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如何用好雲的彈性
作好彈性讓IT能力輕鬆跟上用戶的業務發展,作到多、快、好、省。數據庫
供給側的建設主要是雲廠商負責,目的是爲雲用戶提供更多的彈性資源同時下降運營成本。如何作到將彈性供給側建設作到「海納百川」能夠說是每一個雲廠商的獨門內功,也是評價一家雲廠商優劣的重要標準。
消費側的建設須要雲用戶和雲廠商共同建設的,雲廠商搭臺,雲用戶唱戲。雲廠商要爲用戶提供儘量方便的彈性建立資源和資源編排的操做界面和API。雲用戶須要作哪些事情呢?緩存
圖1:彈性消費側和供給側服務器
1.首先選擇一家或幾家雲廠商做爲雲供貨商測試
如何挑選雲廠商作彈性,主要是考慮這個雲廠商在市場的佔有率和穩定性口碑。由於一般佔有率越大的雲廠商它在各個地區的庫存池子越大,調配庫存手段更多,供應鏈更有保障,能夠爲咱們作彈性提供更充足的資源。考量穩定性口碑天然是爲您的業務穩定性考慮。優化
2.認清哪些資源能夠彈性,哪些不能彈性。阿里雲
圖2:可彈性和不可彈性spa
3.容量評估設計
不可彈性的資源在作容量評估時要根據業務中長期的規劃和峯值預估作評估,由於它們的建設週期通常會很長或者有突發峯值時沒法經過彈性應對。
可彈性資源容量評估通常會按平常平均業務流量時所需的資源做爲基線水位,考慮到彈性擴容資源交付速度、雲廠商資源水位狀況略微調整基線水位。3d
圖3:資源水位線視頻
4.彈性成本覈算
雲上資源通常有包年包月和按量付費兩種常見形式的購買方式,少許雲產品支持競價搶佔式實例
彈性基線之內的資源由於利用率高,因此建議按包年包月形式購買,成本更合算。
平常高峯若是持續時間超過1小時且對數據須要持久保存的建議按量方式購買。
熱點峯值比較短暫在1小時之內的並且對數據持久保存沒有要求的能夠考慮購買競價搶佔式實例。
5.彈性資源調度
圖4:彈性水位評估
定義擴容、縮容的水位線
圖5:彈性水位線
6.高可用角度設計彈性策略
做者:SRE團隊技術小編-小凌
原文連接本文爲阿里雲原創內容,未經容許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