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課,在大多數人眼中都是「壞學生」的專利,一提及逃課,就會聯想起逃課打遊戲,逃課出去玩,逃課把妹等。然而,還能夠爲了學習而逃課,這裏咱們要說的就是逃課去學習的故事。git
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原本應該在教室上《算法分析與設計》這門課,算法對於學計算機的同窗來講,重要性不言而喻。咱們應該花費大量的時間去熟悉各類算法,同時瞭解算法背後的思想。那麼我爲何會逃掉這麼重要的一門課呢?github
忘了在哪裏看過一句話,大體意思是看一我的讀過的書就知道這我的的品味。一樣,我以爲看一個老師推薦的教材就知道這個老師的水平了。下面來看看老師推薦的算法教材吧,排名有前後(徹底複製課件內容,排版未作更改):算法
鄭宗漢等,算法設計與分析,清華大學出版社網絡
王曉東等,計算機算法設計與分析,電子工業出版社工具
Thomas H.Cormen;Charles E.Leiserson;Ronald L.Rivest;Clifford Stein. Introduction to Algorithms, 2th Ed. The MIT Press, 2001, ISBN 978-0-262-33293-3. 影印版: 《算法導論》(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ISBN 978-7-040-11050-0. 中譯版:潘金貴等譯, 《算法導論》(第2版),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 2006,ISBN 7-111-18777-6post
郭嵩山、李志業、金濤、梁鋒.《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例題解(一)數論、計算幾何、搜索算法專集》. 電子工業出版社, 2006.5學習
推薦的書中只知道《算法導論》這本,不過早在2012年已經出了第三版了,這裏仍是第二版,其中緣由想必你們也猜的到。其餘三本,真的沒有據說過,也沒有興趣去看,國內寫的計算機教材,能夠看的寥寥可數,這幾本固然不在其中。測試
原本我也不用看這幾本書的,直到遇見這麼一道小組做業題(做業仍是要作的,否則掛科了怎麼辦):spa
我左看右看,上看下看,也不明白這道題什麼意思(看了其餘小組的做業題目,發現基本也沒有能看懂的)。因而,Google之,果然被我找到了原題,原來就是鄭宗漢《算法設計與分析》裏面的課後題,再一看,原來咱們的所有做業題都是這本書的課後題。這裏的資源最優分配問題,在書中給過解釋,終於能夠寫做業了。設計
其實只看推薦的書就肯定這門課不值得上,固然是不科學的,不去聽聽你永遠不知道這門課到底怎麼樣。第一節課,我固然沒有錯過,而且坐到前排,洗耳恭聽(前排人挺多,基本不多人坐後面)。而後,很差意思,我已經忘了那節課講的啥了。後面還連續去了幾回,發現根本聽不下去,爲了講一個算法思想,好比遞歸,老師給出一個又一個的例子,而後「深刻淺出」用遞歸搞定問題。整節課感受就是在聽例子,聽解法,讓我想起了高中時代的題海戰術與填鴨式教育。
其實,除了第一節課你們都在前面,後面幾回課,幾乎全部人都坐在後排,前排已經空了。而後去上課的人要不本身看書,要不睡覺,不多有人聽老師講了。
前面就是我逃掉算法課的主要理由了,其實我如今逃掉了大部分課,那麼我如何決定某一門課是否是能夠逃掉呢?其實本身也沒有刻意去找理由,不少時候就是一種感受。不過我猜想潛意識裏可能會通過下面一番思考。
一、我是真的想去認真上這門課嗎?有時候,咱們選擇一門課只是爲了拿學分而已,這種課徹底沒有必要在課堂上花費時間,應該絕不猶豫地逃掉。
二、這門課須要花費時間去學習,可是老師講的太沒水平了,還不如本身看書。上面的算法課就是這種狀況了,對我來講大多數的逃課都是由於老師講的沒水平(你必須面對這個殘酷的現實)。
其實想講好一門課仍是很難的,特別是理工科專業性比較強的課。須要老師本身有深厚的專業素養,同時還要有很好的授課技巧,確保可以清晰明瞭、又不枯燥無味地傳達知識,能作到這一點的老師真的是屈指可數。
或許正是由於講好一門課是如此之難,因此部分老師乾脆就不負責任地糊弄你們。因而,我遇到過、據說過下面這些奇葩事:
老師徹底「照本宣科」,可是讀着讀着發現本身都讀不懂了
課件是 N 多年前的,內容十分陳舊
