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考高項高頻知識點(二)

第三章 信息系統集成專業技術知識 java

一、信息系統集成概念:是指將計算機軟件、硬件、網絡通訊、網絡安全等技術和產品集成爲可以知足用戶特定需求的信息系統。 web

二、信息系統的生命週期可分爲四個階段:立項、開發、運維、消亡。 數據庫

1)立項:一是概念造成的過程;二是需求分析過程,立項成果——《需求規格說明書》 編程

2)開發階段:整體規劃階段;系統分析階段(乙方作的);系統設計階段;系統實施階段;系統驗收階段。 安全

3)運維階段:信息系統經過驗收,正式移交給用戶後,就進入運維階段。維護可分爲四種類型:排錯性維護(改錯性)、適應性維護(軟件更換環境時)、完善性維護(業主更新需求)、預防性維護(未來出錯) 服務器

4)消亡階段 網絡

三、信息開發方法:結構化方法、原型法、面向對象方法。 架構

1)結構化方法:把整個系統開發過程分爲若干階段,而後一次進行,按順序完成。每一個階段和主要步驟都有明確詳盡的文檔編制要求,是應用最普遍的一種開發方法。 框架

特色:注重開發過程的總體性和全局性 運維

缺點:開發週期長,文檔、設計說明繁瑣,工做效率低,要求在開發之初全面認識系統的需求。

優勢:理論基礎嚴密,它的指導思想是用戶需求在系統創建以前就能被充分理解和了解。

2)原型法的基本思想:與結構化方法不一樣,原型法認爲在很難一會兒全面準確地提出用戶需求的狀況下,首先不要求必定要對系統作全面、詳細的調查、分析,而是本着開發人員對用戶需求的初步理解,先快速開發一個原型系統,而後經過反覆修改來實現用戶的最終系統需求。

分類:拋棄型原型和進行型原型

3)面向對象的方法:面向對象的系統開發方法以其直觀、方便的優勢得到普遍應用。

基本思想:1)客觀事物由對象組成;2)對象是由屬性和操做組成

開發關鍵點:可否創建一個全面、合理、統一的模型,它即能反映問題域,也能被計算機系統求解域所接受。

特色:面向對象方法主要涉及分析、設計和實現三個階段。其特色是在整個開發過程當中使用的是同一套工具。整個開發過程實際上都是面向對象三個模型的創建、補充和驗證,所以,其分析、設計和實現三個階段的界限並不是十分明確。

系統詳細設計:包括代碼設計、數據庫設計、人/機界面設計、處理過程設計等。

四、系統架構是將系統總體分解爲更小的子系統和組件,從而造成不一樣的邏輯層或服務,進一步肯定各層的接口,層與層之間的相互關係。系統的選型主要取決於系統結構。

五、數據庫與數據倉庫技術:主要有操做型處理和分析型處理兩類。

1)操做型處理也稱爲事務處理,指的是對聯機數據庫的平常操做。

2)分析型處理則用於管理人員的決策分析,常常要訪問大量的歷史數據。

3)傳統數據庫系統主要強調的是優化企業的平常事務處理工做,難以實現對數據分析和處理要求,沒法知足數據處理多樣化的要求。

六、OSI七層協議(物數網傳會應表)是開放式系統互聯模型:

1)物理層:該層包括物理連網媒介,如電纜連線鏈接器,具體標準RS23二、V.3五、RJ4五、FDDI;

