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會阻礙程序員成長的細節

羅馬非一日建成,軟件系統也不是一天可以寫出來的,在經年累月的編碼生活中,總會那麼些個不經意的瞬間暴露出來,而這些不經意的外在表現日積月累,猶如水滴石穿,會產生巨大的力量副作用於程序員的成長。我簡單列了幾條,看一看,興許就在你我身邊實實在在發生過。

拿到開發任務後,直接上手寫代碼。缺乏必要的溝通與設計,返工的機率極大。先後端數據的交互格式,功能潛在的關聯點不清晰,接口調用方功能是否完備,存儲結構的設計,複雜業務的流程設計等等,都須要事先溝通肯定好,再動手寫代碼才能遊刃有餘,否則會走一步卡一步,進展緩慢,甚至倒退。程序員

在邏輯混亂的地方加入新東西,而不是去重構。因爲功能的新增或變動,須要在舊有的代碼邏輯中添加新功能,本是一個很好的重構機會,但不少的作法時在原有的基礎上填填補補,結果一片混亂。特別是在本已混亂的地方還要加入新代碼邏輯,運行起來確實沒有問題,但對自身代碼質量的保證零意義。後端

不肯意與別人分享技術成長。教是學習最快的一條路,將本身所學傳播分享給他人,並使他人能消化吸取,是對本身知識掌握一個最好的檢驗。同時在分享的過程當中溫故而知新,更加深對知識技能的掌握。若是你有教會徒弟餓死師傅的想法,會顯得很落伍。互聯網時代下,還有什麼知識技能,是你獨有而別人歷來沒有的?不如拿出來分享,你們共同成長。一個走的快,但一羣人才走的遠。學習

遇到BUG首先否認是本身的問題。這是一個普適性的問題,也是程序員遇到BUG時的第一反應。究竟是不是別人的問題呢,每每是問題轉了一圈又回到本身手裏。耽誤了你們的時間,同時下降的解決問題的效率。正解的姿式應該是當即檢查自身,肯定是否是本身的問題,是就當即改正,若不是,能找到問題所在最好,交由他人去處理,這是一種良好的習慣。測試

缺少驗證條件時,開發的功能不經測試直接交付給測試人員。一種是過於自信的表現,還有一種是懶惰的表現。有自信是好的,但若是能通過實際的場景來檢驗,雙重保險,對本身對團隊都是保證。懶惰就是不負責任的表現,有些功能確實測試起來很複雜,但爲了保證功能的可用性,沒有條件去創造條件也要完成,這也是一種態度。編碼

修復某BUG時,夾帶其它問題。一個未被測試人員發現的BUG,自我發現後私自修復,並提交源碼。這在測試階段比較常見,但後期若是還出現這種問題,對產品/項目的穩定性是個極大的隱患,特別是生產環境。這是一個流程規範問題,也是一個職業素養問題。spa

先簡單寫到這裏,以上這些都不是大問題,但若是不注意,長此以往會演變成大問題。程序員是個特殊的物種,物種的進化依賴咱們自身的知識結構、思惟層次,更依賴於平常工做生活的三省其身,常常覆盤總結回顧,才能發現問題,近而解決問題。設計

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