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微信正在將場景化應用帶到你的身邊

也許微信正在將場景化應用帶到你的身邊

對於微信小程序的將來,我一直保持着一種較爲剋制的態度。緣由很簡單,微信一直沒有公佈小程序的入口在哪裏,搜索機制究竟是什麼。而這兩個問題偏偏是小程序生態裏最最重要的。小程序

小程序並不新鮮,模式上先有百度輕應用,後有支付寶的各種小服務,再來還有騰訊自家QQ右下角的應用寶;技術上也就是FaceBook RN的那一套。一個技術上無創新,形式上無創意的事物,憑什麼勾起了開發者們瘋狂的崇拜,甚至引發了互聯網圈子的震動?答案仍是在於微信這個超級應用的流量入口和關係鏈上,若是是百度搞一個一樣技術的「大程序」放在 「百度全家桶的任一款應用裏」,開發者們還會這麼瘋狂嗎。之前只有京東(真 · 親兒子,獨享一個發現裏的購物入口)、滴滴、58等能享受到的流量入口,如今你們都能來瓜分了,甚至本身的入口有可能就在京東的下面啊, 想一想是否是就很開心?微信小程序

可是我對微信第三波大動做(前兩撥分別爲訂閱號、服務號以及企業號)的指望並不只限於搞出一個應用分發來,畢竟你們都以爲小程序是「能夠秒天秒地、秒原生App的」、「微信但是要成爲操做系統的美男子啊!」。跳出咱們固有的圈子和暫時拋開微信那強大關係鏈對你的誘惑,微信小程序到底有什麼值得咱們如此瘋狂的?若是隻是利用本身在社交上自然的壟斷地位進行又一次模仿、翻新,即便給開發者和創業者帶來了短暫的利好,但這終究是長久不了的。因爲限制頗多,想象空間有限,開發成本低廉,小程序將更容易出現應用同質化的問題,紅利期將更加短暫。微信

做爲中國市值最高的互聯網公司,微信不少時候寄託着國人在產品製做、商業模式上「超英趕美」、不斷創新的但願。畢竟國內的互聯網產品和商業模式已經遠離「創新」這個名詞過久了,你在任何一款流行App上均可以看到國外產品的影子。國內天天嚷嚷的「創新」有多少是真的創新?所謂的「微創新就是創新「這種說法,不少時候是一種精神勝利法,阿Q味道頗濃,至少這種說法不該該用在BAT這種體量的公司上。機器學習

前面說了,入口在哪裏,如何發現小程序很重要!下面是這段時間網上流傳的各種小程序入口諜照(沒有一款是官方確認的):學習

能夠像消息和公衆號同樣打開人工智能

小程序的入口位於 發現中購物與遊戲的下方操作系統


打開後就是一個應用列表blog

 

以上三種入口,毫無新意,本質上就是應用市場(參見這邊文章裏的分析 :《換個角度,再來看微信小程序的開發與發展》)。遊戲

那麼在即時通訊應用中,價值最大的是什麼?可能絕大大多數的人第一反應就是聊天的數據。畢竟,得數據者得天下。其餘類型應用想蒐集個用戶電話都要當心翼翼的不要惹惱到巨難伺候的用戶而被噴的體無完膚,但在聊天類應用中,你硬盤裏有幾T種子,你是否是又在背後罵老闆,你又跟誰在吹牛b,說本身如今開着瑪莎拉蒂帶着妹子在 江邊兜風,而實際上你正騎着個小電驢辛苦的奔走在 寒風陣陣的下班路上,這些你不能說的祕密,微信都能垂手可得的知道(不要討論隱私,互聯網哪兒有隱私)。聊天應用對於用戶數據獲取的能力遠超咱們的想象。圖片

數據的確很是有商業價值,但咱們絕對不該當忽視,聊天所產生的另一個價值:場景。場景+數據才構成一個完整的價值體系

在《換個角度,再來看微信小程序的開發與發展》這篇文章裏,我提到了我很是但願小程序的發現和搜索都是基於場景化的,能夠基於數據並結合場景來解析用戶需求,能夠以這種很是新穎的方式來爲用戶提供用完即走的服務。今天看到的這則消息預示着小程序的發現機制還真有可能存在場景應用這種創新。

服務可能位於聊天頁面的下方

 

新聞原文中描述:「服務頁面將是將來微信衆多小程序的快捷入口,而且最先會落地在微信羣當中」。表面上看,這樣的入口相比如今的微信錢包裏各種服務的入口,離用戶更近了,使用更方便了。但更深層次的來看這個入口的位置,它已經具有了數據+場景的應用模式。咱們來看看爲何場景化的應用對小程序來說是如此的重要:

1. 用戶的時間愈來愈碎片化,場景應用將能夠幫助用戶減小這種碎片化

當咱們在微信中討論假期旅遊地點時,咱們須要查看各個備選地點的天氣、購買機票及旅行必備品、查看旅遊攻略、列計劃清單、預約酒店、預約餐廳、購買景點門票。若是沒有場景應用,我須要不斷的切換各種App。更加愚蠢的是,當你須要共享服務使用的結果時,好比你要給對方共享機票起飛時間和座次信息時,你須要先截圖,再將圖片打開,再發給對方。而若是微信能夠精準的分析個人聊天記錄,在我「觸手可及「的地方提供這類應用,並能夠將服務的結果很方便的共享在聊天框中,這將大大的加強用戶的體驗,減小這種碎片化的操做。

