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基礎

  1. 計算機硬件的五大單元
    架構

    根據外觀看:1.輸入單元   2.主機部分  3. 輸入單元ide

    實際理論: 輸入單元  輸出單元   CPU內部的控制單元   算數邏輯單元及主存儲器  五大部分性能

  2. 一切設計的起點:CPU架構ui

    第一種: 精簡指令集(RISC) 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    微指令集較爲精簡,每一個指令運行時間很短,完成動做單純,指令執行效性較佳,能夠由多個指令完成復瑣事情。表明廠家(ORACLE的SPARC系統,IBM的POWER系列,ARM的ARMCPU主要用於移動設備)設計

    第二種: 複雜指令集(CISC)  Complex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   微指令數目多且複雜 長度不一致 僅能執行一些較低階的硬件操做ip

    表明性廠家(Intel, AMD,VIA) 主要是X86系列,目前主流已是X86_64的架構,因爲電商的崛起,如今愈來愈多的X86架構在替代小型機。內存

    tips: 這裏的位指的是CPU 一次數據讀取的最大量,如64位表明CPU一次能夠讀寫64bits的數據。ci

            目前新的X86架構的CPU包括了大量先進的微指令集,包括多媒體的運做,虛擬化的支持, 性能上加強,功耗下降。it

    之前CPU與主存儲器及顯示通信須要北橋芯片來連結,爲了加快速度,如今的主要都把北橋功能集成到CPU中.io

      連接CPU與內存以及顯示適配器的設計,intel部分主要使用QPI(quick path interconnect)與DMI技術

      AMD使用HYPER transport

  1. 其它單元的設備

    主機主要是經過主機把相關的單元設備鏈接在一塊兒,主板上面有一個鏈接溝通全部設備的芯片組,將全部單元設備連接起來,經過CPU來對這些設備下達命令。

    其它主要的單元設備以下:

    系統單元:主板上有不少鏈接界面與相關的適配卡,如PCI-E的10GB網卡,磁盤陣列卡,顯卡

    記憶單元:主存儲器(RAM)與輔助內存 (光盤,硬盤)

    輸入輸入單元:鍵盤,MOUSE,顯示屏是最簡單的輸入輸出設備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
本站公眾號
   歡迎關注本站公眾號,獲取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