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通俗的理解Vue3.0中的Proxy

目錄

  • Proxy
  • Vue 2.0 使用 Object.defineProperty()實現數據響應
  • Vue 3.0 使用 Proxy
  • Proxy的其餘應用

Proxy

什麼是代理呢,能夠理解爲在對象以前設置一個「攔截」,當該對象被訪問的時候,都必須通過這層攔截。意味着你能夠在這層攔截中進行各類操做。好比你能夠在這層攔截中對原對象進行處理,返回你想返回的數據結構。html

ES6 原生提供 Proxy 構造函數,MDN上的解釋爲:Proxy 對象用於定義基本操做的自定義行爲(如屬性查找,賦值,枚舉,函數調用等)。vue

咱們先來看看怎麼使用。react

const p = new Proxy(target, handler);
  • target: 所要攔截的目標對象(能夠是任何類型的對象,包括原生數組,函數,甚至另外一個代理)
  • handler:一個對象,定義要攔截的行爲
const p = new Proxy({}, {
    get(target, propKey) {
        return '哈哈,你被我攔截了';
    }
});

console.log(p.name);
// 哈哈,你被我攔截了

注意Proxy是用來操做對象的。代理的目的是爲了拓展對象的能力。git

再看一個例子
咱們能夠實現一個功能:不容許外部修改對象的name屬性。es6

const p = new Proxy({}, {
    set(target, propKey, value) {
        if (propKey === 'name') {
            throw new TypeError('name屬性不容許修改');
        }
        // 不是 name 屬性,直接保存
        target[propKey] = value;
    }
});
p.name = 'proxy';
// TypeError: name屬性不容許修改
p.a = 111;
console.log(p.a); // 111
babel是用來轉換語法的,像新增的API(好比Array.from, Array.prototype.includes )咱們須要安裝額外的包來進行支持,好比 [core-js/stable]() 和 [regenerator-runtime/runtime]() (PS:babel 7.x 以後@babel/polyfill已不推薦使用),而後還有一些API(String#normalize、Proxy、fetch等) core-js中是暫時沒有提供 polyfill,具體的可查看官方文檔 core-js#missing-polyfills

Proxy支持的攔截操做一共 13 種,詳細的能夠查看 MDNgithub

vue2.x 是怎麼實現數據的響應的呢?

遞歸遍歷data中的數據,使用 Object.defineProperty()劫持 getter和setter,在getter中作數據依賴收集處理,在setter中 監聽數據的變化,並通知訂閱當前數據的地方。
部分源碼 src/core/observer/index.js#L156-L193, 版本爲 2.6.11 以下面試

let childOb = !shallow && observe(val)
 // 對 data中的數據進行深度遍歷,給對象的每一個屬性添加響應式
  Object.defineProperty(obj, key, {
    enumerable: true,
    configurable: true,
    get: function reactiveGetter () {
      const value = getter ? getter.call(obj) : val
      if (Dep.target) {
         // 進行依賴收集
        dep.depend()
        if (childOb) {
          childOb.dep.depend()
          if (Array.isArray(value)) {
            // 是數組則須要對每個成員都進行依賴收集,若是數組的成員仍是數組,則遞歸。
            dependArray(value)
          }
        }
      }
      return value
    },
    set: function reactiveSetter (newVal) {
      const value = getter ? getter.call(obj) : val
      /* eslint-disable no-self-compare */
      if (newVal === value || (newVal !== newVal && value !== value)) {
        return
      }
      /* eslint-enable no-self-compare */
      if (process.env.NODE_ENV !== 'production' && customSetter) {
        customSetter()
      }
      if (getter && !setter) return
      if (setter) {
        setter.call(obj, newVal)
      } else {
        val = newVal
      }
      // 新的值須要從新進行observe,保證數據響應式
      childOb = !shallow && observe(newVal)
      // 將數據變化通知全部的觀察者
      dep.notify()
    }
  })

這麼作有什麼問題呢?數組

  • 檢測不到對象屬性的添加和刪除:當你在對象上新加了一個屬性newProperty,當前新加的這個屬性並無加入vue檢測數據更新的機制(由於是在初始化以後添加的)。vue.$set是能讓vue知道你添加了屬性, 它會給你作處理,$set內部也是經過調用Object.defineProperty()去處理的
  • 沒法監控到數組下標的變化,致使直接經過數組的下標給數組設置值,不能實時響應。
  • 當data中數據比較多且層級很深的時候,會有性能問題,由於要遍歷data中全部的數據並給其設置成響應式的。

vue3.0 使用了Proxy

vue3.0還未正式發佈,不過vue-next 的相關代碼已經開源出來了,目前處於Alpha版本。babel

爲何使用 Proxy 能夠解決上面的問題呢?主要是由於Proxy是攔截對象,對對象進行一個"攔截",外界對該對象的訪問,都必須先經過這層攔截。不管訪問對象的什麼屬性,以前定義的仍是新增的,它都會走到攔截中,數據結構

