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一年,我開始了系統分析師的博客寫做。回過頭翻看一下,一年前的系統架構設計師系列的第一篇博客-需求理論,仍是比較有感觸的。面試
其實系統分析師的考試早在上邊年五月份就參與了,也在六月份就知道本身經過了考試。可是一方面系統分析師與系統架構設計師有不少內容上的重複,另外一方面本身確實工做也比較忙,因此相關的博客就擱置下來了。架構
正好最近有點空閒時間,正好一方面整理所學,一方面輸出一些博客,幫助你們。學習
首先,就是探討一下,系統分析師與系統架構設計師的關聯與區別。架構設計
二者都是軟件考試的高級考試科目,而且也是類似對最高的兩門高級科目。畢竟早期軟考只有系統分析師的考試,而系統架構設計師是因爲系統架構設計內容不斷增多,而後分離出來單獨成爲一個科目的。設計
不少朋友都沒法把握住兩門考試科目的區別,卻是學習沒法集中注意力,從而致使考試失利。blog
首先從考試角度來講,系統分析師中有關架構的部分,分值比較低,能夠說幾乎與企業信息化等章節同樣,就是個普通公民,再也不享受系統架構設計師考試中一等公民的待遇了。其次,系統分析師因爲在架構方面的分值大幅降低,因此提升了全部章節的分值。簡單說,就是全部章節的考試內容變多了。雖然深度再也不深挖,可是考試範圍的擴大,致使考生以爲系統分析師內容太過繁雜,準備困難,難以把握重點。項目管理
那麼,分析師有沒有相似架構師的重點呢?答案是有的。從考試的分值散佈(客觀,案例,論文綜合起來看),以及考試名稱——系統分析師,能夠知道重點在分析。就像系統架構師的重心在架構,高項的重心在管理,分析師的重心在分析。固然了,因爲系統分析師的特殊性(全部高級科目的源頭),因此它的重心不會如架構師,管理師那樣突出。開發
那麼落在考試章節中,分析又落實在哪裏呢?那就是系統規劃,需求分析,以及一些零散的涉及分析的內容。固然,若是你是第一次參與高級考試,可千萬別隻看這兩個章節啊。博客
老規矩,從考試的角度分析後,咱們來從現實角度分析一下。當公司規模不大的時候,公司技術方面每每就一個技術部。技術部會有一個負責人,他會負責全部技術相關的問題,包括但不限於:產品
公司規模不大的時候(百人之內,技術部門二十人之內),負責人尚且還能支撐得住,可以在各方,各個工做間週轉開。不要問我怎麼知道的,問就是我在上家公司就是作這些的。
可是隨着公司規模增大,技術部門的人數增加。技術負責就不可能面面俱到了(某些牛人,就算了,咱只說正常狀況)。
到了這個時候,原有技術負責的工做必須進行拆分。在中型公司,比較常見的是採用矩陣型的組織結構,原技術負責的職責拆分爲:
(這其中的需求,每每是三方的協調,妥協的一個結果。若是不懂得這句話,能夠等到我開啓項目管理的分支,再細談。或者私聊我)
不要問我怎麼知道的,問就是由於年中有一個之前的上司來挖個人時候,和我提到了他們公司的狀況。
可能大家要說,仍是沒有看到系統分析師啊?別急,立刻就到了。
隨着項目規模的擴大,項目內的技術負責壓力就比較大了。一方面須要技術上司,業務方,項目經理打交道,瞭解具體需求,進而進行分析,另外一方面還須要進行項目信息系統的架構設計,搭建,爲下屬提供技術支持。因此,部分大型公司就再次將技術負責拆分爲業務分析師與技術架構師,也就是你們說的BA和架構師。不要問我怎麼知道的,問就是這個月,打電話挖個人公司就有這麼作。固然,也有人注意到,需求這個東西不是應該交由項目經理處理嘛?怎麼說呢?一方面,有些需求只有技術人員纔有那個敏感性,另外一方面,項目經理雖然也有獲取需求這一過程,但並不表示只靠項目經理本身去獲取,更多的是須要依靠具體的人落實,後者具體的人配合落實。項目經理自己更可能是一個協調整合的人員,而不必定就是具體落實的人。
可能有些朋友就要問了,大型公司纔用到,那是否是對於不少人來講,這個考試的學習就沒有意義了。
固然不是。
首先,即便是在中小公司,分析師的學習會補全架構師在業務方面,商業層面的不足。在一家中小公司,一個幾乎只會談論技術的(雖然有着很是高超的架構水平,但不是每一個公司都有「伯樂」的)與一個能夠談論公司業務,能夠爲公司戰略發展提出一個考慮了商業內涵的技術方案的,相信後者會更得Boss的歡心。
其次,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去大公司露一手的,不是好員工。人嘛,老是要有一顆上進的心。
最後,咱們須要提高本身視野,若是隻侷限於技術的維度,很容易把本身的職業道路走窄了。舉個例子,馬雲評價行癲,不只有足夠的技術,更有着敏銳的商業視野。後面的故事,你們也都知道了,行癲上位(甚至現有的公司紛紛提出公司組成要有八成的技術人員,也不知道有沒有這方面的緣由。囧)。
分析師學習難不難?
從數據角度。系統架構設計師的考試就比較困難了,其經過率接近8%,而分析師的經過率就只有系統架構設計師的一半不到,其經過率約爲3%-4%。
從內容角度。套用一位老師說的話,從內容的深度而言,分析師的內容深度與系統架構設計師差很少。可是內容的量級上,分析師的內容量級比系統架構師要多(大概1.5倍吧,可是若是從架構師轉過來的話,只須要再學習0.7左右的內容)。
從抽象角度。對於有開發經驗的人而言,架構師中提到的技術,以及架構思想,起碼在經手的項目中可以比較直觀的感覺到。而分析師提到的系統規劃,需求分析等內容就不是每一個開發人員能經手到的了。固然,對於沒有開發經驗的,那麼二者幾乎是沒有什麼差異的。
給出一個XMIND,讓你們比較直觀地感覺到系統分析師的知識體系。
那麼有沒有什麼辦法能夠提升學習效率呢?
固然是有的。雖然我在架構師考試博客中推薦了許多書籍,可是分析師的書籍真的幾乎沒有,因此就不推薦了(畢竟也有一些人認爲沒有時間看那麼多的書籍)。
說一下個人學習方法:
若是你想要參加考試,第一件事情就是須要明確本身是爲了知識而來,仍是爲了考試而來,抑或是二者都有的。
另外,我這邊確實有一個關於系統架構師/分析師的羣,可是是邀請制的,也就是說給你羣號也沒用。若是有參與考試的想法,能夠私信@我。
最後,只想說一下,軟考高級是個好東西,可是也不可能讓你立立刻天的。它只是一個加速器,一個倍增器。就像架構師的考試,給了我一個很好的知識體系,雖然很是空蕩蕩的,可是我能夠不斷向其中填充具體的技術。目測架構師考試的紅利,我至少還能夠吃個三年。至於後續的分析師與管理師就更不用說了。最重要的是提供了很是好的視野,而視野這個東西,沒法直觀地帶來薪水,職位的提高。可是這個東西的好處真的不少,關鍵其它途徑很難如此快速地得到它。
最後,但願個人博客能夠爲你們提供幫助。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