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原本在聯賽前寫了一點,可是一直沒有發佈。如今退役了,仍是把它發出來留做記念吧!)html
其實,這篇隨筆早該在停課時就寫,但是我卻遲遲沒有動筆。
多是我真的太懶了,或許也是我想要逃避本身心裏的真實想法。
我看不清聯賽之後的路,所以仍是決定寫下本身心裏深處的回憶以及想法,也算是提醒本身吧。算法
嚴格來講,我是一個OI生涯足足有五年的Oier,今年是我接觸OI以來的第六年。
彷佛在我前幾年的OI生涯中就沒有順風順水過。
小學、初一至關於在打醬油,在學校一年甚至學不完基礎的C語言,
初二好不容易學了簡單貪心,搜索之類的算法,聯賽普及組甚至恰好能夠踩線混個一等獎。惋惜,在錯誤的理解監考老師的意思後,把文件輸入輸出刪了。
初二聯賽結束到初三開學,整我的在信息方面能夠說沒什麼長進,一直沉浸在沒拿一等獎的鬱悶。
初三開學後,因爲學校等各方面因素,咱們年級的信息競賽沒有任何人管,學校惟一作的彷佛只是借了其餘學校的一個口語機房讓咱們中午去刷題?
固然,在初三,咱們經學校推薦,來到了高中部,遇到了我如今的十分認真負責的教練。
在我一直都想要直升的目標下,彷佛意識到本身須要信息競賽的幫助,
所以,在初三的每個中午,我都和同窗一塊兒去那口語機房刷題。
還好,那年聯賽,我並無出什麼大的意外。
第一次參加提升組,得了二等獎。普及組也彌補了當初沒拿一等獎的遺憾。
直升後的五月,咱們就一塊兒來到了高中本部,進行競賽培訓。
說來也好笑,五月這一個月,彷佛讓我感受到初中只是在虛度光陰。
月初,感受本身什麼都不知道,甚至都不知道圖,樹,堆等基礎的結構。
感受只知道C++這門語言該如何去寫程序。
在教練的安排下,咱們一塊兒版刷usaco,版刷劉汝佳的藍書,
最初的我甚至還抄標程,或是不明白作法就對着打。可在身邊同窗的影響下,我漸漸的明白,如今的不努力,就是在給將來的本身掘墓。
五月,六月是充實的兩個月。這兩個月,咱們彷佛每一天都要學新的算法。並且隔幾天還要考一次試,基本上每一次考試都會遇到我當時徹底不會的算法,所以又要根據當天考試的內容,學習新知識去改題。
就這樣,我用兩個月的時間學完了全部聯賽要考的算法,還有部分省選範圍的內容。
到了暑假,因而就開始集訓。集訓中有各路大神出的各類神仙題,那時的我三題中可以\(AC\)一道題就謝天謝地了,如今想來也是有些\(naive\)。至於講課對於我來講幾乎聽不懂,所以當時也沒有太過在乎。
不久以後,個人高中生活就正式開始了。
出乎意料的是,我高一第一個學期居然被分到了競賽班!看着班上搞其餘競賽的大神,以及同組的夥伴,我一會兒變得有些恍惚,有點緊張。一想起聯賽沒考好就不能再分到競賽班,沒法和同窗在一塊兒,就突然以爲壓力十分大。於是,在高中的第一個學期,我彷佛變得壓抑,絲毫沒有初中時的放浪,頂多與信息組同窗在一塊兒聊天時,才能放開一點。所以在班上也沒認識幾我的,就和周圍幾個同窗熟悉了一點。
2017年10月7日,這個日子我記得特別的清楚。這是咱們第一次月考出成績的時間,也是咱們信息組第一批停課的時間。多是我不適應高中的理科題型與難度,這一次我考的十分的不理想。而當時一直是在說「文化成績很差就不要停課,不能耽誤時間。」我有些擔心是否還繼續讓我停課,不過還好沒有讓我回班學習。
