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方模式(C2C) |
銷售商模式(B2C) |
生產商模式(F2C) |
概念及簡介 |
第三方平臺提供商模式是電子商務的最原始也是最天然的形式。這種模式通常都是由信息技術開發商負責創建平臺,利用平臺擴展電子商務應用。平臺開發商負責電子商務平臺的功能開發、完善以及維護。如:產品展現,信息檢索服務,交易管理過程服務等;平臺開發商同時也負責對平臺自己的營銷以吸引更多的賣家與賣家參與到平臺來使用平臺的功能。 |
銷售商模式也稱爲第二方模式,是與傳統的銷售渠道商或是零售商相對應。銷售商模式的來源有兩種,一種是平臺開發商開發了電子商務平臺後,本身組織產品銷售;另一種是傳統的銷售商開發本身電子商務平臺,從網絡上營銷本身的銷售的產品。 |
生產商模式也稱之爲第一方模式,所謂生產商模式就是產品生產商本身創建電子商務平臺,將本身生產的產品在平臺進行電子營銷,生產商模式開啓了電子商務新時代的產品直銷。 |
是否提供平臺 |
是 |
是 |
是 |
是否組織銷售 |
否 |
是 |
是 |
是否組織生產 |
否 |
否 |
是 |
利潤來源 |
第三方付費 |
經過獲取產品進銷價差而取得本身的收益 |
徹底來源於產品的銷售利潤 |
企業競爭 |
平臺方便、完善的功能 |
供應鏈的競爭 |
供應鏈的競爭 |
典型企業表明 |
淘寶 |
京東商城 |
寶潔 |
從平臺的角度分析三種模式的優點與劣勢 |
優點 |
(1)僅須要專一平臺的功能,有利於平臺功能的完善和擴充; (2)平臺提供產品種類豐富,容易彙集人氣,商機有滾雪球的效應; (3)有先發門檻優點,後續競爭者難以競爭。 |
(1)可造成本身的交易平臺以及品牌知名度; (2)能夠全面的管控交易過程,把握客戶的購買行爲; (3)能爲客戶提供一站式的購買服務; (4)商品的價格能夠遠低於傳統渠道零售價。 |
(1)可造成本身的交易平臺以及品牌知名度; (2)可利用企業產品品牌發展平臺的知名度; (3)可將電子商務平臺與企業的後端系統進行無縫對接,從而有效的實現信息的交互; (4)產品售價能夠遠低於其餘形式的銷售價格。 |
劣勢 |
(1)平臺建設以及營銷投入較大; (2)盈利比較困難; (3)交易糾紛難以仲裁; (4)先發優點使得後繼者難以競爭。 |
(1)既要管理平臺,又要組織採購與銷售; (2)平臺營銷須要進行大量的投入; (3)客戶對物流服務比較挑剔; (4)產品的售價將會面臨F2C的直接競爭。 |
(1)平臺須要本身創建,而且要負責對平臺進行營銷; (2)在開始進行電子商務,會面臨傳統營銷渠道的巨大壓力,影響企業的市場銷售; (3)雖然電子商務能夠全球覆蓋銷售,可是物流服務可能沒法跟上。 |
從買家的角度分析三種模式的優點與劣勢 |
優點 |
(1)產品種類豐富,搜索比較方便; (2)產品售價便宜; (3)交易支付很便捷。 |
(1)產品種類比較豐富,可獲得「一站式服務」; (2)搜索比價方便; (3)產品售價便宜; (4)產品質量有保證,退貨比較方便。 |
(1)無需搜索比價,質量有保障; (2)產品售價很便宜; (3)退貨很方便,售後服務方便。 |
劣勢 |
(1)沒法獲得「一站式服務」; (2)商品質量難以保證,退貨比較麻煩; (3)若是交易糾紛,則很可貴處處理; (4)物流只能由第三方提供服務,服務質量沒法獲得保證。 |
(1)價格相對於市場零售價要便宜,可是理論上要高於F2C模式下的售價; (2)物流服務質量雖然在持續改進,可是依然是難題。 |
(1)產品種類少,受限於企業生產,沒法提供「一站式服務」; (2)物流只能由第三方提供服務,服務質量沒法獲得保證。 |
從賣家的角度分析三種模式的優點與劣勢 |
優點 |
(1)現成的,便捷的且基本上免費的產品信息展現平臺; (2)能夠直接利用平臺已經聚合的人氣造成本身的商機; (3)支付交易方便。 |
(1)自我管理產品供應鏈以及營銷體系,能有效的管理產品質量以及交易過程; (2)加強供應鏈管理能力,提高企業競爭力; (3)可利用供應商的產品資源,實現「零資金佔用」加快資金週轉效率。 |
(1)有利於企業維護客戶的忠誠度; (2)便於企業供應鏈進行全面的按需管理,有利於企業管理供應鏈,有效的下降企業的生產運做成本; (3)產品可不受中間商的盤剝,更有利於下降企業產品的銷售價格。 |
劣勢 |
(1)平臺爲了本身盈利,增長了賣家的營銷門檻,賣家愈來愈多,新加入的沒有競爭優點; (2)只能利用平臺已提供的服務,不能改進; (3)物流只能交給社會物流來提供服務,目前物流服務太差。 |
(1)人氣聚合須要大量的投入; (2)客戶忠誠度難以維持; (3)售後的物流服務是一個難題。 |
(1)向電子商務銷售轉型,會面臨傳統渠道商的抵制,甚至時長份額臨時丟失的問題; (2)物流制約着產品交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