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每日小知識(4):簡單的條件判斷和循環

簡單的條件判斷

剖析一個簡單的程序理解條件判斷函數

clipboard.png

首先再次尬聊一下input()以前已經提過能夠用input()讀取用戶輸入。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先舉個例子

clipboard.png

這是一個循規蹈矩的if elif… else的條件判斷語句。
(1) elif是else if 的縮寫,能夠有多個elif同時存在;
(2) 規則:從上往下全方位無死角判斷,碰到一個判斷是true,就無情的拋棄其它elif和else。

再秀一波操做spa

clipboard.png

上面的變量時先將input存放到games變量中去,若是games大於100就打印「今晚吃雞」,不然打印「今晚打醬油」,但當輸入99時卻報錯。

如今是時候一萬點暴擊了:睜大24K鈦合金眼看第一張圖,出現報錯的緣由在於input()返回的數據類型str,str這種小角色怎麼能夠直接和整數相比較呢,有辱身份得用int()函數先把str轉換成整數。blog

通過完美的操做,再次輸入數字就能夠獲得想要的結果啦。ip

再把上面的題改頭換面的操做一下就差很少了。input

最近小方考試考的很方,語文得了68,數學搞了個82,英語才70,因而手抖的算了一下平均成績(AVG)就更方了。
低於60分:賊差;
60-70分:勉勉強強;
70-80分:通常般;
80-90分:有點嘚瑟了;
大於90分:很完美啦 。
是時候if-elif放大招了

clipboard.png

兩大循環數學

先來個1加到10讓計算機幫個忙,這就簡單了

clipboard.png

上面的腦殘輸入已經搞定了如今來個1加到100,若是像上面這樣輸入,估計咱們得輸入手殘才搞的定。沒招了,只能拉for…in循環出來溜溜了,先見識見識這是什麼東西:

clipboard.png

上面就是使用for…in循環吧每一個元素代入變量x,而後執行縮進的語句,依次把list的每一個元素迭代出來。如今咱們要計算1-10之和,爲了顯得更高端大氣上檔次能夠用sum變量作累加:

clipboard.png

還好Python留了一手有個range()函數能夠生成一個整數序列,再用list()函數來個偷龍轉鳳就能夠轉換爲list。

clipboard.png

如今計算1-100是手到擒來了:

clipboard.png

還有一哥們是while循環,就是條件知足則不斷循環,沒房沒車條件不足退出循環,廢話很少說直接放大招:

clipboard.png

打印出10之內的偶數it

還要順帶認識一下(break/continue)兩個小弟:

clipboard.png

clipboard.png

兩句話了斷:continue指在循環過程當中,跳過當次循環(此次不要了),直接開始下一次循環;至於break嘛就是提起那結束循環,只要碰到了後面就沒有執行的必要了。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