後來連續一個月的考試,對於我來講簡直是一場醒不來的噩夢。天天都是由於各類莫名其妙的問題而掛分,什麼數組開小或開大,爆\(int\),算錯複雜度,打僞算法,沒有特判\(-1\)之類的各類低級錯誤我都在那一段日子裏犯過。說本身不煩躁是不現實的,聯賽將近,我卻犯着各類低級錯誤,更爲恐怖的事,在聯賽前兩天,我和初中生一塊兒考試時,居然又由於數組開小而被他們腳踩?本身不由對於聯賽當天會不會犯這種錯感到莫名的恐慌,就這樣我慌了一個月。
2017年聯賽提升組Day1是一個註定讓我永生難忘的日子。那一天,我盡力的平復本身的以前心情,試圖以日常的心態完成考試。但是,剛打開聯賽的第一題,那個讓我很難忘記的題目——凱凱的疑惑,我剛剛平復的心情,一會兒緊張起來,我竟不會作這一題。內心不斷對本身默唸:聯賽的第一題必定是每個人都會作,是最簡單的題目,我必定能夠把它作出來,聯賽歷來沒有考過找規律題,必定只是一個很簡單的推式子的題目。帶着這種執念,我開始用擴歐推式子,最後竟真被我推出來一個與擴歐有關的式子,兩個樣例都能過,本身隨便手捏一組小的也能過。我看時間很少,便沒有對拍,就繼續往下作了。(剩下的事,也沒必要多說了,我都寫在去年的總結當中)(事實證實當初的不努力是在給將來的本身挖墳,usaco上的原題呀,是真的一點印象都沒有,白版刷了)。
我當天是真的含淚出考場的,心情無比的低落,我清楚的知道聯賽Day1T1作錯了,基本上就給本身那一年中的全部機會給斷送了。
看着同窗們去浙江,北京參加各類賽事,落寞只能獨自一人藏在心中,依舊強顏歡笑着面對生活。然而心裏一直在不停的悔恨本身聯賽中犯的過錯,甚至如今還在想着若是當初我拿到400多分,如今的本身是否是會變得不同了。不一樣的環境,或許可能真的會不同,可是一切都已成定局,沒法再改變了。
一年的恍惚時光過得真的很快,高一下學期我被分出競賽班,到了高中全部班級裏面最嚴格的班。班主任每一天都催着交做業,以致於那一學期競賽並無學習太多的新知識,成績也只是保證不掉隊、能聽懂課罷了。
暑假,感覺了一下全國賽的氛圍,圍觀臺上的各路大神講題目,上一屆沒能保送的大佬也都退役了。
八月份,便迎來了新一輪的聯賽集訓,我暗自下定決心本身的OI生涯不能留下遺憾,起碼也要親身參加過每個賽事。
的確,在8、九月時,我天天的考試成績並不算差,基本上能夠保持在十名左右,有時犯一點小錯誤,也就大概十五名。
對於信息強省強校,這樣的成績已經足以讓我爲下一階段奮鬥。
但是,當在十月的時候,歷史彷彿再一次重演。
恰如去年聯賽前一個月般,在這個月內,全部OI選手可以犯下的低級錯誤,我幾乎所有犯過。本身的心態也變得愈來愈糟糕,對於考試,心裏也產生一種莫名的厭煩。
我無數次的想要改變本身的心態,使本身儘可能保持平和。但是,錯誤層出不窮,我實在難以寧靜。我無時無刻不感受到,本身彷佛還有不少東西不會,不少東西不熟練。
終於,艱難的一個月過去了,我又一次站在那熟悉的地方。
今年的Day1的確不難,不過仍是出了一點小意外。Day1T1那題的原題,個人確是沒有任何印象,那一題的原題是我兩年前的聯賽前刷的。發現結論後,題目難度十分簡單,所以我刷過以後也沒有什麼太大的印象,當時可能只是以爲代碼特別短,特別的簡單。今年在考場上再次看到這題也很無奈,當時的確想不到什麼特別優秀的算法,先打了一個暴力,發現最卡的狀況也超時很少。因而,我很天然的想到優化暴力。所以,我Day1T1就洋洋灑灑敲了一個線段樹上二分,細節還調了一會,不過還好,至少仍是在一個半小時內解決掉了,總比去年最後時刻發現炸了好。這可能就是傳說中的「數據結構解決思惟弱點」。T2我對着兩個樣例看了十分鐘左右,發現組合起來相同的能夠直接省去,而後就很天然的能夠想到用一個簡單的揹包就能夠解決了。還剩一個小時左右,我作到了T3。T3當時一看就是一個二分答案在判斷可行的題目,想打正解打了20分鐘左右,忽然發現可能本身想的作法還有一點細節上的問題很麻煩。眼看只剩40分鐘左右,我心想仍是先打個暴力拿點分。沒想到這個暴力一打就是10分鐘,最後剩半小時。這題的部分分其實不少,若是我最後半小時去打,可能能夠達到70分左右。然而,我作出了讓我最懊悔地選擇,我心想Day1,230也挺不錯啦,先保證前面兩題是對的再說!因而,我去對拍前面兩題了。最後這半小時,我沒有再看最後一題。
