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據分析當中的東西仍是不少的,我在這裏只是啓發式的介紹一下,瞭解到這方面的東西以後,使用的時候能夠更快的找到解決辦法,但願能對你們有所幫助。機器學習
此次,依然是使用的sklearn中的iris數據集,對其進行經過熱圖來展現。函數
sklearn.preprocessing是機器學習庫中預處理的模塊,能夠對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正則化等等,根據需求來使用。在這裏利用它的標準化方法對數據進行整理。其餘的方法能夠自行查詢。學習
下面舉個例子來看一下:測試
1 from sklearn import preprocessing 2 import numpy as np 3
4 # 建立一組特徵數據,每一行表示一個樣本,每一列表示一個特徵
5 xx = np.array([[1., -1., 2.], 6 [2., 0., 0.], 7 [0., 1., -1.]]) 8
9 # 將每一列特徵標準化爲標準正太分佈,注意,標準化是針對每一列而言的
10 xx_scale = preprocessing.scale(xx) 11
12 xx_scale
通過對每列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以後的結果是:spa
array([[ 0. , -1.22474487, 1.33630621], [ 1.22474487, 0. , -0.26726124], [-1.22474487, 1.22474487, -1.06904497]])
能夠看到,裏面的數據發生了變化,數值比較小,也許有人能夠一眼看出來,看不出來也沒有關係,Python能夠很方便的計算他們的一些統計量。code
1 # 測試一下xx_scale每列的均值方差
2 print('均值:', xx_scale.mean(axis=0)) # axis=0指列,axis=1指行
3 print('方差:', xx_scale.std(axis=0))
上面已經介紹了標準化的是要將它轉換成什麼樣,結果的確吻合,按列求均值和方差的結果爲:blog
均值: [0. 0. 0.] 方差: [1. 1. 1.]
固然對於標準化其方差和均值也不是必定要一塊兒進行,好比有時候僅僅但願利於其中一個方法,也是有辦法的:get
關於熱圖在這裏只簡單提一下,由於網上關於它的資料已經不少很詳細了。數據分析
在熱圖中,數據以矩陣的形式存在,屬性範圍用顏色的漸變來表示,在這裏,使用pcolor繪製熱圖。it
仍是從導庫開始,而後加載數據集,對數據進行處理,而後繪製圖像,並對圖像作一些標註裝飾等等。我習慣在代碼中作註釋,若是有不明白的,能夠留言,我會及時回覆。
1 # 導入後續所須要的庫
2 from sklearn.datasets import load_iris 3 from sklearn.preprocessing import scale 4 import numpy as np 5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6
7 # 加載數據集
8 data = load_iris() 9 x = data['data'] 10 y = data['target'] 11 col_names = data['feature_names'] 12
13 # 數據預處理
14 # 根據平均值對數據進行縮放
15 x = scale(x, with_std=False) 16 x_ = x[1:26,] # 選取其中25組數據
17 y_labels = range(1, 26) 18
19 # 繪製熱圖
20 plt.close('all') 21 plt.figure(1) 22 fig, ax = plt.subplots() 23 ax.pcolor(x_, cmap=plt.cm.Greens, edgecolors='k') 24 ax.set_xticks(np.arange(0, x_.shape[1])+0.5) # 設置橫縱座標
25 ax.set_yticks(np.arange(0, x_.shape[0])+0.5) 26 ax.xaxis.tick_top() # x軸提示顯示在圖形上方
27 ax.yaxis.tick_left() # y軸提示顯示在圖形的左側
28 ax.set_xticklabels(col_names, minor=False, fontsize=10) # 傳遞標籤數據
29 ax.set_yticklabels(y_labels, minor=False, fontsize=10) 30 plt.show()
那麼繪製出的圖像是什麼樣子的呢:
上面簡單的幾步就把這些數據繪製出直觀的圖像,固然,在真正使用的時候不會這麼簡單,還須要多擴充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