舉個簡單的🌰

下面分別用Object.defineProperty() Proxy實現一個簡單的數據響應

使用Object.defineProperty() 實現:

class Observer {
    constructor(data) {
        // 遍歷參數data的屬性,給添加到this上
        for(let key of Object.keys(data)) {
            if(typeof data[key] === 'object') {
                data[key] = new Observer(data[key]);
            }
            Object.defineProperty(this, key, {
                enumerable: true,
                configurable: true,
                get() {
                    console.log('你訪問了' + key);
                    return data[key]; // 中括號法能夠用變量做爲屬性名,而點方法不能夠;
                },
                set(newVal) {
                    console.log('你設置了' + key);
                    console.log('新的' + key + '=' + newVal);
                    if(newVal === data[key]) {
                        return;
                    }
                    data[key] = newVal;
                }
            })
        }
    }
}

const obj = {
    name: 'app',
    age: '18',
    a: {
        b: 1,
        c: 2,
    },
}
const app = new Observer(obj);
app.age = 20;
console.log(app.age);
app.newPropKey = '新屬性';
console.log(app.newPropKey);

上面代碼的執行結果爲

// 修改 obj原有的屬性 age的輸出
你設置了age
新的age=20
你訪問了age
20
// 設置新屬性的輸出
新屬性

能夠看到,給對象新增一個屬性,內部並無監聽到,新增的屬性須要手動再次使用Object.defineProperty()進行監聽。
這就是爲何 vue 2.x中 檢測不到對象屬性的添加和刪除的緣由,內部提供的$set就是經過調用Object.defineProperty()去處理的。

下面咱們使用 Proxy 替代 Object.defineProperty()實現

const obj = {
    name: 'app',
    age: '18',
    a: {
        b: 1,
        c: 2,
    },
}
const p = new Proxy(obj, {
    get(target, propKey, receiver) {
        console.log('你訪問了' + propKey);
        return Reflect.get(target, propKey, receiver);
    },
    set(target, propKey, value, receiver) {
        console.log('你設置了' + propKey);
        console.log('新的' + propKey + '=' + value);
        Reflect.set(target, propKey, value, receiver);
    }
});
p.age = '20';
console.log(p.age);
p.newPropKey = '新屬性';
console.log(p.newPropKey);

能夠看到下面輸出

// 修改原對象的age屬性
你設置了age
新的age=20
你訪問了age
20

// 設置新的屬性
你設置了newPropKey
新的newPropKey=新屬性
你訪問了newPropKey
新屬性

能夠看到,新增的屬性,並不須要從新添加響應式處理,由於 Proxy 是對對象的操做,只要你訪問對象,就會走到 Proxy 的邏輯中。

Reflect(ES6引入) 是一個內置的對象,它提供攔截 JavaScript 操做的方法。將Object對象一些明顯屬於語言內部方法(好比 Object.defineProperty())放到 Reflect對象上。修改某些Object方法的返回結果,讓其變得更合理。讓Object操做都變成函數行爲。具體內容查看 MDN

Proxy的其餘應用

除了即將發佈的 vue 3.0 以外,還有哪些庫使用了Proxy呢?

  • dobjs/dob 就是用 proxy 重寫 mobx 的一個方案。
  • immer 實現不可變數據類型。immer 的作法就是維護一份 state 在內部,劫持全部操做,內部來判斷是否有變化從而最終決定如何返回,具體內容能夠看一下mmer.js 簡介及源碼簡析 這篇文章。

都是使用到了對對象進行讀寫攔截,在讀寫中作一些額外的判斷和操做。

總結

  • Proxy是用來操做對象的,拓展對象的能力。Object.defineProperty() 是對對象屬性進行操做。
  • vue2.x使用 Object.defineProperty()實現數據的響應式,可是因爲 Object.defineProperty()是對對象屬性的操做,因此須要對對象進行深度遍歷去對屬性進行操做。
  • vue3.0Proxy 是對對象進行攔截操做,不管是對對象作什麼樣的操做都會走到 Proxy 的處理邏輯中
  • vue3.0dobjs/dobimmer等庫目前都使用到了 Proxy,對對象進行讀寫攔截,作一些額外的處理。

參考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