2)數據鏈路層:傳輸的是幀,控制層與物理層之間的通信,常見協議:IEEE802.3/.二、HDLC、PPP、ATM。

3)網絡層:主要功能是將網絡地址翻譯對對應的物理地址,並決定如何將數據從發送方路由到接收方,具體協議:IPI、CMP、IGMP、IPX、ARP。

4)傳輸層:主要負責確保數據可靠、順序、無錯地從A點傳輸到B點,在TCP/IP協議中有TCP、UDP、SPX。

5)會話層:負責在網絡中的兩點之間創建和維持通訊,常見協議:RPC、SQL、NFS。

6)表示層:如同應用程序和網絡之間的翻譯官,常見協議:JPEG、ASCII、GIF、DES、MPEG。

7)應用層:常見協議:HTTP、Telnet、FTP、SMTP。

七、802.11是無線局域網WALN標準協議,IEEE802.3是標準以太網協議。

八、廣域網協議包括:PPP點對點協議,ISDN綜合業務數字網、DNN數字專線、X.2五、FR幀中繼、ATM異步傳輸模式。TCP/IP協議是Internet的核心。

九、TCP/IP技術:模型分爲四層:

1)TCP/IP其最高層至關於OSI的5-7層,該層中包括了全部的高層協議,如常見的文件傳輸協議FTP、電子郵件協議SMTP,域名系統DNS、網絡管理協議SNMP、訪問WWW的超文本傳輸協議HTTP。

2)TCP/IP的次高層至關於OSI的傳輸層,協議有:面向鏈接的傳輸控制協議TCP和無鏈接的用戶數據協議UDP。

3)TCP/IP第二層至關於OSI的網絡層,這層上定義了互聯網協議IP、地址轉換協議ARP、反向地址轉換協議RARP和互聯網控制報文協議ICMP;

4)TCP/IP最底層爲網絡接口層,它自身並沒有專用協議,但使用串行線路進行鏈接時仍須要運行SLIP或PPP協議。

十、TCP/IP標識技術:A類地址通常分給具備大量主機的網絡使用,B類地址通常分給規模中等的網絡使用,C類地址通常分給小型局域網使用。

十一、網絡交換技術:在計算機網絡中,按照交換層次的不一樣,網絡交換能夠分類物理層交換(電話網)、鏈路層交換(二層交換、對MAC地址進行變動)、網絡層交換(三層交換,對IP地址進行變動)、傳輸層交換(四層交換,對端口進行變動,比較少見)和應用層交換(理解爲WEB網關)。

十二、網絡存儲模式:直接鏈接存儲(Direct Attached Storage,DAS)、網絡鏈接存儲(Network Attached Stroage,NAS)、存儲區網絡(Stroage Area Network,SAN)。

1)DAN是存儲器與服務器的直接鏈接:適用小型網絡,通常經過標準接口。DAS產品主要包括磁盤、磁帶庫和光存儲等產品。

2)NAS是即插即用的,將存儲結構經過標準的網絡拓撲結構(如以太網)鏈接到一系列計算機上。

3)SAN是適用光纖中,採用高速的光通訊做爲傳輸介質的網絡存儲技術。

1三、無線網絡技術:無線網絡根據數據發送的距離分爲幾種不一樣的類型:無線局域網(WALN)、蜂房移動通訊網(WWAN)、無線城域網(WMAN)、無線個域網(WPAN)。

1四、無線通信(手機):如今主流的是第四代(4G):第一代(1G)爲模擬製式手機,第二代(2G)爲GSM、CDMA等數字手機;從第三代(3G)開始,手機就能處理圖像、音樂、視頻流等多種媒體,提供包括網頁瀏覽、電話會議、電子商務等多種信息服務,3G的制式爲:CDMA2000、WCDMA、TD-SCDMA;4G包括TD-LTE和FDD-LTE兩種制式。

1五、國家信息安全標準:2001年1月1日起發佈的GB 17895-1999《計算機信息自主保護等級劃分準則》分爲五個等級:自主保護級;系統審計保護級;安全標記保護級;結構化保護級;訪問驗證保護級。

1六、雲計算:

1)特色:超大規模;虛擬化;高可靠性;通用性;高可擴展性;按需服務;及其廉價;潛在的風險性。

2)發展示狀:計算時代;網絡時代;雲時代。

3)架構:Iaas基礎即服務——至關於計算機的主機硬件;平臺即服務(Paas)——指雲計算上各類應用軟件提供服務的平臺應用 ;軟件即服務(SaaS)——是經過Internet提供軟件的模式,如淘寶等。

