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昨天爲止,作程序員,已經整整五年。最近半年來,我時常思考我走過這五年,反思個人職業工做,反思個人生活,我選擇錯了不少,也作錯了不少。有些道理,到最近才幡然醒悟,遂決定談談我我的對軟件工做的見解,以及一些生活的感悟。html
苦苦攢錢的年輕人程序員
我還在苦苦地攢錢,也許有人不信,我當初一萬二的收入,每月能存一萬。我花錢很少,也有些剋制本身的慾望,但這就致使我不少想作的事情不敢去作。學習
想學吉他,想報健身班,想去進修課程,想有段長時間的旅遊等等。都沒有去作,並非沒有錢去作,而是怕嘗試太費錢,萬一我只是三分鐘熱度呢?職業規劃
但是就是這種心理,丟失了太多的可能性,看到的風光太過狹隘,一直過着一種平庸的生活。我總以爲,之後要買房買車娶媳婦,這錢還遠遠不夠呢。spa
到這幾個月,我才醒悟,我根本沒有爲本身而活,我把本身困在牢籠中,望着我想嘗試的東西,即使是那些可能不需費多少錢。我這種行爲,限制本身的心,也限制本身成長。明明心心念念且合理的需求,卻不去作,苦苦攢錢至今,實在是太愚蠢了,以致於到現在,我沒有一件值得記念的事情。htm
年輕時,對本身投資過重要了,磨刀都還不誤砍柴工。blog
工做的格局get
工做上更是不堪回首,倒不是作得多差,而是隻會埋頭工做,卻忽略了長遠的規劃發展。一我的在一個位置作得過久,致使格局過小,眼界太窄。作的東西太熟悉了,用的東西也長久不變。不過問題不在於技術上,技術只是實現需求的方式,這並不重要。眼界格局纔是年輕人最需拓寬的。產品
我相信面過試的人,都會被問到一個問題,那就是,「你想作什麼東西?」之前的我,是不知道怎麼回答的,也不在乎,你叫我作什麼我就作什麼。而如今,我會認真瞭解本身能作什麼,想作什麼,想往哪一個方向走,薪酬再也不是最須要考慮的事情。軟件
懂得本身要作什麼,老闆想讓本身作什麼。人若是隻是被動接受任務,是沒有多大進步的。從分配的任務,分析到老大爲何這麼分,考慮點在哪,該作到什麼效果,繼而推導出更好的方案。從任務的執行者,變成指派者的角度去看問題,這纔算成長。
在職業規劃方面,我以爲,年輕人,就該多出去見見世面,多看看別人作的東西。可能你在這家工做所作的好,到了另外一家公司,就變成下等了。我是在這幾個月才明白這個道理,但也有些晚了。
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碰見強者,本身才能更強。
平臺的重要性
兩個相差無幾的產品,在不一樣平臺上的效果可能差距很是大。有些時候,咱們的技術能力不錯,作的產品也不錯,但就是賣得很差,緣由就在於平臺。
換句話說,就是小公司沒辦法跟大公司拼,特別作大衆產品。我現在作的產品,雖然是行業裏最先投入研發的,但公司沒有可以像阿里、騰訊這種大公司作推廣,一直都默默無聞。雖而後來有點轉機,但等到大公司也開始着手作這一類產品,就被遠遠的拋下。
另外,也是公司能支援的有限,投入的人力也不能與大公司比擬。大公司發展的速度很是快,以致於到後來,咱們須要反過來學習這些大公司的產品。這是個硬傷,成員的素質也因成本問題,沒法僱傭更有能力的人,也就無法作出優秀的產品,這也使得領導「無人可用」。
到最後,咱們還在只能賣項目,被項目推着走,作成一個僞產品。
我倒不是在抱怨公司的無能爲力,只是有些感嘆,軟件產品,也是愈來愈很差作了,BAT這三座大山,已經將不少路子生生切斷。
人到三十
再過兩年,我就要三十了。雖然如今仍是形單影隻,有些許積蓄,但也難免有些擔心將來。
若是是剛入職場,倒也還有幾年能夠拼搏莽撞;若是已有老婆孩子,其實路已是肯定了。對於後一種,我沒能有什麼建議,對於前一種,個人建議是,去衝去闖,不管是工做仍是生活。我這一類人,倒也是另外一種典型的分類,彷佛有不少選擇,也彷佛沒有選擇。
一我的,在一座大都市,走到了十字路口,前方有幾條路,猶豫不決,怕走下去,就再回不了頭了。
補充一下:
有許多人關注那一萬二的收入。
首先固然是稅後,實實在在拿到手的一萬二,不過這個是一年前的。
一年前租的房很便宜,一房一廳就四百多(廣州,靠近蘿崗城中村),吃飯天天三十幾就夠,再加上不常買東西,存在一萬算是正常的。
關於沒有女友。
有三個緣由。第一,由於對將來的不肯定性,沒考慮好在哪座城市長久生活,老是會擔心地域上的不合適。
第二,不主動,是最致命的。這是我的性格所致,我不太習慣與陌生人相處,怕麻煩,潛意識裏會去避免麻煩。
第三,一我的久了,也就習慣了,也竟感受還不錯。
但毫不會是省錢這問題,笑話,我省錢也就是爲了娶老婆啊。
本文爲原創文章,轉載請保留原出處,方便溯源,若有錯誤地方,謝謝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