈現了一條U型曲線,平均在52.9歲,幸福感達到了人生最低點。

其實幸福感的U型曲線不是人類的專利。2012年時,5名科學家進行了一項橫跨3個國家的對500多隻大猩猩的研究,覆蓋了大猩猩從幼年到成年的年齡段。

結果發現,大猩猩的情緒也隨着年齡變化,呈現出U型曲線。也就是說,大猩猩中年的幸福感也會下降。

也許這個所謂的低谷並無那麼複雜。可能任何事物到了中間階段都是低谷。

若是稱這種現象爲「中期低潮」可能更合適,休斯頓大學教授布琳·布朗對「中年」的定義就是:這是 「世界抓住你的肩膀告訴你,‘我幫不了你,你得靠本身’的時期。」

中年實際存在的問題

40歲以後就應該放棄了麼?

相信大多數人都見過這樣的父母,人到中年以後,開始逐漸放棄本身的人生,把所有期待都加到兒女身上。

事實上,父母越弱的家庭,對培養孩子越有一種不切合實際的期待,他們會強迫孩子作本身年輕時作不到的事情。

但他們卻本身要求很低,對孩子要求嚴格。他們可能會本身躺在沙發上看電視,同時強迫孩子努力學習。

但實際上,讓孩子前行的不是父母的高壓,反而正是父母自己的優秀。

你是個什麼樣的人,每每比你對孩子作什麼更重要。

中年失業是一個致命打擊

事業永遠、永遠都是你的基本面。

中年失業對一我的甚至於一個家庭都是致命打擊。

中國人其實對中年失業知之甚少,第一代參與現代職場的人(出生於1970~1980),尚未到中年失業的高發期。

而更早的一代人,每每聽到的是「下崗」這個更加委婉的說法,這極可能會讓人有一個錯覺:那是國家的結構性調整,不是咱們我的的錯。

固然,還有一部分人,可以在國企中呆到退休。在部分國企中,還存在提早退休的制度。這也在必定程度上,給人一種多數人都能平穩渡過一輩子的錯覺。

百歲人生帶來的新思考

比起思考「中年危機」,我想真正值得思考的問題實際上是:如何規劃本身的一輩子?

而如何規劃本身的一輩子,其中蘊含的關鍵問題是:咱們應該在多大的時間尺度上,規劃本身的人生?

你可能會活到100歲

根據加利福尼亞大學等研究機構的最新權威數據顯示,從1840年開始,人類的壽命就在以平均每一年大約三個月的速度遞增。

換句話說,也就是每過十年人類就能夠多活兩到三歲。在進入到21世紀之後,這個趨勢還在更快地加速,從2001年到2015年,短短不到十五年,人類的壽命增長超過了五歲。

並且這裏說的是全球的平均壽命,發展中國家的增幅更加明顯。

好比中國,在建國初期的平均壽命是不到四十,而如今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權威報告,截至2016年,中國早已突破了七十六歲,整整多了三十六年。

而00後活到一百歲的機率,已經達到了50%。

傳統的三段式人生

咱們一般認爲的人生,被分爲了邊界清晰的三個階段:

  1. 上學

  2. 工做

  3. 養老

例若有一個老王,他七歲上小學,二十多歲大學畢業開始工做,第一階段的前二十多年都在學習。

從二十多歲工做到六十歲退休,第二階段的三十多年都在工做。

以後退休回家養老,抱抱孫子,養養花草,第三階段就這樣度過了。

過去的幾十年大多數人都是這樣的生活節奏,若是人只能活六七十歲,這樣的安排仍是合理的。

但若是老王可以活到一百歲,那他將如何度過退休後的三四十年呢?

你真的能安穩過完一輩子嗎?

