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是如此奇妙,兩月前還覺得今年過得也就還不錯,但沒想到年末遇到了一羣優秀得使人窒息的小夥伴,坐上了起飛的火箭,居然變成了一個有理想,有目標,有規劃的「三有青年」。java
回首過去工做的兩年多,今年的成長超過了過去兩年,而最近兩月的成長超過了過去的一全年。而明年已然能夠預料,這將是躍遷的開始。程序員
先回顧下這一年。面試
1月份,參加了公司組織的TTT培訓,系統學習了演講,但同時也意識到本身表達能力的不足,根本沒法完成一場比較完整的演講。微信
2月份,寫完了拖了兩個月的16年總結,意識到應該再多學點東西,從廣度到深度構建一個我的的知識體系,定下了今年的一些小目標。架構
3月份,完成了一個從去年開始的大型改版項目,這是工做以來第一次承擔一個大項目的設計,選型的工做,惋惜經驗不足,接手時工做才一年多點,不少都是臨陣磨槍去學的,整體來講僅僅是完成了任務,如今回頭看不少問題不該該出現。學習
四、5月啥記錄也沒有,寫做也斷了,一篇技術博客都沒寫,2月份定下的小目標所有拋在腦後。網站
6月底參加了一個寫做班,這是第一次付費參加線上課程,又從新開始寫做,而且把寫做範圍擴大到其餘領域,再也不專一於技術。人工智能
7月底,第一次接觸理財,花了9塊錢報了個入門班,讀了兩本理財入門書,《小狗錢錢》和《30歲以前的每一天》,並一眼就看上了價值投資,它就是我將來的投資理念。設計
8月份,基於前面的積累,寫了一篇文章《認知,構建我的的知識體系(上)》,第一次明確表示要構建一個知識體系,並回答了要構建一個涵蓋自我認知,通用能力,以及專業能力的知識體系。blog
一樣是8月底,搭上了leon的車,加入一個小圈子,第一次親眼看到人究竟能夠有多麼優秀。咱們平時常調侃本身的夢想是成爲CEO,走上人生巔峯,但有一天你發現,你所謂的將來的巔峯,不過是人家的起點時,那就是我當時的感覺。 看到這樣的場景,有人會選擇無視,放棄,反正是兩個世界的,能夠不產生交集,而有人會嘗試去跟上他們的腳步。我選擇了後者,並經過他們的一些分享,來規劃本身要作什麼。
仍是8月份,開始了一個新的大型項目,接觸到了一個全新的技術棧,主動承擔了其中一些任務,在技術方面有了更全面的認識。
9月份到10月份一直處於工做忙碌期,仍是抽空略讀了《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並對其中的要事第一,積極主動等原則有了一些思考和行動。
10月底,讀完了《窮查理寶典》,除了進一步堅決了本身價值投資的理念以外,讓我最震撼的是芒格先生的多元化思惟,這讓我意識到人與人的差距本質上是思惟的差距,應該訓練本身的思惟能力。我對知識體系的見解也變爲了思惟能力,通用能力和專業能力三個部分。
11月份,寫了幾篇關於思惟方式的文章,尤爲是那篇關於馬太效應的思考,必定程度上能解釋本身的一些發展軌跡。雖然如今看來那些文章寫得不怎麼樣,但那時候已經絞盡腦汁了,不過這反而也意味着如今的思惟能力又上了一個臺階。
11月份,加入了早餐王子的理財羣,終於開始動手實踐一些投資操做,理財這塊終於入門了。最重要的是學會了如何作自我介紹,學理財首先從自我介紹開始,當時我驚呆了,自我介紹還能夠這麼寫。我如今公衆號上的自我介紹就是從那時開始,並迭代了屢次而來的,在這個過程當中逐漸找到了本身的將來的定位,徹底顛覆認知。
11月份,王子在一次分享中無心中提到他花了上萬找人幫他制定我的目標,你們都很驚訝,花這麼多錢。但我意識到,能讓人願意花這麼多錢,確定沒那麼簡單,稍微動了下手去搜索了資料,因而打開了另外一個新世界的大門-我的目標管理,並連接到了一個新的圈子。
11月份,參加了另外一羣小夥伴組織的線下活動,第一次面對來自各行業的朋友,有不少思惟的碰撞,本身之前的社交圈實在是太窄了。
12月份,開始寫本身的一本電子書《大型網站技術原理》,用於構建專業領域的知識體系。
12月份,開始精讀《如何閱讀一本書》,在我的的思惟能力裏面添加了一個詞-理解力。
12月份,參加了被咱們親切稱爲「老媽子」的永澄老師的目標管理課,又一次顛覆了個人認知。經過這堂課,我完全完成了目前的我的定位,初步制定了18年整年目標,規劃了3~5年的發展方向,並許下了我的的終生願景。
