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向區塊鏈肖風:法定數字貨幣猜測

來源:本文首刊於第528期《財經》雜誌,編輯:陸玲算法

做者:萬向控股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兼執行董事,萬向區塊鏈董事長兼總經理肖風編程

 

 猜測者,不着調的狂想也!框架

「數字經濟」,逐漸成爲了熱詞。什麼是數字經濟?數字經濟誕生在數字世界,依據數學算法來運行。數字經濟不能等同於互聯網經濟,也不是「互聯網+」那麼簡單。我很是認同中國科學院王飛躍研究員的觀點:數字世界與物理世界是一種平行世界的關係,它是物理世界的映射,它們是一對孿生體。因而可知,數字經濟與工業經濟也是一種映射關係,數字經濟與工業經濟也應該是一種平行關係,它有本身獨特的、與咱們所熟悉的工業經濟徹底不一樣的新規則。分佈式


層技術區塊鏈

數字經濟的運行規則是算法規則。其實不論是人工智能仍是區塊鏈,驅動它們的核心實際上是各類算法,只不過一個是AI算法,另外一個是密碼學算法而已。而要讓算法高效運行,就必須把它工程化爲計算機代碼。在一個以「代碼」爲通用語言的數字經濟世界裏,經濟交易也代碼化、自動化、智能化了。代碼化的經濟交易,須要代碼化的記帳方法,代碼化的記帳方法須要代碼化的帳戶體系,代碼化的帳戶體系須要代碼化的貨幣。人工智能

2009年比特幣區塊鏈的誕生,恰逢其時地給咱們送來了分佈式帳本,分佈式帳本就是數字經濟呼喚的代碼化的記帳方法。分佈式記帳方法的基礎,是密碼學帳戶體系,而密碼學帳戶體系裏的記帳單位,則只能是數字貨幣。不管是物理形態仍是電子形態的法幣,都不可能把它計入數字帳戶裏,更不可能把它寫入智能合約,讓它自動運行。加密

分佈式記帳方法、密碼學帳戶體系、加密數字貨幣三位一體,不可分割。分佈式記帳的特色:參與各方共同維護一個帳本,信息徹底透明;相關事務的各類信息所有記在一本帳上,數據徹底穿透。密碼學帳戶的特色:開戶無須許可、點對點交易無須中介、交易與清結算同步完成、無中心化記帳主體、帳戶私鑰便是權屬證實;數字貨幣的特色:本質上是計算機代碼、具備可編程性、依靠一套算法來發行,目前已經流通的數字貨幣屬於私人貨幣,交易零邊際成本。設計

時不時會有人問我:區塊鏈到底有什麼實際應用?在回答這個問題以前,我也想問一個問題:是先有互聯網仍是先有「互聯網+」?個人意思是:若是沒有互聯網原生的、純線上應用的大發展,又怎麼可以說服傳統行業來作「互聯網+」?只有互聯網原生商業模式發展得很是強大,強大到對線下傳統商業、傳統金融形成巨大壓力了,同時互聯網技術及商業模式打磨得也成熟了,纔可能談得上「互聯網+」,「互聯網+」才能成功。沒有餘額寶,商業銀行是不會有「互聯網+」的切身之痛的!一樣道理:應該是先有區塊鏈,而後纔能有「區塊鏈+」(即區塊鏈與傳統行業的結合)token

 

數字貨幣起源事務

比特幣區塊鏈九年來的實驗告訴咱們,一個商業系統在沒有股東、沒有董事會、沒有管理層、沒有員工、沒有辦公場所、沒有資產、沒有營業收入、沒有財務報表、沒有法律主體的狀況下,也是能夠成功並有效運行的。各國央行應該是看到了比特幣區塊鏈的成功實驗,才起了研究發行法定數字貨幣念頭的吧。

那麼,法定數字貨幣算是「區塊鏈」階段的事物仍是「區塊鏈+」階段的事物呢?站在不一樣的角度,確實對此有不一樣的見解。通常的法定數字貨幣研究結論,都從傳統金融貨幣理論的角度來規劃法定數字貨幣,更多強調的是法定數字貨幣的「法幣」的一面,這固然是無可挑剔的。法定數字貨幣的另外一面是「數字貨幣」,咱們幾乎能夠說,沒有比特幣就沒有法定數字貨幣!法定數字貨幣的思想源泉和技術源泉來自於區塊鏈,來自於比特幣。

所以法定數字貨幣的目的不該該是爲了「區塊鏈+」,也就是說不該該是改造現有的貨幣體系和消滅現金法幣。它的第一個目標就是銜接數字經濟,銜接數字貨幣,連接物理世界與數字世界,連接工業經濟與數字經濟,連接法訂貨幣與數字貨幣。

若是咱們站在數字經濟、數字貨幣的角度來設計法定數字貨幣的機制,咱們就不會再有法定數字貨幣的雙層發行結構那樣的妥協,也不會再有法定數字貨幣主要取代M0那樣的委屈,更不會有不追求法定數字貨幣的可編程性的無奈。雙層發行結構是在數字貨幣的發行流通中,生硬地加入了現有金融體系的「中介」角色,而其實區塊鏈數字貨幣系統裏是沒有各類各樣的「貨幣創造」中介的,比特幣區塊鏈從貨幣系統來看,它裏面只有央行和用戶,用戶們點對點交易。

