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虛擬機上添加一個新的硬盤
linux
2. 爲了讓在系統裏可以顯示新添加的硬盤已知有兩種操做方法
1.重啓
2.輸入 echo "- - -" > /sys/class/scsi_host/host0/scan
而且scsi_host 文件夾中有好幾個host 文件,若是host0 執行後沒法顯示出新添加的硬盤,那吧host1 host2 也執行一次試試
執行成功後 新添加的硬盤會顯示出來
sde 就是新添加的硬盤
3.根據需求進行分區操做
fdisk 建立MBR分區:所支持的最大卷:2T,並且對分區有限制:最多4個主分區或3個主分區加一個擴展分區
gdisk 建立GPT分區:突破MBR 4個主分區限制,每一個磁盤最多支持128個分區。支持大於2T的分區,最大卷可達18EB
parted 高級分區操做:分區並進行分區調整的工具,他能夠建立,破壞,移動,複製,調整ext2 linux-swap fat fat32 reiserfs類型的分區,能夠建立,調整,移動Macintosh的HFS分區,檢測jfs,ntfs,ufs,xfs分區。(因爲此分區操做 的命令 執行後 會當即生效,因此請謹慎使用)
4.咱們先來建立GPT分區
命令:gdisk /dev/sde 開始建立分區
這裏對分區或是磁盤進行掃描
5.Command (? for help) 這裏是讓選擇一些選項 對於初學者來講 打? 可查看選項的用意
大體的翻譯以下::
b: back up GPT data to a file
將數據備份到一個文件
c: change a partition's name
改變一個分區的名稱
d: delete a partition
刪除一個分區
i :show detailed information on a partition
顯示一個分區上的詳細信息
l :list known partition types
列出已知的分區類型
n :add a new partition
增長一個分區
o :create a new empty GUID partition table (GPT)
增長一個 空的分區列表
p: print the partition table
打印分區表
q :quit without saving changes
退出 而且不保存
r :recovery and transformation options (experts only)
恢復和轉換選項 (專家專用)
s :sort partitions
把分區進行排序
t :change a partition's type code
改變分區的類型代碼
v :verify disk
驗證磁盤
w :write table to disk and exit
將表寫到磁盤並提出
x :extra functionality (experts only)
額外功能
? : print this menu
打印這些選項
6.因此咱們要建立分區 輸入N進行回車
7. 顯示:Partition number (1-128, default 1):
大概意思是 分區編號 1~128 當前默認是1:這裏可自行選擇 建議按照順序分 選擇完成回車便可(選擇默認的話直接回車)
8 .顯示:First sector (34-4194270, default = 2048) or {+-}size{KMGTP}:
大概意思是:選擇從多少到多少的扇區 默認從2048開始
(補充:前面的2048個扇區(每一個扇區512字節,共1MiB)被保留做分區表和其它用途)選擇默認的話直接回車
9.顯示:Last sector (2048-4194270, default = 4194270) or {+-}size{KMGTP}: 、
大概意思是:分到多少的扇區 系統是按照扇區來分。。好比+100 就是一百個扇區 爲了方便使用建議使用+1G 或者+500M 等格式進行分區,方便本身。
10.Hex code or GUID (L to show codes, Enter = 8300):
填寫標號 默認是8300 通常都是默認 直接回車
11. 這時候就又回到 剛開始 第五步驟的界面了。 這時候能夠按p去查看剛纔建立的分區
會顯示各類詳細信息
磁盤大小 GUID 等等信息
12 . 重點:必定要用w進行保存。吧剛纔的操做寫入磁盤 若是直接退出 剛纔的操做並不會被寫入磁盤 。只有parted 會以後完當即生效
13. /dev/sde/sde1 就是剛纔新建立出來
14.爲新建立的磁盤進行格式化 改變格式
使用命令 mkfs.ext4 /dev/sde1 爲新建立出來 格式化成ext4 格式
15.尋找個空的文件夾。爲你的新建磁盤進行掛在
命令 mount 源文件路徑 目標路徑
16.掛載完成而且在lsblk 命令中 可以顯示掛載的路徑
(黑箭頭指向的就是剛纔掛載好的)
17.掛在完成以後 在 /etc/fstab 文件中
在 :模式下 輸入 r!blkid /dev/sde1
這樣 新建立的uuid 就會動被輸入上去了
.把 多於的信息刪除 前面的/dev/sde1 後面的PARTLABEL等等的都進行刪除
最後變成這樣
紅線就是 最後的格式 UUID 掛載的路徑 系統格式 掛載時使用的參數(詳細的參數在:https://blog.51cto.com/12580998/2162619) 是否備份 是否檢查
18,正確狀況下完成以上的操做 ,當系統重啓了以後 掛載還在繼續。 centos
------------------------------------------------------
fdisk分區也是差很少。(掛載方式就再也不寫了)
在 fdisk 中 .Command ( m for help) m是獲取幫助的
1.fdisk /dev/sdc 以後選擇M建立分區
2.以後會讓你選擇 建立主分區仍是擴展分區
Partition type:
p primary (0 primary, 0 extended, 4 free)
e extended
Select (default p):
同時若是是要建立邏輯分區。由於邏輯分區是在擴展分區中。因此若是沒有擴展分區也就沒有邏輯分區。
並且上面也顯示了當前磁盤有 0個主分區 0個擴展分區 請按需選擇
free是空閒 的意思
因爲分區表裏面只有64個字節
其中一個分區要佔16個字節全部 最多隻有4個分區ide
3.因爲咱們要建立邏輯分區因此選擇e建立擴展分區
4.Partition number (1-4, default 1): 1
選擇分區編號(注意1~4編號是給主分區擴展分區用的 5以後的編號是給邏輯分區使用的)
5.First sector (2048-2097151, default 2048):
默認從多少開始 前面的2047是系統預留的空間爲了存放好比說分區表的信息等
6.Last sector, +sectors or +size{K,M,G} (2048-2097151, default 2097151): +200M
分200M的容量 若是不加M就是按照扇區來分
7.分區完成 可按p選項來 查看剛纔分的區
8.而後必定要記得要保存!!!!!
工具
3.磁盤會預留些空間給root用戶 這可空間能夠進行修改
默認預留 5%
mkfs.ext4 -m 1 /dev/xxx
而且支持0.1 也就是0.1%的預留空間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