11~12月,加入了寫做、理財、目標管理等多個社區,微信好友人數翻了一倍,連接了來自各行各業數百位新朋友,如今的朋友圈徹底是不同的風景。
以上就是今年的一些關鍵事情了,大多集中在下半年,特別是後兩個月,變化得太快了,用躍遷這個詞再合適不過了。
接下來打開下年初定下的小目標評個分。
60分,正好有兩個比較大的項目,而且承擔了其中的一部分關鍵任務,但項目總結偷懶了沒有寫。
90分,年初的目標是寫有深度的技術博客,然而上半年根本沒寫什麼,下半年認知升級,再也不專一於技術,回頭來看,有深度的文章很多,但純技術的很少。這90分打給本身的屢次認知升級的文章,思惟能力的提高才是最重要的。
60分,仍是作了三五次分享的,而個人本意是鍛鍊演講能力,從最近的覆盤來看,並無達到想要的效果,後面要繼續。
60分,上半年把目標全忘了,下半年才逐漸進入狀態,對半分。
50分,計劃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保持住不容易。
90分,跟小夥伴逛的幾個地方都不錯,只是國慶太忙,少去了一個地方。
0分,尷尬,這個目標仍是繼續掛着吧,給本身點盼頭。
眼界決定境界,可以看到將來的人,才能更好的定位如今。
成爲一名具有多元化思惟,可以洞察事物本質,喜歡講故事的跨界專家。
對於這個願景,個人我的解讀以下:
多元化思惟源於《窮查理寶典》,這是讓人擁有大視野,保持好奇心,不愚昧保守,永遠與時俱進的源泉。
洞察力用《教父》的一句話來形容:花半秒鐘就看透事物本質的人,和花一生都看不清事物本質的人,註定是大相徑庭的命運。
如今完全認知到我的的表達能力不足,但又無比重要,而喜歡講故事是寫做、溝通、演講等表達能力的具象。
不少人用「單純」這個詞來形容程序員,的確,咱們搞軟件開發的人太多沉迷於本身的世界,甚至標榜着技術是咱們惟一的追求,在這裏我以爲徹底是一個貶義詞,與其說「單純」,不如說對外界的「無知」。 若是當初某人能懂點法律,有一些思惟意識,大概就不會被逼自殺了。因此,惟有主動跨界,纔不會成爲井底之蛙,遇到更好的人與機會。
專家則是核心定位,將來我仍會將大部分精力專一於計算機領域,可能會轉向人工智能,但大方向不會變。這個選擇在於,如今已是計算機,以及由此組成的互聯網的時代,隨着人工智能的崛起,將來還是計算機的時代,在這個時代,懂計算機的人有着自然的優點。 只要抓住這個大趨勢,再也不僅僅是解決溫飽問題,其餘各方面的認知也不會落伍。
有着這樣一個終身願景後,3~10年的願景也就能回答出來了,看起來是在吹牛,不過人生最大的驚喜莫過於你覺得只是吹牛,但後面全都實現了。
飯仍是要一口一口吃,將3年願景落地到18年這一年,那核心目標就浮現出來了。
初步構建一個跨界的知識體系。
完成精讀《如何閱讀一本書》。
重讀《窮查理寶典》,精讀《系統之美》,整理50種思惟模型,寫好20篇分析。
上半年寫完電子書《深刻大型網站原理》,完成網站開發的知識體系。
年中視狀況規劃架構,java開發和人工智能方面的知識。
完成12次演講型分享,寫好逐字稿,製做PPT,並作好覆盤。
年中繼續參加教練技術培訓,學習相關技巧,進一步提高演講能力,並完成對應任務。
若是有耐心看到這一段,沒有認爲我前面的是在吹牛的小夥伴,這裏我再分享一下我對上面規劃的我的思考。
也就是用價值思惟的方式來回答,我爲何要制定這些目標,這些目標的價值是什麼,有什麼用?
首先是思惟認知,我在不少地方都反覆寫到人與人以前的差距根本上是思惟認知的差距。
一個認知有關的例子是,某人因爲長期吸菸,最後致使肺癌,而後感嘆說「早知道當初戒菸就行了。」其實他並不是不知道,而是沒有認知到。
一樣的還有熬夜、酗酒等等,正常人都知道這些有害,但有所以中止熬夜,中止酗酒了嗎?都知道運動對身體好,但有固定運動計劃的人也很少,這些都是自我認知不夠。
還有一些表面的一些詞,好比對將來迷茫,沒有目標,執行力不夠,拖延症,不自律。還有一些現象,好比沉迷遊戲,定下早起目標歷來沒早起過,想減肥但一直在增肥。這些都是知道,但沒有認知到的場景。
另外一個思惟方面的例子我想談談永澄老師給咱們舉的例子。
不少人有定下讀書計劃,好比一年讀100本書。怎麼安排讀呢?