4)結構:從雲計算的核心以及大型數據中心的內部結構來看,其結構包括資源池、雲操做系統和雲平臺接口。

5)從應用範圍來看雲計算分類:公有云、私有云、混合雲。

1七、物聯網的關鍵技術:感知層做爲物聯網架構的基礎層面,主要是達到信息採集並將採集到的數據上傳的目的,感知層主要技術包括:產品和傳感器(條碼、RFID、傳感器)自動識別技術、無線傳輸技術(WLAN、Bluetooth、Zigbee、UWB),自組織組網技術和中間件技術。

1八、移動互聯網:就是移動通訊網絡+互聯內容和應用,它不只是互聯網的延伸,並且是互聯網發展的方向。

1九、移動互聯網關鍵技術:架構技術SOA、頁面展現技術WEB2.0和HTML5以及主流開發平臺ANDRIOD、IOS和Windows Phone。Web2.0嚴格來講不是一種技術,而是提倡衆人蔘與的互聯網思惟模式。

1)SOA即面向服務的架構:SOA是一種粗粒度、鬆耦合服務架構,不涉及底層編程接口和通信模型,web service是目前實現SOA的主要技術;

2)Web2.0嚴格來講不是一種技術,而是提倡衆人蔘與的互聯網思惟模型

Web1.0和Web2.0的區別:個性化程度和用戶體驗程度

3)HTML5是在原有的基礎上擴展了API,在手機應用的最大優點是能夠在網頁上直接調試和修改。

4)Aniroid系統特色:入門容易,由於Android的中間屋多以JAVA實現,而且採用特殊的dalvik"暫存器形態"java虛擬機,變動存放於暫存品之中,虛擬機的指令相對減小,開發相對簡單,並且開發社羣活躍,開發資料破空。

5)IOS系統:它是一個非開源的操做系統,開發人員必須加入蘋果開發者計劃,其中有一個步驟須要付款以得到蘋果的批准。開發語言是Objective-c、C、C++,加上對開發人員和程序的認證,開發資源相對較少,因此其難度要大於andriod.

6)Windows Phone系統產,簡稱WP,是微軟發佈的一款手機操做系統;開發技術有C、C++、C;Windows Phone的基本控件來自控件silveriigh的.net frameowrk類庫,而.NET開發具備快捷、高效、低成本的特色

20、大數據關鍵技術:大數據所涉及的技術不少,主要包括數據採集、數據存儲、數據管理、數據分析與挖掘四個環節。1)在數據採集階段主要使用的技術是數據抽取工具ETL;2)在數據存儲環節主要有結構化數據、非結構化數據和半結構化數據的存儲與訪問;結構化數據通常存放在關係數據庫中,經過數據查詢語言(SQL)來訪問;非結構化(如圖片、視頻、doc文件等)和半結構化數據通常經過分佈式文件系統的NoSQL(no only SQL)進行存儲,比較典型的有GOOGLE的Bigtable、Amazon的Dynamo和Apache的HBASE;3)大數據的管理主要使用了分佈式並行處理技術,比較經常使用的有Mapreduce;4)數據挖掘分析和挖掘是根據業務需求對大數據進行關聯、聚類、分類等鑽取和分析。

2一、大數據關鍵技術以最流行的開源大數據框架HADOOP爲例:

1)HDFS:hdoop分佈式文件系統(HDFS)能提升吞吐量的數據訪問,很是適合大規模數據集上的應用。

2)HBase不一樣於通常的關係數據庫,它是一個適合於非結構化數據存儲的數據庫、另一個就是基於列而不是基於行的數據。

3)MapReduce是一種編程模型,概念"map(映射)"和"reduce(規約)"和他們的主要思想都是從函數式編程語言裏借來的;

4)chukw是一個開源的用於監控大型分佈式的數據收集系統。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