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ync,remote synchronize,顧名思義,它是一款實現遠程同步功能的軟件,它在同步文件的同時,能夠保持原來文件的權限、時間、軟硬連接等附加信息。html
rsync是用 「rsync 算法」提供了一個客戶機和遠程文件服務器的文件同步的快速方法,並且能夠經過ssh方式來傳輸文件,這樣其保密性也很是好,另外它仍是免費的軟件。linux
rsync 包括以下的一些特性:算法
能更新整個目錄和樹和文件系統;
有選擇性的保持符號鏈鏈、硬連接、文件屬於、權限、設備以及時間等;
對於安裝來講,無任何特殊權限要求;
對於多個文件來講,內部流水線減小文件等待的延時;
能用rsh、ssh 或直接端口作爲傳輸入端口;
支持匿名rsync 同步文件,是理想的鏡像工具。vim
更多用法參考:http://www.javashuo.com/article/p-kncfwfgv-m.html ,這裏就很少贅述。安全
實現數據備份同步,須要兩臺機器,一臺做爲rsync服務器,一臺做爲rsync客戶端。這裏,rsync服務器的IP地址爲172.16.1.41,rsync客戶端的IP地址爲172.16.1.31。服務器
CentOS系統默認沒有rsync命令,因此須要安裝,且兩臺機器都要安裝。ssh
[root@rsync ~]# yum install -y rsync //服務器安裝 rsync
[root@nfs ~]# yum install -y rsync //客戶端安裝 rsync
關閉selinux和防火牆,防止後面有問題tcp
[root@rsync ~]# systemctl stop firewalld [root@rsync ~]# systemctl disable firewalld [root@rsync ~]# vim /etc/sysconfig/selinux //作如下修改,而後重啓 SELINUX=disabled
[root@nfs ~]# systemctl stop firewalld [root@nfs ~]# systemctl disable firewalld [root@nfs ~]# vim /etc/sysconfig/selinux //作如下修改,而後重啓 SELINUX=disabled
[root@rsync ~]# vim /etc/rsyncd.conf //寫入下面內容 uid = root gid = root use chroot = no max connections = 4 log file = /var/log/rsyncd.log pid file = /var/run/rsyncd.pid [backup] //自定義模塊名爲backup path = /backup/ ignore errors read only = false list = true hosts allow = 172.16.1.0/24 auth users = rsync_backup secrets file = /etc/rsync.password
上面各類參數的含義:ide
port:指定在哪一個端口啓動rsyncd服務,默認是873端口。 log file:指定日誌文件。 pid file:指定pid文件,這個文件的做用涉及服務的啓動、中止等進程管理操做。 address:指定啓動rsyncd服務的IP。假如你的機器有多個IP,就能夠指定由其中一個啓動rsyncd服務,若是不指定該參數,默認是在所有IP上啓動。 []:指定模塊名,裏面內容自定義。 path:指定數據存放的路徑。 use chroot true|false:表示在傳輸文件前首先chroot到path參數所指定的目錄下。這樣作的緣由是實現額外的安全防禦,但缺點是須要以roots權限,而且不能備份指向外部的符號鏈接所指向的目錄文件。默認狀況下chroot值爲true,若是你的數據當中有軟鏈接文件,建議你設置成false。 max connections:指定最大的鏈接數,默認是0,即沒有限制。 read only ture|false:若是爲true,則不能上傳到該模塊指定的路徑下。 list:表示當用戶查詢該服務器上的可用模塊時,該模塊是否被列出,設定爲true則列出,false則隱藏。 uid/gid:指定傳輸文件時以哪一個用戶/組的身份傳輸。 auth users:指定傳輸時要使用的用戶名。 secrets file:指定密碼文件,該參數連同上面的參數若是不指定,則不使用密碼驗證。注意該密碼文件的權限必定要是600。格式:用戶名:密碼 hosts allow:表示被容許鏈接該模塊的主機,能夠是IP或者網段,若是是多個,中間用空格隔開。
[root@rsync ~]# mkdir /backup [root@rsync ~]# ls -ld /backup/ drwxr-xr-x. 2 root root 30 8月 9 12:39 /backup/
[root@rsync ~]# echo "rsync_backup:grewan" > /etc/rsync.password [root@rsync ~]# chmod 600 /etc/rsync.password
[root@rsync ~]# rsync --daemon --config=/etc/rsyncd.conf [root@rsync ~]# ps aux |grep rsyncd root 10270 0.0 0.0 114740 552 ? Ss 12:09 0:00 rsync --daemon --config=/etc/rsyncd.conf [root@rsync ~]# netstat -an |grep 873 tcp 0 0 172.16.1.41:873 0.0.0.0:* LISTEN //已經在監聽873端口 [root@rsync ~]# cat /var/log/rsync.log 2018/08/09 16:08:18 [897] rsyncd version 3.1.2 starting, listening on port 873 [root@rsync ~]# vim /etc/rc.d/rc.local //開機啓動rsync,最後面添加下面一行 /usr/bin/rsync --daemon --config=/etc/rsyncd.conf
[root@nfs ~]# echo "grewan" > /etc/rsync.password //該密碼就是服務端rsync_backup用戶的密碼 [root@nfs ~]# chmod 600 /etc/rsync.password
若是服務端不設置auth users,那麼默認就是以root用戶身份來備份,在傳輸時候能夠加上指定用戶,也能夠不加工具
[root@nfs ~]# mkdir /backup [root@nfs ~]# touch /backup/123.txt /backup/1 /backup/222.sh [root@nfs ~]# rsync -avL /backup/ rsync_backup@172.16.1.41::backup --password-file=/etc/rsync.password //推數據到服務器 sending incremental file list ./ 1 123.txt 222.sh sent 221 bytes received 76 bytes 594.00 bytes/sec total size is 0 speedup is 0.00
數據備份成功
在生產環境下,對於生產服務器的數據確定是須要備份,咱們能夠在生產型服務器上配置好rsync 服務器,讓這臺備份服務器每隔一段時間同步備份一次服務器上的數據;而且讓每一個備份都是完整備份。這種備份至關於天天爲服務器的數據作一個鏡像,當生產型服務器發生事故時,咱們能夠輕鬆恢復數 據,能把數據損失降到最低。
假如如今要實現這個功能:「當數據丟失在2小時內恢復全部數據」,那就能夠每隔2小時執行一次備份,能夠經過腳原本實現,而且腳本能夠按期刪掉超過當前日期一段時間的備份,防止磁盤空間不足。
按期執行任務須要編輯crontab:
[root@nfs ~]# crontab -e * */2 * * * rsync -avL --delete / rsync_backup@172.16.1.41::backup --password-file=/etc/rsync.password
表示每隔2小時執行一次備份,而且是備份根目錄(固然備份根目錄有些不太好,實際狀況下是針對重要數據進行備份,這裏只是舉個例子)
若是數據丟失,那咱們也能夠進行恢復,經過腳本判斷數據丟失,結果爲真則向rsync服務器拉數據回來。
更多資料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