通常人的方式是每月讀10本,這樣1年下來確定能讀夠100本了。但有另一種方式,就是首先用前3個月時間去學習《如何閱讀一本書》,而後4月讀10本,5月20本,6月30本,7月40本,讀完100本。
開始我還不信,當我精讀完《如何閱讀一本書》,別說主題閱讀了,連檢視閱讀都不會,才意識讀書這種從小開始作的事情就歷來沒走對過,前面的不少書真的是白讀了。
這甚至能夠反思到咱們如今的教育上面,咱們的教育歷來沒有系統的思惟方式的培養,更別提跨界思惟能力了。
我以前的方式很簡單,就是連接比本身優秀十倍,百倍的朋友,俗稱抱大腿,看看他們平時如何思考的,在分享些什麼,能夠跟着學,但主要是跟着作。但如何連接到他們呢?更簡單,花錢,付費去加入他們所在的社區,參加他們組織的活動,包括APP「在行」上面也有付費諮詢。
至於一開始看一些書反而會比較艱難,由於思惟能力不夠,不少書根本看不懂,我以前看《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窮查理寶典》之類的徹底一頭霧水,覺得這是所謂的成功學書籍,都是忽悠人的。要想明白鬚要經歷不少事情,但真有比本身厲害不少的人在給你分享這些時,感覺就不同了,會加速這一過程。
我工做的前兩年就處於這種獨自摸索階段,想明白構建我的知識體系這件事都花了一年,結果今年年末,連接了一羣人,各類被顛覆認知,成長得飛快。
在經歷過幾回顛覆認知後,就應該慢慢有本身的一些想法了,能夠不用抱大腿了,再抱下去反而會失去思考能力,違背了初衷。好比像我如今這樣有了本身的定位和規劃,有足夠的自驅力作本身的事情,不須要別人給你掌舵了。
個人工做是網站開發,因此專業能力上給本身定下的目標是網站開發方面的知識體系。之因此有這個認知,應該歸功於在工做不久就去旁聽部門裏的面試,而後慢慢轉正變爲面試官,在個人上一篇關於面試的文章談到過這個經歷。
所以,雖然我如今工做不到三年,但我很清楚大部分工做三到七年的開發者擁有什麼樣的能力,一個扎心的事實是,在我眼裏,大部分人並無與年限對等的工做經驗,即便工做這麼多年,但不少人根本沒有一個專業領域的知識體系。
因此,若是我可以構建這樣的知識體系,直接來講,專業能力很容易就超過市面上90%以上的開發者,這樣核心的競爭力就有了。
用一個耳熟能詳的故事來比喻。
兩我的在森林中游玩,看到一頭熊跑出來,
其中一我的把跑鞋拿出來了,
另一我的有點鄙夷對他說:哥們兒,別忙了,你跑不過熊!
那我的信心滿滿地說:我不用跑得過熊,我只要比你跑得快就好了。
在一個行業,你不須要作到最好,只要比這個行業90%的人作得好就不會掉隊。 固然,首先是這個行業得有前景,看獲得將來大趨勢。
至於架構或者人工智能則是將來的發展方向,有了一個在思惟能力和專業方向的知識體系儲備,在合適的時候直接切入就行了。
通用能力中,我如今以爲最重要的是我的目標管理了,也就是前面給本身制定1年,3年,5年,乃至終身目標。沒有目標,就沒有方向。若是你認爲我上面的內容不是在吹牛,想必就能理解這段話了。
因此我強烈推薦沒有目標的小夥伴加入永澄老師的我的目標管理隊伍,固然,18年的目標課程已通過了,不過人生很長,能夠先逛逛公衆號,等19年的課程就行了。
我本身今年也有一個小目標,在下半年要跟5名小夥伴一對一的交流成長與目標定位,特別是沒有目標和不知道成長的小夥伴,但願這不是在吹牛。
回顧這一年,下半年遇到的人和事都是源於6月份那一場寫做課,更早則源於2年前開始寫的我的博客,寫做的確是這個時代最好的自我投資。
正如同咱們軟件開發有開發技術同樣,在培訓,特別是企業培訓方面,對應得技術被稱之爲教練技術。這個詞的確是從體育運動中的各類籃球,足球教練演化而來。
這是一門涉及領導力,管理能力,演講,授課等等諸多技巧的課程,因此即便不作職業培訓師,在平常工做,交流中,它是最實用的通用技能,沒有之一。因此18年的重點就是突破教練技術。
寫道這裏發現本身寫嗨了,都5000字了,個人天,強行結束幹正事去了。
放上今年的關鍵詞:認知升級、多元化思惟、寫做、知識體系、我的目標管理。
最後,我一貫不喜歡打廣告,因此各類社區的宣傳圖就不放了,太多人沒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全靠頭腦發熱作事,我今年也交了很多智商稅,有心的小夥伴你能夠找到個人。
我準備起飛了,你要不要來~
做者:初開
發表於:博客園
本文基於 知識共享-署名-非商業性使用-禁止演繹 4.0 國際許可協議發佈,轉載必須保留署名及連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