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好雲的彈性

簡介: 如何用好雲的彈性

1、彈性爲何這麼重要

作好彈性讓IT能力輕鬆跟上用戶的業務發展,作到多、快、好、省。數據庫

  • 多:選擇多,能夠全球建站、機型選擇也多、配套雲服務也多。
  • 快:部署快,自建IDC的建設時長以年爲單位,雲上部署所見即所得。
  • 好:好維護,不用考慮IT硬件故障維修,工做精力能夠所有考慮業務發展。
  • 省:根據計算任務按需建立IT資源,解決IT資源的空置問題,IT成本獲得空前的優化。

2、 彈性怎麼搞

供給側的建設主要是雲廠商負責,目的是爲雲用戶提供更多的彈性資源同時下降運營成本。如何作到將彈性供給側建設作到「海納百川」能夠說是每一個雲廠商的獨門內功,也是評價一家雲廠商優劣的重要標準。
消費側的建設須要雲用戶和雲廠商共同建設的,雲廠商搭臺,雲用戶唱戲。雲廠商要爲用戶提供儘量方便的彈性建立資源和資源編排的操做界面和API。雲用戶須要作哪些事情呢?緩存

圖1:彈性消費側和供給側服務器

3、消費側彈性怎麼搞

1.首先選擇一家或幾家雲廠商做爲雲供貨商測試

如何挑選雲廠商作彈性,主要是考慮這個雲廠商在市場的佔有率和穩定性口碑。由於一般佔有率越大的雲廠商它在各個地區的庫存池子越大,調配庫存手段更多,供應鏈更有保障,能夠爲咱們作彈性提供更充足的資源。考量穩定性口碑天然是爲您的業務穩定性考慮。優化

2.認清哪些資源能夠彈性,哪些不能彈性。阿里雲

圖2:可彈性和不可彈性spa

3.容量評估設計

不可彈性的資源在作容量評估時要根據業務中長期的規劃和峯值預估作評估,由於它們的建設週期通常會很長或者有突發峯值時沒法經過彈性應對。
可彈性資源容量評估通常會按平常平均業務流量時所需的資源做爲基線水位,考慮到彈性擴容資源交付速度、雲廠商資源水位狀況略微調整基線水位。3d

圖3:資源水位線視頻

4.彈性成本覈算

雲上資源通常有包年包月和按量付費兩種常見形式的購買方式,少許雲產品支持競價搶佔式實例

  • 按量付費:相似於手機的後付費方式,按實際的使用時長進行付費,這是最靈活的一種購買方式,隨來隨走,但價格一般也是最高的,適合於應對爆發業務臨時擴展,例如臨時性的測試、業務高峯時段等;
  • 包年包月:相似於手機的預付費套餐,綁定了具體的雲服務器實例,承諾了使用時長,時間上的靈活性差一些,但價格比較優惠,適合於運行固定的7x24服務,如Web服務、數據庫等;
  • 競價搶佔式:這是一種很是獨特的售賣方式,咱們把暫時富餘的資源以極低的價格讓用戶採起相似於競價的方式來購買,但當供給狀況發生變化時,這些雲服務器可能被雲廠商「搶佔」回去,所以比較適合那些隨時能夠中斷、後續再拉起繼續的計算任務,例如壓測、科學計算、批量計算、視頻轉碼等。

彈性基線之內的資源由於利用率高,因此建議按包年包月形式購買,成本更合算。
平常高峯若是持續時間超過1小時且對數據須要持久保存的建議按量方式購買。
熱點峯值比較短暫在1小時之內的並且對數據持久保存沒有要求的能夠考慮購買競價搶佔式實例。

5.彈性資源調度

  • 定時彈性調度 若是業務流量天天頗有規律的話,能夠考慮使用定時彈性調度方式,在業務高峯前擴容,在高峯過是縮容。
  • 動態彈性調度 動態資源調度能夠根據業務流量走勢自動擴容和縮容。作到動態資源須要作以下幾步。

圖4:彈性水位評估

定義擴容、縮容的水位線

圖5:彈性水位線

6.高可用角度設計彈性策略

  • 儘可能讓業務能夠適配多個可用區多個機型作彈性部署 多可用區部署能夠作到多機房災備
    多可用區部署可在多機房並行建立彈性資源,增長彈性速度
    多機型作彈性能夠下降彈性庫存保障難度,擴大彈性規模
  • 不可彈性資源也要考慮高可用 若是有專線儘可能考慮雙線雙接入點接入雲廠商
    像緩存這種擴容後須要預熱很長時間不適合作彈性,須要考慮彈性峯值時的緩存的水位,作常態部署且考慮多可用區部署,可讓彈性資源就近調用緩存,優化調用耗時。

做者:SRE團隊技術小編-小凌
原文連接本文爲阿里雲原創內容,未經容許不得轉載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