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MMN的宏觀視圖中,包括了三個過程環節:定義架構概圖、架構全局分析以及構建概念模型。這是一個按部就班的過程,是系統架構總體分析的逐步細化。這個過程的關鍵是找準架構分析的切入點。這正是定義架構概圖所要解決的問題。定義架構概圖須要明確架構目標、調查架構資源和分析用例場景。這三個活動能夠是並行的,至少彼此之間是相互影響、相互做用的。以下圖所示: 數據庫
雖然這些活動是並行的,但從一開始明確架構目標纔是最佳的選擇,由於架構目標是整個架構過程所要努力達到的方向。不瞭解架構目標,搭建出來的系統架構再好,也可能不符合客戶的需求。架構目標來源於需求,主要指客戶或其餘利益相關人提出的項目(產品)願景。願景表達了客戶的目標以及對系統的指望。從願景中咱們能夠得到許多架構分析所須要知道的知識,例如明確客戶最指望達到的目標,以此能夠肯定場景與風險的優先級;瞭解客戶的不一樣目標,能夠由此識別系統客戶的不一樣角色,明確不一樣的利益相關人的態度。架構
經過需求的願景和範圍,就能夠肯定架構的實現目標。識別架構目標,就須要瞭解是誰須要使用架構,理解架構的約束(技術約束、使用約束和部署約束)。如同架構在軟件開發中起到的做用,架構目標一方面是業務需求和客戶的要求,另外一方面也是技術和應用系統的要求。架構目標是需求分析師、架構師和客戶達成的一致共識,而一旦確立了架構目標,該目標就會成爲團隊的一致共識。併發
架構旨在爲業務需求和技術需求之間搭建起相同的橋樑,並找到合適的方式實現這些需求。好的架構必須可以減小與技術解決方案相關的業務風險。它最好是靈活的,可以處理軟硬件以及業務需求等的變化,考慮總體影響設計決策的因素,在質量屬性之間權衡,並努力知足用戶、系統和業務的需求,如圖所示:運維
在瞭解用戶的目標時,首先須要明確用戶的分類,由於不一樣類別的用戶,他們的關注點是不相同的。例如投資者或者管理層關注的目標,可能更多地是考慮組織因素,例如項目成本,週期與收益。若是是系統的使用者,則主要考慮業務因素,關心的是與本身工做相關的功能是否知足需求。若是是系統的運維成員,則主要考慮技術因素,例如系統的可維護性、健壯性、可擴展性、可伸縮性等質量屬性。ide
在明確架構的業務目標時,咱們並不須要瞭解每一個細節功能的需求,而是關注業務的指望值。瞭解業務目標,不是要識別業務流程、業務規則或者業務所要處理的數據。例如業務目標提出了提高工做效率,改善工做質量的要求,肯定了應該由系統自動完成的功能,明確對業務需求變化的處理。設計
系統的目標和技術直接相關,尤爲是架構的質量因素。系統目標可能包含對系統規模、用戶數、併發量等的要求。系統目標也可能對軟硬件平臺提出了約束性要求。blog
總體而言,架構應該:
1)公開系統的結構,但隱藏實現細節。
2)實現全部的用例。
3)試圖知足不一樣涉衆的要求。
4)知足功能需求和質量需求。資源
我曾經爲一個集團公司開發相似ERP的系統。這個集團從事軟件外包業務,它但願可以搭建一個平臺,實現人力資源、客戶資源與項目資源的整合。系統包括人力資源管理、客戶關係管理和項目過程管理等主要模塊。系統用戶爲集團的全部員工,但角色的不一樣,決定了他們關注點之間的區別。開發
在提出方案的開始階段,咱們注意到管理層用戶對於系統的預期目標,那就是避免「信息孤島」,實現資源的可控,以免資源浪費,或者避免由於資源的缺少而致使業務的流失。例如,客戶方須要集團提供20名各個層次的Java開發人員,則市場部門在肯定是否簽定該合同以前,就須要經過系統查詢集團的人力資源庫,瞭解現有的人力資源是否匹配客戶需求。若是匹配,還須要判斷人力成本,以決定合同的標的。若是不具有,則須要人力資源啓動招聘流程。管理人員可能還須要瞭解開發人員的閒置率,跟蹤項目的進展狀況,以及開發人員在項目中承擔的職責和完成質量。部署
在進行需求調研的過程當中,咱們又瞭解到系統最終用戶的訴求。例如人力資源部門的普通員工對於系統的要求很是簡單,就是但願系統的操做方便快捷,最好可以提供導入Excel文件的支持。市場部則須要系統提供合同文件的管理功能,包括文件的上傳下載。
經過對用戶、業務和系統的需求分析,咱們就能夠初步肯定架構目標。例如: 1)系統主要分爲人力資源管理、客戶關係管理和項目過程管理模塊;三個模塊共享同一個數據庫;爲達到重用目的,須要在這三個模塊中抽取出公共模塊,例如員工信息管理; 2)系統應達到輔助決策的功能,以知足管理者對資源的控制、分析、跟蹤與查詢功能; 3)系統具備良好的可用性;提供設計簡潔的導航功能與菜單;可以與Office進行集成。系統需快速搭建原型,以更快地瞭解用戶的反饋; 4)系統應基於角色與組織進行權限控制; 5)爲部署的簡單性,系統應採用B/S應用架構; 6)系統的業務組件應該是鬆散耦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