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select ,update ,insert ,delete 操做
MyISAM:
若是執行大量的SELECT,MyISAM是更好的選擇
InnoDB:
若是你的數據執行大量的INSERT或UPDATE,出於性能方面的考慮,應該使用InnoDB表
三、鎖機制不一樣
InnoDB 爲行級鎖,myisam 爲表級鎖。
注意:當數據庫沒法肯定,所找的行時,也會變爲鎖定整個表。
如: update table set num = 10 where username like "%test%";
四、查詢表的行數不一樣
MyISAM:
select count(*) from table,MyISAM只要簡單的讀出保存好的行數,注意的是,當count(*)語句包含 where條件時,兩種表的操做是同樣的
InnoDB :
InnoDB 中不保存表的具體行數,也就是說,執行select count(*) from table時,InnoDB要掃描一遍整個表來計算有多少行
五、物理結構不一樣
MyISAM :每一個MyISAM在磁盤上存儲成三個文件。第一個文件的名字以表的名字開始,擴展名指出文件類型。
.frm文件存儲表定義。
數據文件的擴展名爲.MYD (MYData)。
InnoDB:
基於磁盤的資源是InnoDB表空間數據文件和它的日誌文件,InnoDB 表的大小隻受限於操做系統文件的大小,通常爲 2GB
六、anto_increment 機制不一樣
更好和更快的auto_increment處理
其餘:爲何MyISAM
會比Innodb 的查詢速度快。
INNODB在作SELECT的時候,要維護的東西比MYISAM引擎多不少;
1)數據塊,INNODB要緩存,MYISAM只緩存索引塊, 這中間還有換進換出的減小;
2)innodb尋址要映射到塊,再到行,MYISAM 記錄的直接是文件的OFFSET,定位比INNODB要快
3)INNODB還須要維護MVCC一致;雖然你的場景沒有,但他仍是須要去檢查和維護
MVCC ( Multi-Version Concurrency Control )多版本併發控制
InnoDB:經過爲每一行記錄添加兩個額外的隱藏的值來實現MVCC,這兩個值一個記錄這行數據什麼時候被建立,另一個記錄這行數據什麼時候過時(或者被刪除)。可是InnoDB並不存儲這些事件發生時的實際時間,相反它只存儲這些事件發生時的系統版本號。這是一個隨着事務的建立而不斷增加的數字。每一個事務在事務開始時會記錄它本身的系統版本號。每一個查詢必須去檢查每行數據的版本號與事務的版本號是否相同。讓咱們來看看當隔離級別是REPEATABLE READ時這種策略是如何應用到特定的操做的:
SELECT InnoDB必須每行數據來保證它符合兩個條件:
一、InnoDB必須找到一個行的版本,它至少要和事務的版本同樣老(也即它的版本號不大於事務的版本號)。這保證了不論是事務開始以前,或者事務建立時,或者修改了這行數據的時候,這行數據是存在的。
二、這行數據的刪除版本必須是未定義的或者比事務版本要大。這能夠保證在事務開始以前這行數據沒有被刪除。
2、更改引擎(InnoDB,MyISAM)的方法
mysql默認的數據庫引擎是MyISAM,不支持事務和外鍵,也可以使用支持事務和外鍵的InnoDB。sql
查看當前數據庫的所支持的數據庫引擎以及默認數據庫引擎數據庫
數據庫支持的引擎和默認數據庫引擎代碼:緩存
代碼以下:show engines;併發
更改方式1:修改配置文件my.ini性能
我將my-small.ini另存爲my.ini,在[mysqld]最後添加爲上default-storage-engine=InnoDB,重啓服務,數據庫默認的引擎修改成InnoDBspa
更改方式2:在建表的時候指定或者建完表修改操作系統
Mysql代碼 :
--建表的時候指定 .net
代碼以下:
create table mytbl(
id int primary key,
name varchar(50)
)type=MyISAM;
--建完表後修改
代碼以下:alter table mytbl2 type = InnoDB;
--查看修改結果(mytest爲表所在的database名字)
代碼以下:show table status from mytest;
--或者使用
代碼以下:show create table table_name
參考文獻:
http://www.jb51.net/article/57132.htm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e322ce70100xwv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