若是是在三段式人生中,在單位工做到了五十歲,即便知識、技能、學習能力已經不如年輕人,也能夠厚臉皮再混幾年到退休,但若是年齡尺度是一百歲,那麼五十歲正是打拼的時期。

並且現代社會變化愈來愈快,企業壽命愈來愈短,中小企業的平均壽命是2.97年,世界500強的平均壽命是40年,世界1000強是30年。

行業的變化也很快,想一想曾經的巨人諾基亞、摩托羅拉、柯達,幾乎是頃刻之間就被新技術、新公司打垮。

也就是說,大多數人一輩子中都會面臨換工做甚至轉行,若是不作好隨時改變的心理準備,極可能會被時代拋棄。

多段式人生將會到來

人的一生可能會被分層多段,每一個階段不是涇渭分明的,也沒有明確的順序。

好比,十幾歲的時候你在上學,三十的時候你可能又從新回到了校園;二十歲的時候忙得沒空談戀愛,四十的時候抽空談了一個對象,沒過兩年結婚了;五十歲的時候,你從一個公司的管理層辭職了,中間花了一年的時間去旅行,放空本身,回來以後又找了一個新行業,從新開始創業;六十的時候你創業成功,決定再回到學校裏面讀一個新學位。

在長達一百歲的人生中,咱們要習慣於常常跟過去的本身說再見,每過一段時間就要把本身清理一遍。

終身學習將會是每一個人的基本任務。

人到中年應如何應對

也許你會說,人到中年,人的學習能力會降低,沒法和年輕人競爭。

真的是這樣嗎?

中年的大腦更厲害

有本書叫作《The Secret Life of the Grown-up Brain: The Surprising Talents of the Middle-Aged Mind (成年大腦的祕密生活:使人驚訝的中年大腦天賦)》。

其中提到中年人的腦細胞並無減小,雖然與年輕的大腦相比,中年大腦的計算速度和注意力是有所降低。

但模式識別、空間想象能力、邏輯推理能力等等,性能不但沒有降低,並且還提升了,而這些偏偏是更高級的工做技能。

而計算速度根本不是問題,徹底能夠交給計算機解決。注意力不集中意味着你更能同時思考不少事,更容易發現它們之間的聯繫,更加適合創造性思惟。

若是你以爲記憶力降低,實際上是一個誤解。人的記憶分爲存儲強度和提取強度,存儲強度是不會隨着時間變長而減弱,會減弱的只是提取強度。

簡單說就是你記住的東西太多,形成搜索比較慢,而年輕人正好相反。

中年如何不停滯

其實絕大多數人在中年期都會有所懈怠,但只要用心,仍是能夠改善本身的狀態,這時候就須要對本身從新精心設計一番:

  1. 寫下本身的人設

    你須要對外展現一個適合本身,而且符合主流價值觀的人物設定。

    例如一箇中老年紳士(陳道明),或者不顯老的萬年大哥哥(林志穎),或者是一個心態年輕的段子達人(劉青雲),或者是一個沉默寡言但能夠依靠的某領域專家(霍金),而且根據設定配合穿着打扮。

    避免本身對外展現一個大肚子、盤串兒、談茶文化的油膩大叔形象。

  2. 規劃從頭到腳的細節

    你須要規劃一下穿着打扮,例如應該戴框架仍是應該戴隱形,應該哪幾種飾品,要不要口袋巾、釦眼上的花?

    選擇一套符合本身人設的裝扮,經過改變外觀,來造就一個面目一新的本身。

  3. 主動推送本身的有利標籤

    能夠在朋友圈推送一些新歌、新電影,或者一些領域的新思想,讓你們知道你是一個不停滯、不落伍的人。

  4. 注意本身的調性

    不要討論一些粗俗話題,好比落馬官員的情婦之類。

    儘可能討論一些高質量的知識,好比有關黑洞的知識和最新研究進展等等,這些都是安全、穩定的談資,既提現了本身的修養,也不會說錯話得罪人。

  5. 自律

    在飲食上要剋制,遠離菸草和減小酒精,必要的運動。

  6. 找到合適的同行者

    中年時候要交一些「一樣不甘心」的朋友,和停滯的朋友一塊兒玩,會被他們拖累,用心去找那種和你同樣不甘心,和你同樣但願上進的朋友,必定找獲得。

中年不是終點

有句話叫作「老男人談論理想的時候,全世界都會爲之動容。」

中年的停滯不是劇痛,而是持續的痠痛,是一種「疲憊」和「休息一下吧」的混合體,須要用英雄氣概來擊退這樣的停滯。

事實上,中年是事業突破最好的時節,同時也是最後的機會。

要知道在22歲到25歲的時候,全部的人都在努力,而在35歲,40歲之後,不少人已經躺在本身的功勞簿上哈哈笑了。

這個時候咬緊牙關的人,必定能贏。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