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2018年的移動互聯網,「社交裂變」「下沉」等成爲年度關鍵詞。一方面咱們能夠看到社交裂變助推用戶增加,另外一方面咱們也看到了以拼多多、趣頭條爲表明的互聯網企業對於社交裂變模式表現出的空前關注度。做爲社交裂變傳播中的重要一個環節,APP的社交分享功能的重要性天然就不言而喻了。
現在的社交分享已然成爲了APP的標配,用戶天天都在從不一樣的APP中分享內容到朋友圈、QQ、微博等社交平臺。這個過程能夠實現APP宣傳、拉新、留存、和用戶保持粘度等各類目標。可是效果的好壞,效率的高低也會由於分享內容、分享時機、分享形式等因素的不一樣而不一樣。
簡單來講,分享的過程就是「觸發用戶分享的動做——分享——其餘用戶打開分享內容」。傳統認知裏,人們會以爲分享的內容是最核心的也是最重要的。但實際上,針對一樣的內容,不一樣的分享形式會帶來不一樣的效果,因此分享形式是個很是值得深度挖掘的部分。目前比較常見的分享形式有文字分享、網頁分享、圖片分享、音頻/視頻分享等,不一樣的形式適用的場景也有所不一樣。
簡單比較一下幾種形式。文字分享簡單直觀,可是在篇幅較長內容較多的時候就會有很大侷限性。這個時候圖片分享的優點就會比較明顯,經過圖片的方式劃出重點,相對於文字的抽象來講,圖形更加生動形象,方便理解,甚至在設計上也會比純文字的方式更有藝術感和細膩。而音視頻分享則針對性更強,由於分享內容的獨特性能夠保證用戶在點開的第一時間就瞭解內容。
能夠看出,和純文字相比,圖片、音頻、視頻的分享形式靈活性更強,適用的場景更豐富,用戶的接受度也更高。因此在設計的時候推薦用圖片和視頻更加直截了當的展示分享內容。雖然分享的內容是大同小異甚至是同樣的,可是在視覺和操做上的優化倒是大大的。可能有人以爲這是「換湯不換藥」,可是從前須要點擊連接之後才能看到內容主體的操做確實是有了較大的改善,用戶也能在第一時間抓取關鍵內容。
總而言之,更加生動清晰的分享形式,不管是對於分享的發出用戶也好,仍是對於分享的接收用戶也好都是很是友好的使用體驗。
其實,分享功能中除了分享形式之外還有不少須要深刻思考的因素,好比分享時機、分享動機等。每一個用戶在進行分享的時候可能都有着不同的分享動機,多是主動分享,曬好物、求認同,也有多是被動分享,就是經過分享的行爲來獲取產品的增值服務,好比分享得到紅包、優惠券、免廣告。那麼結合用戶的不一樣動機,搭配不一樣的分享形式,是否是會達到1+1>2的效果呢?這也是每一個開發者和運營者須要不斷思考和嘗試的部分。優化
最後歡迎留言討論,也歡迎在MobTech官網下載免費的SDK,目前MobTech旗下的第三方移動應用服務平臺(MobService)已相繼推出十餘款SDK產品和場景解決方案,爲App開發與運營全面賦能,相信不管是社交分享、深度連接仍是短信驗證碼,總有一款適合你的App。s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