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見解認爲程序員是年輕人的職業。 而今天,三十歲的程序員不少都走到了十字路口程序員
程序員這個行業的知識更新速度很快,通常 3 到 5 年就須要更新換代。 隨着年齡增加,程序員學習和吸取新知識的速度會下降,也再也不像剛畢業年輕時那樣能保持更多的專一。 這時老一代的程序員會感到有一種迷茫和危機感。 的確,IT行業的知識更新很快,各類概念如雨後春筍般冒出,新的技術名詞,新的工具,新的產品讓人目不暇接。 有時我會感受,程序技術就像大海,年輕的程序員就像海上的弄潮兒,他們追新,尋求更刺激的浪頭,站在潮流的尖端。 老一代程序員,有些還在海上漂着,卻已不敢再去挑戰新的浪尖,有些已站在岸邊,望洋興嘆,唏噓不已。編程
所謂,「科技以換殼爲本」,好比這兩年熱火的概念雲計算,本質也不過是創建在基礎的分佈式計算理論之上。 分佈計算可不是什麼年輕的小夥,已有好些年頭的歷史了。 技術的大海,海面如何風雲變幻,浪潮洶涌,其實幾百米幾千年米的深海處倒是波瀾不驚。 海面之下,纔是技術的基礎與基石。在老一代程序員感嘆長江後浪推前浪時,不妨多去潛潛水,海底的世界更奇妙,更加絢爛多姿。 並且技術深海的變化老是緩慢的,並不像潮頭通常變化莫測。 今天程序技術的基石,仍然是創建在幾十年前的基礎理論之上,這麼些年過去,也只是漸漸的演變而非突變。微信
迴歸現實,有人說三十後的程序員就該轉管理了。這類說法屬於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 在我看來,管理只是程序員職業生涯演進的路線之一,而非惟一,並且轉折點也並不是必定在三十歲。 從現實狀況來看,三十是不少程序員面臨的第一個十字路口,做爲程序員工做了有那麼 5 到 8 年不等,走到了程序員這個職業的一個瓶頸點。 從這個位置,根據我的狀況我認爲會有好幾個方向能夠選擇:分佈式
這類程序員對技術依然感興趣,熱衷學習新知識,熱愛編程工做,對成爲技術大牛充滿憧憬。 那麼向工程型程序員繼續發展會是理想的選擇,並且這條路在目前的商業社會中也算是最寬廣的一條。 這個領域的典型表明人物有:Jeff Dean。工具
這個路線更多見於學院內的程序員,並且還要看自身的興趣和性格是否適合作研究。 學術路線的道路更窄,會承受更多的失敗和孤獨感。 這個領域的典型表明人物有:高德納。學習
編程自己是一種創做工做,程序是程序員的做品。 很多程序員都有一種夢想,創做出一種程序產品,不少人來使用,那樣能夠得到很大的知足感和成就。 這裏說的產品型,指的針對普通大衆的產品,其實只要是程序都是產品。 不少工程型程序員寫的程序產品更可能是面向特定行業人士,甚至面向程序員自身的。 該領域的典型表明人物有:張小龍。雲計算
最後是咱們常說的轉管理了,不少程序員一轉管理就幾乎徹底拋棄了技術。 我感受這多是個誤區,不少轉管理的程序員一開始也不過是中低層次。 管理沒有到必定的高度時過早的拋下技術,通常都管很差真正的程序員。 並且在行業或公司遭遇突變時,中低層的管理者的職業生涯風險抵抗能力要低的多,想一想前兩年的團購行業。 該領域的典型表明人物有:雷軍。blog
其實不管哪條路線越日後走,路老是越窄。 職業發展就是一個金字塔,越高的位置地方越小。 最近看到 war3 在 wcg 上最後一次落幕,不由唏噓。 在電子競技領域,就算進入國內的 top 10,生活境遇也不必定很好,基本要長期保持在 top 5 之內,纔有出頭的可能。 幸運的是,程序員領域和電子競技相比要好的多了,上面提出的4個方向,不是全部的程序員都能走到頂峯。 但假使咱們努力攀登,即便在山腰上也能夠活得比較滋潤了。get
還站在十字路口躑躅不前,迷茫無措的程序員們,與其說是你看不清方向,不如說是還沒看清本身。產品
下面是個人微信公衆號 「瞬息之間」,除了寫技術的文章、還有產品、行業和人生的思考,但願能和更多走在這條路上同行者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