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法風」上崗,天氣預報或精確到1千米內

「15分鐘後,公園門口的麥當勞極可能會下雨,你在手機上會收到服務提示。」將來,不管你身在城市哪一個角落,均可能收到所處1千米甚至更小範圍內的天氣預報。算法

    剛剛過去不久的世界氣象日,「智慧氣象」成爲今年的主題。小編從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獲悉,該校信大氣象科學技術研究院團隊(南京信大氣象科技有限公司)正在使用人工智能預測天氣發展、特別是強對流天氣的發生發展,這套已經在全國多地氣象部門「實習」的「AlphaWind」(阿爾法風)系統,將更爲準確地預測雷暴大風等災害性天氣。大數據

    3月15日,冷空氣裹挾八級大風南下,在19—20時之間,南京南部的溧水1小時降雨量達66.3毫米,爲罕見的強度極大的短時強降水過程。「當天傍晚,‘阿爾法風’系統就已經測算到可能出現雷暴大風的局部區域,並向氣象預報員們發出了警告。除了南京之外,華東地區特別是江蘇上游的安徽省境內,出現的一系列局部雷暴大風也被它迅速捕捉,一一標出。」團隊帶頭人苗春生教授舉了個例子。人工智能

    記者在現場看到了安徽某地即時的氣象雷達圖,當圖像被輸入到構建的卷積神經網格模型中後,系統快速地標識出了雷暴大風可能發生的紅色區域。「‘阿爾法風’目前主要針對氣象預報領域裏的難題——短時強對流天氣,包括短時大風、強降雨、強雷暴等災害性天氣。」苗春生解釋,氣象行業利用的本來就是「大數據」,過去,預報員憑藉豐富的經驗,結合多年的資料數據進行預測。但對於關鍵轉折性天氣,預報員很難即時反應,這也使得暴雨、龍捲風、冰雹等極端天氣成了氣象業務的關鍵瓶頸。get

    團隊核心成員、強天氣預報專家邵玲玲研究員從事氣象預報工做二十幾年,是複雜氣象方面的專家。她告訴記者,多年前,氣象預報員遇到諸如疑似雷暴這樣強天氣因子時,都是一羣人圍在一塊兒討論、判斷,通常要30分鐘才能基本準確辨別,常常會空報、漏報,準確率並不高。而如今,「阿爾法風」人工智能系統不須要針對不一樣地區、不一樣季節的極端天氣統計總結出規律或特徵,只要「投喂」歷年海量的天氣數據記錄,「教」給它各類算法模型,不斷糾偏,就能夠日進千里,愈來愈準確、迅速地對各類極端天氣加以識別。方法

    人工智能不只保證了氣象預報的時效性,將來還能準確預報1千米的小尺度超局地天氣。該技術還將在高鐵、海洋工程等大型項目上發揮氣象保障做用。團隊目前正在和中國高鐵總公司進行合做預研究。「在地形、受力各方面複雜影響下,如何每隔10秒、間隔數千米報一次風向風速?這是過去傳統方法不能解決的。」苗春生介紹,「經過大數據深度挖掘高鐵路段資料,咱們的預報準確率目前可達84%。」除了高鐵,智慧氣象還能夠嵌入自動駕駛系統。「目前有國際汽車公司但願咱們可以在團霧、道路結冰等惡劣天氣下,利用氣象大數據提升自動駕駛的可靠性。」苗春生說。im

(更多點擊:自主創新)(連接:http://www.chuangxin360.com技術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