考完出來以後,我驚訝的發現,大佬人均300?大衆分270?第一題是原題?這我是真沒想到,因而,我又慌了起來,Day1就比他們少了40分以上,這怎麼追呀?你們的水平差距又不是那麼大,有點難度呀。
帶着不安的心情開始了Day2,Day2T1因爲數據範圍不大,因此難度不大,原本我準備打一個tarjan求割邊,再枚舉刪邊去作,後來發現數據範圍特別的小,直接暴枚刪邊就好了,惋惜,我本身實現的時候用了一首騷操做,我存圖爲了知足字典序最小,直接開了一個優先隊列當鄰接矩陣用(這我也是醉了,什麼瞎操做),最後好像T了2個點。當到Day2T2的時候,我完全的慌了。一看數據範圍是狀壓dp的樣子,想着本身狀壓dp並不太行,可是其餘人可能都會,這樣就完全涼了。因此我想要在這題上搞更多的分,看到暴力分彷佛不多,可是好像有幾個特殊點能夠試着找規律?因此我開始打暴力,但,更使人崩潰的是,暴力調了半小時沒弄出來?我當時並不清楚本身的暴力只能過n=2的點,我看樣例跑不過,一心認爲這個必定是錯的。結果最後n=2的規律都沒有寫,更不用說其餘的了,只能匆忙打幾個表,隨手推個式子去寫規律。個人確在T2上花費了大量的時間,畢竟我覺得人人都會,就我不會,我不拿分就很尬。。。以致於我看第三題時,時間已經很少了。掃一眼題目,內心一驚!這不是個ddp麼。。。時間不容我多想,直接打了一個45分最低檔靜態dp的暴力就已經接近結束了。
走出考場,望着那蔚藍的天空,我清楚,個人競賽生涯大概要到此結束了。但是,個人心中還抱着一絲幻想,萬一你們今天考的都不太好呢?萬一我T2隨手推的式子對了呢?萬一我真的能卡着線進呢?抱着這種不太可能的想法,我毫無意情的參加中午的聚餐,每一年聯賽或省選的最後一天都是在這裏結束,此次,我可能真的要結束了。
聯勝過後就要回班上文化課,但是個人心卻徹底靜不下來。雖然說知道已經但願渺茫,但是我始終放不下這伴隨了我六年的信息。
一個禮拜後,成績出來了。一等獎仍是比較穩,分數也超過了不少,惋惜,我仍是沒可以踩進校內規定的排名中。將近400分,連最後一搏的機會都沒有,當初的豪言壯志終究只是一句空話,或許,這就是身爲強省強校的一名弱Oier的悲哀吧......
在競賽的道路上,我奮鬥過,我迷茫過;我快樂過,我難受過。
或許這就是競賽的別樣魅力,在苦與樂的交織中不斷成長,在花樣的青春中不斷逐夢。
教練常說,「競賽是強者的遊戲」。
或許個人心態永遠不能讓我成爲競賽路上的強者,個人心態真的不適合讓我再搞競賽。
若是上天能給我一個機會讓我再一次選擇最初的道路,我只能說,無悔OI生涯。
個人OI生涯大概真的已經結束了,可能只有高考的壓力才能讓我更好的磨練本身的心態。數組
這個博客我天然不會放棄,全部提出的問題我有時間都會進行解答。至於關於算法的文章?這段時間確定是不會有了。不過,等我到大學後可能又會寫新的文章?OI生涯已經結束,或許後面等待個人是ACM?加油吧!數據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