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朋友都問過我這樣一個問題:「當年微博剛出來的時候,一大羣人都說微博如何如何重要,如今微博我還沒用好呢,又出來了一個微信,我看它跟微博同樣,也是熱乎兩年就過去了吧。」 數據庫
這是一個很是好的問題,它直接關係到咱們是否要增長一筆不菲的市場預算。個人見解是:「咱們確實應該思考是否要經營微博,但咱們不須要去思考是否要經營微信,每一個企業都應該作微信,由於它將是咱們的一項重要資產。」 微信
「購買媒體」實際上是「租賃流量」 app
幾十年以來,咱們一直把花在營銷上面的錢視爲一項「費用」而非「投資」,這是很是合理的。咱們認爲咱們是在「購買」電視廣告、雜誌版面、網站banner、google的關鍵字、微博的轉發,但事實上咱們是在「租賃」它們。若是是購買的話,那咱們會留下一些東西,但事實是隻要咱們的廣告費一停,流量也立刻就中止了,這不是租賃是什麼呢? 微信公衆平臺
「租賃流量」是媒體行業幾十年不變的商業本質,包括微博。它們靠低價或者免費傾銷本身的內容給消費者,創建它們和消費者之間的聯繫,企業若是想要快速的創建與消費者的聯繫,就必需要付錢給媒體這個中介人,租賃他們的讀者。 工具
企業必需要這麼作嗎?必須,由於咱們找不到更好的辦法來接觸消費者。這是一種頗有效的與消費者創建關聯的模式嗎?不是,可是由於受技術所限,咱們只能如此。 網站
全部企業都但願能夠跳過媒體,直接和本身的消費者創建聯繫。咱們也有一些現成的工具,好比DM信件、電子郵件、短信羣發、語音電話,可是他們都有着很是顯著的缺陷。DM、電子郵件、短信羣發基本上屬於「廣播」的傳播範式,用戶的反饋成本很高,企業管理這些反饋的成本也很高。語音電話雖然足夠互動,可是它又沒有廣播的傳播效率。 google
微信公衆號是很棒的CRM工具 圖片
在微信出現之後,一切開始變得不一樣了。愛範兒的創始人Wilson曾經想本身創建一個CRM系統來管理全部的讀者,就在剛剛要啓動的時候,微信推出了公衆平臺。Wilson做爲一個科技媒體人,立刻敏感的意識到他沒有必要本身作CRM系統了,微信公衆平臺就是一個免費並且好用的CRM工具。 產品
一個CRM工具必須具有三個要素才能發揮出做用:第一要可定位,就是說你有沒有用戶的聯繫方式,好比電話、email地址、qq號等;第二要可聯接,就是你能不能經過有效的通訊手段來聯繫到他,好比信件、郵件、文字短信、彩信等;第三要可反饋,就是你的用戶能不能反過來向你傳遞信息。 微博
這三個要素微信全都具有。當用戶經過掃描你的二維碼添加你爲好友的時候,他就能夠被你定位到了;微信自己就是通訊工具,並且不管文字、圖片、聲音、連接、地理位置都通殺,可鏈接性很是強大;微信提供了公衆平臺,你能夠在PC上管理用戶發過來的信息,可反饋性也很是好。
更重要的是,微信公衆賬號在發送信息時是一個「廣播」,而在接收信息時又是「一對一」,這種傳播範式對於企業的CRM工做來講簡直堪稱完美。
微信用戶是一項資產
在文章開頭處我說過,微信是一個基於移動互聯網思惟的產品,移動互聯網思惟和互聯網思惟的區別是什麼呢?簡單的說,一個是經營用戶,一個是經營流量。
在互聯網時代,咱們很難經營用戶,由於電腦每每是共用的,一個家庭裏,老公、老婆、孩子可能共用一臺電腦,你沒法去辨別究竟是誰在瀏覽你的網站。你能夠用登陸註冊系統來識別用戶,可是有多少人會一直保持登陸狀態呢?即便他登陸,你又如何保證他會看到你發的通知呢?因此到頭來,你們作的仍是流量。流量最大的敵人就是轉化率,也許你的每100個UV當中,有50個屬於誤打誤撞進來的,你爲100個UV都支付了流量成本,卻浪費了50%。
而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咱們終於有可能經營用戶了。機主與手機基本上是一對一的關係,一旦當他登陸了某個app,他就能夠基本上永遠保持在線狀態,這樣你就能夠識別他、聯絡他。只要你曾經和他聯繫過一次,理論上講你就能夠永遠的和他聯繫。如此一來,你能夠直接找到那50個你須要的UV,而無需爲了得到這50而浪費掉另外的50。
微信不只是一個CRM工具,它自己仍是一個用戶數據庫。之前,咱們使用DM、email、短信作CRM的時候,數據庫和通訊工具是分開的,而在微信裏兩者則合一了。所以,當咱們推廣咱們的微信公衆賬號的時候,咱們其實就是在積累咱們的用戶數據,它本質上就是咱們的一項資產。
綜上所述,個人論述邏輯能夠概括爲:微信公衆賬號訂閱者=潛在用戶=資產。不要把經營微信視做簡單的營銷行爲,而要把它視做積累資產的過程,爲它所付出的錢不是費用,而是投資。因此,每一個企業其實都值得來作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