課上一直在吹水,講本身的一些經歷或者其它和課程徹底無關的事
給咱們把一個介紹技術概念的視頻連續播放了三遍
考試試題是前一年的,年份、年級都沒改
給咱們演示一個簡單的實驗時,不知道怎麼安裝一個經常使用工具
教C++時,一個 Hello World 編譯不經過,調試了半天才找到問題所在
上面的比較極端也不常見。然而大多數課堂也好不到哪裏去,經常是臺上「高談闊論」,臺下不聞不問,臺上問題一出,臺下寂寥無聲。總之,若是你在上一門課時,老是精神奕奕地走進教室,而後聽着聽着就萎了,那麼能夠考慮逃掉這門課了。
其實好多同窗都知道在教室裏聽課並不能學到什麼,可是還有許多「好學生」做爲老師的「忠實」聽衆,老老實實坐在臺下(聽課?)。
剛上大學時,我也是從不逃課,而且有點鄙視那些逃課的人。那時候天真地認爲學生怎麼能夠逃課呢?課堂是那麼神聖莊嚴的地方,是咱們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天堂啊(好幼稚的想法啊),在這種想法的激勵下,不論什麼課我都逼本身認真聽講,好好消化。
然而漸漸發現,有的老師照本宣科(最典型的是當時的數學分析這門課了),有的老師講的不明不白,有的課特別沒意思。逼了本身一個學期後,實在太累,上課不再能堅持認真聽講了,因而上課基本就是聽着聽着就困了,睡了。或者是,乾脆不聽老師講,本身拿本書在看。
那時,雖然在獲取知識上,去上課已經失去了意義。可是從小到大養成的不逃課「好習慣」以及「要想學習好就得認真聽講」的觀念仍舊像一個無形牢籠,把我束縛在無聊的課堂上。
後來遇到了中特、毛概這兩門全國統1、全球惟一的課程,原本就十分討厭這些在初、高中必須背誦的東西,加上老師講的又太不精彩,一怒之下就不去上課。而後發現逃課也不是多麼壞的事情,因而漸漸地逃掉愈來愈多可有可無的課。如今看來,應該感謝這兩門課,讓我認識到不是全部的課都須要去學,那些可有可無的課甚至逃掉了也沒有關係。
可是,那些重要的專業課,即便老師講的不好,本身也不敢逃掉。生怕逃掉這些課,就失去了學好這門課的機會(雖然知道課堂上學不到什麼,可是當時仍是這樣想)。後來,發現系裏面好多大牛都不怎麼去上課,但他們的專業素質不是通常的強。一個偶然的機會,聽一個大牛說,老師講的那麼差,幹嗎要去上課,本身想學好一個東西,就去找書找資料學啊。這道理本身也懂,可是聽大牛說出來徹底是不同的感受,並最終促使我把這種想法轉變爲實踐,並開始了逃課之旅。若是你還懼怕逃掉重要的課,那麼請默唸不去上課也能成爲大牛,成不成爲大牛和上不上課沒有關係!
掙脫了「必須去上課才能成爲大牛」這個枷鎖,其實你能夠學的更多更快。此外,逃課不只可讓學生學得更好,也有可能刺激老師好好講課呢。畢竟,臺下沒人聽課對老師來講也是一種打擊吧。(但願不是我在 YY)
如今,咱們不須要按時上課,坐在教室一味聽老師啦。咱們能夠找本經典的書,坐在一個安靜的地方,按照本身的節奏去理解書中的內容。其實這樣的學習效率,比在教室聽老師講好太多了。算法這門課,我買了 Robert Sedgewick,Kevin Wayne 寫的 算法(第4版),感受寫的還不錯。另外,也順便刷一刷 LeetCode 上面的算法題,收穫也是頗豐的。
除了看書外,還能夠選修一些經典的開放式網絡課程,而後認真聽講,作做業,考試,拿證書。一樣是課程,爲何要逃掉傳統的課堂教室,去參加虛擬的網絡課程呢?由於網絡課程有着許多無可比擬的優勢:
老師水平廣泛較高,講授內容質量高。這裏的老師好多來自世界名校,內容準備的也特別用心;這點是最重要的。
完善的在線做業系統,做業獲得很好的反饋。傳統課堂中做業更可能是用來給定平時成績,交上做業就完事了,沒有一個反饋,你甚至不知道老師有沒有去看你的做業;
活躍的課程論壇。每個課程都有一個供學生討論的板塊,在這裏能夠和全世界各地的學生交流學習心得,討論做業題目;
彈性的學習時間,學習地點。沒有說你必須在何時上課,你只要在 Deadline 前聽完課,寫完做業就能夠了。
順着大腦學習的規律教學,每次講一小段時間就會穿插一些測試之類的,不會讓你感到消化不了。想一想傳統課堂,一會兒兩節課,大腦早疲勞了。
還不知道MOOC(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看看下面這些文章吧:
哦,對了,親測上面的「三座大山」都沒有掛掉,因此你訪問不了的話,必定是你的問題。
最後問一個問題,今天你逃課去學習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