一切都在一念之間:若是央行承認比特幣等數字貨幣也是貨幣(私人貨幣),針對數字貨幣來設計法定數字貨幣系統,法定數字貨幣的惟一目的只是連接數字經濟、數字貨幣,就能夠徹底不碰鏈下現有的貨幣發行與貨幣創造體系,也就不會衝擊現有金融體系(先作區塊鏈,不作區塊鏈)。那麼法定數字貨幣在法律、經濟、體系與技術上的實現也都不會像如今這樣,面臨這麼複雜及困難重重的局面。

在這個框架下,建議央行發行法定數字貨幣的第一個目標就是:取代如今數字貨幣市場上由私人機構提供的、錨定美圓發行的穩定數字貨幣,如USDT和在以太坊上點對點抵押以太幣兌換的穩定數字貨幣如MarkerDao。法定數字貨幣比私人發行的穩定數字貨幣信用等級之差天然是雲泥之別。中國央行若是發行法定數字貨幣,好處還不止於取代私人穩定數字貨幣:任何基於區塊鏈的數字貨幣都是全球通貨,人民幣的國際化經過區塊鏈數字貨幣的技術,開闢了一個嶄新的途徑;首先連接數字貨幣世界的人民幣法定數字貨幣,會具備先發優點,在塑造區塊鏈數字貨幣的規則中,搶奪到規則制定的主動權;人民幣法定數字貨幣的發行將不須要任何基礎資產,單憑中國政府的信用,就足夠與目前市場上的任何穩定數字貨幣發行者競爭,而且能夠完勝他們。

在理想的數字經濟體系裏,央行發行法定數字貨幣,各個市場主體能夠發行各自的代幣(token)來融入法定數字貨幣,就像現實世界裏創業者發行股票來融入法訂貨幣同樣。股票或代幣都只不過是一種憑證,咱們既然容許初創公司發行股票融資,爲何就必定不能容許初創項目發行代幣融資呢?如今發行股票融資之因此被廣泛承認,是由於通過數百年的監管與規範,已經造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法律體系,能夠給發行股票融資的行爲人以清晰的指引。不少的規範股票發行的行爲指引,其實能夠移植到代幣融資的規範裏面來。目前大部分的代幣融資都採用了私募的方式,而且代幣上市時機也推後到主網上線運行以後(尤爲是在美國),這就是移植股票融資的成熟經驗的行動。我認爲「ICO」最大的兩個問題一是公開發行,二是公開交易,尤爲是一個初創項目公開發行和公開交易。現有證券法律是能夠移植過來規範這些問題的。

 

數字貨幣急迫需求

法定數字貨幣的本質是「數字貨幣」!而不是「法訂貨幣」!由於就現實世界而言,咱們已經有了一個很好的法訂貨幣體系,不須要重起爐竈,再造另外一個法訂貨幣體系。如今的急迫需求是:正在噴薄而起的數字經濟,須要一整套數字化的新金融體系,來服務它、促進它。

數字經濟對金融服務的嶄新需求有以下幾個特有的而傳統的金融體系沒法有效提供的服務需求:

1、在數字世界裏,通用規則是數學算法,數字經濟是算法驅動的經濟,而要讓算法有效運行,必須把算法編成計算機程序,也就是要把算法變成「代碼」。數字經濟裏的通用語言是代碼,法幣不能代碼化,數字貨幣纔是數字經濟的專屬代碼貨幣。

2、在萬物互聯的數字世界裏,經濟交換活動從人與人的交換,逐漸在向人與機器、機器與機器之間的交換髮展,機器會有本身帳戶、本身貨幣,機器之間交易必須點對點、自動化進行。

3、數字經濟活動是一個跨時空經濟活動現象,要求金融服務體系必須七天二十四小時無休,與跨時空的數字經濟活動提供無縫銜接的金融服務,它的記帳時間單位要求已經到了「秒」,而傳統金融體系的記帳時間是「日」。

4、數字經濟摩擦係數幾乎爲零,數字經濟遵循「零邊際成本」的規則,在數字經濟活動裏,各類收取中介費用的媒介,已經沒有生存的空間。

5、數字世界相對於物理世界,它是一個平行宇宙,在數字世界裏,人工干預數字經濟活動,將成爲不具成本效益的浪費之舉,甚至在數字世界裏,咱們很難再以人工決策的方式來應對虛擬的、快速的、多變的數字經濟活動。

傳統金融體系是遵循工業經濟的結構、邏輯、需求而創建起來的,相對數字經濟體來講,它是爲過去而生的,不是爲將來而生的。咱們須要新的、專屬於將來的新金融——數字金融。

數字經濟須要數字金融,數字金融須要數字貨幣。數字貨幣是可編程貨幣,可編程貨幣帶來可編程金融,可編程金融帶來可編程經濟。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