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蒜客題庫(Python):六、泥塑課

小米是一個幼兒園老師,每學期的泥塑課上,她都會給每一個學生髮不超過250立方厘米的等量橡皮泥,教你們作泥塑。在上課過程當中,她發現每一個班都剛好有一個小朋友會去搶另外一個小朋友的橡皮泥,因而她決定,在正式開始作泥塑前,讓你們把手裏的橡皮泥都捏成一個立方體,而且測量手裏捏好的橡皮泥的長、寬和高。這樣,她就能夠知道誰被誰搶了橡皮泥了。python

小米老師在不一樣的學期可能會帶一個班或者同時帶多個班,所以輸入數據可能有一組或者多組。每組輸入數據的第一行爲一個整數n,表示了這個班的小朋友數,以後n行每行包括了由空格分隔的三個整數和一個字符串,那個字符串表示了小朋友的名字,前面三個整數則是這個學生手裏橡皮泥塊的長、寬、高數據。按照幼兒園的規定,每一個班最多有9個小朋友,最少也要有2個小朋友,每一個小朋友在學籍系統中的名稱不超過8個字符長。當出現一個班級的小朋友數爲-1時,表示沒有更多的班級了。web

輸出行數與小米老師帶的班級數相同,形式爲「X took clay from Y.」,具體請參考樣例輸出。app

樣例1

輸入:函數

3
10 10 2 Jill
5 3 10 Will
5 5 10 Bill
4
2 4 10 Cam
4 3 7 Sam
8 11 1 Graham
6 2 7 Pam
-1

輸出:spa

Bill took clay from Will.
Graham took clay from Cam.

題解:因爲總量不超過250,且平均分給每一個小朋友,只有一個小朋友搶另一個小朋友的橡皮泥,因此大於平均值的就是robber,小於平均值的就是victim。code

def volume((a,b,c)):#定義求每一個小朋友泥塑體積的函數
    return a*b*c
def matrix(n):#每一個班級的輸入矩陣函數,錄入爲列表
    student=[]
    for i in range(n):
        student.append(raw_input("").split(" "))
    return student
def extract(s):#從列表中提取泥塑長寬高的函數
    a=int(s[0])
    b=int(s[1])
    c=int(s[2])
    return a,b,c
while True:
    n=int(raw_input(""))
    if n==-1:#當n=-1時終止循環
        break
    if 2<=n<=9:#當輸入人數符合要求,進行計算
        t=matrix(n)
        s=0
        robber=''
        victim=''
        for i in range (n):
            s+=volume(extract(t[i]))#循環求該班級總泥塑的體積
        for i in range(n):#遍歷列表,找出泥塑體積不等於平均值的人
            if volume(extract(t[i]))>(s/n):
                robber=t[i][3]
            if volume(extract(t[i]))<(s/n):
                victim=t[i][3]
        print "%s took clay from %s."%(robber,victim)#格式化字符串按要求輸出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