2. 場景是數據最好的記憶體

咱們在作用戶肖像分析的時候,常常獲得一些很奇怪的沒法解釋的數據現象。面對這樣「違和」的數據咱們更傾向於忽略它。而以個人經驗來看,一些沒法解釋的數據,偏偏是由於缺乏了這些數據當時的環境信息。這些數據不只不是無用的,相反它是很是重要的,對修正用戶肖像很是有幫助。 小學生寫做文都知道,時間、地點、人物三要素,這是記事文章數據的場景;之前沒有數碼相機的時候,咱們拍了照片會在照片的背後記錄下「xxx年xxx月xxx日於 xx地」,這是照片數據的場景,數據歷來都須要一個上下文環境。只有基於某種場景或者環境,咱們才能從數據中理解用戶的行爲和動機。人是複雜的動物,不少行爲都只有放在場景中才能獲得很合理的解釋。沒有場景的數據只能畫出用戶的輪廓,並不能精準的描述和定位用戶。

如今微信的服務入口同聊天是隔離的,用戶只能從 「發現「」 裏進入京東購物,只能從錢包裏進入其餘第三方服務,微信失去了數據的上下文環境,這形成了數據的孤立,人爲的增長了數據分析的難度。而若是用戶是從聊天裏消費服務,數據擁有者極有可能掌握到我是由於聊到了什麼才促使我打開了聊天下的小程序進行了一次消費,數據的分析將更加精準。

3. 場景將服務連接在一塊兒

在上面舉例度假地點的例子中,提供一個個孤立的服務這還不算什麼,妙就妙在基於聊天場景,你提供的是「整套」的服務,當你肯定度假地點購買機票後,自動爲你推薦當地旅遊攻略;當你預約了酒店後,自動爲你推薦旅遊路線,並提供景點購票服務。每一個服務的聯繫都是有邏輯的,用戶極有可能爲他非剛需的服務買單,而這裏面有多少商機,請各位自行腦補。

4. 服務、商品與場景的結合,能夠形成更高的溢價

將來的電商將要慢慢從低毛利拼價格和銷量的1.0時代過分到情景電商的2.0時代(兩種模式會並存)。情景電商將物品與場景綁定,讓物品超越其自己的客觀價值,讓用戶的消費從理性變爲感性,在出售物品的同時出售體驗,從而得到更高的商品溢價。你在星巴克購買的40塊的咖啡就真的比街口10塊咖啡要好?5塊錢一小時的網吧和那些一小時50塊錢的網難道玩的不都是LOL?一樣的一款商品,放在淘寶上賣50塊錢你可能都不會買,但卻會花費100塊錢在什麼值得買,半糖、網易嚴選上購買(國內有大量的代工廠,100塊錢和1000塊錢的商品可能只是貼了不一樣的牌子)。爲撒?由於你被放到了一個商家爲你營造的場景中,什麼值得買給你營造了一種這個商品今天白菜價,你不買就是sb的場景;半糖將你提早帶入到商品的使用環境中加強你的代入感;而網易嚴選給了你一種「個人商品是精挑細選使用起來體驗極佳」的感受。生活中咱們爲場景去超額買單的例子比比皆是。妙就妙在明明爲這個商品的溢價額外付出了成本,卻內心還很愜意,也許是由於享受到了更好的體驗,也許存粹就是知足了一下本身的虛榮心、裝了個B。

但無論怎樣,情景消費確確實實在出售商品自己的同時也知足了用戶的精神需求。而商家再也不僅僅是殘酷的去拼價格、拼供應鏈,更多的是去藝術的思考如何將用戶帶入到我營造的場景中。

咱們一直關注這種由商家營造的、自外向內的情景消費,而咱們卻忽略了,其實聊天自己也是一種場景,但它是用戶自發的,本身營造的,自內向外的場景。若是咱們能很好的洞悉用戶的場景需求,猜想用戶的心思,知足用戶在當前時間、地點等場景下的須要,咱們也能夠達到一樣的商品服務溢價效果。同時,這種基於聊天的「自內向外」的場景更加的天然、用戶排斥心理更弱(由於用戶不須要你引導,他自己已處於場景中),數量更加龐大,營造場景的成本更低廉。場景已經在哪兒了,就看你是否可以「發現」並提供好途徑讓用戶消費了。

 

場景化應用的將來

若是你看過《Her》,一我的類愛上機器人的故事,再對比如今的人工智能,就知道咱們離真正的「人工智能」還至關的遙遠。但《Her》這部電影中人工智能和男主角的對話無不是場景化的。若是還原到如今的環境,小程序就充當的是「Her」這個角色,場景應用將是將來人工智能的一個簡單雛形。

當前的移動時代給了場景應用一片沃土,手機導航應用就是移動時代最好的但也是最初級的場景應用。隨着可穿戴設備、智能設備的發展,咱們將擁有更多用戶場景化的數據,更多場景化的智能應用將誕生。

也許微信將入口放在聊天裏並無什麼特別的想法和規劃;也許這條新聞也是假的。但不管真假,從小程序入口的位置能夠看出騰訊的高度與格局,騰訊是繼續利用社交壟斷地位作一個應用分發市場佔領流量入口,仍是真的想爲用戶打造極致體驗,併爲將來的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作深化的數據存儲,個人結論都不變:聊天數據最好的出路就在場景應用上,最適合聊天的應用模式也是基於場景的應用分析模式,而非那些爲了謀取流量的應用分發市場。場景式的應用才符合張小龍說的「用完即走」,不然就是掛羊頭賣狗肉。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