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杭州支付寶z空間的園區,經常能夠看到一個腳踩滑板,腦後扎個髮髻的男青年。前端
他叫邊柳。來螞蟻金服三年,除了是一名前端碼農,也是一位斜槓青年。捧着程序員的「飯碗」,兼顧着滑板和搖滾的愛好,能夠說他過的是現實版的「別人家的人生」。java
「我很喜歡寫代碼。」c++
喜歡到什麼程度呢?若是再給邊柳一次機會,讓他在滑板、搖滾和代碼中選擇一項做爲事業,他仍是會選擇寫代碼。程序員
不認識邊柳的人,第一眼看過去,必定不會以爲他是一名程序員。小程序
氣質先不說,單看他一頭烏黑茂密的長髮,就不像是傳說中那些「寫代碼的」。從大學畢業後他就留起了長髮,「來螞蟻金服的時候,又認真蓄了三年。」後端
長髮讓邊柳增長了一些平常打理的麻煩,也帶來了許多外界打量的目光。而這頭長髮,其實來源於他的一個興趣——搖滾。網絡
88年的邊柳 ,在上高中時,就開始接觸搖滾。「每一個人都會在學生時代經歷一段迷茫,我當初是靠聽搖滾樂熬過來的。」前端工程師
從05年到如今,邊柳離校、立業。現在,鄭鈞也好,汪峯也罷,搖滾的聲音依舊使人振奮。和流行的說唱同樣,表明了一羣人對生活的態度。spa
邊柳就是他們中的一員。.net
被問起本身喜歡的搖滾樂手的名字,邊柳思考良久,而後反問一句:「我能說李志麼?」
他喜歡的緣由也很簡單,「他特較真,會去反抗權威。」到了今天仍然會由於版權,和平臺、大公司奔走抗爭。這在外人看來有點「軸」,可是在邊柳眼中,反而是一種由於熱愛而產生的難得堅持。
喜歡什麼,就容易模仿什麼。
程序員的工做,隨時都要拎上電腦,時間經常都不屬於本身。但杭州的MAO、九球會,仍然會是他一有時間就堅持光顧的烏托邦。「常常會留意演出宣傳,碰到喜歡的樂隊,能去的,基本都會去現場。」
除了態度搖滾,在運動上,邊柳還喜歡一個很酷的項目——滑板。
雖然已經是「老大不小」的年紀,常常被家裏人催促早點成家。可是比起結婚生子,他更喜歡在工做之餘,抱起滑板約上三兩夥伴,盡情地享受生活。
「我以爲一生這麼短,應該去作本身喜歡的事情。」
在夏天35度的高溫下,依然可以看到邊柳抱着滑板的身影。爲了一個翻班的技術動做,他能夠一遍一遍地嘗試,不厭其煩。經常身上掛着汗跡,臉上掛着笑容。
爲此沒少受傷,嚴重的時候傷筋動骨,走路都要一瘸一拐。但剛有所好轉,滑板又會令他看得內心癢癢。
堅持玩滑板的年份,並不比搖滾短。
中學的時候,邊柳就被滑板勾住了魂,但那時只能靠網絡上的視頻解解饞。到了大學才入手第一塊滑板,「當時花了350塊買的,剛想瀟灑走一圈,卻發現遠比想象的難。」
滑板容易斷,練習的時候,也耗鞋。邊柳雖然沒像抖音上一些潮人同樣,在家裏收集掛板,但差很少也要三個月換一塊板,兩個月添一雙鞋。
除了添置裝備,滑板還讓邊柳找到了很多朋友。
在阿里,不一樣的興趣愛好構成了不一樣的「門派」,滑板即是其中一派。303人的釘釘羣,擁有一個大氣的羣名——阿里滑板事業羣。
你們來自阿里的各個生態部門,有和邊柳同樣在支付寶工做的,也有很多來自天貓、飛豬等其餘業務的小夥伴。由於辦公地點不一樣,你們約板的主要陣地,就定在了杭州的樂佳國際、阿里巴巴西溪園區2號樓樓前、以及城西的西城廣場。
邊柳和羣裏的好友工做累了,常常是在園區約個板。遇上空閒一些的週末,他們還會和西城廣場上跳廣場舞的大媽們battle一下。
「來自不一樣的崗位並不會尷尬,由於有共同的興趣,反而更加志同道合。」邊柳說,和同事們娛樂,有時也會摩擦出工做上的新想法。更重要的是,他們是真正懂得本身的人。
滑板也和工做同樣,「每次練好一個動做,有一幫懂得的人爲你歡呼,是件很是有成就感的事情。」
每個活成「人生贏家」的斜槓青年,都少不了要先作好「單槓青年」。
邊柳的第一道槓,就是代碼。
在加入螞蟻金服以前,邊柳實際上是一名後端程序員,還作過11年的開源。「作開源頗有成就感,可以讓全世界都用上本身的成果。」這和他以後選擇加入螞蟻金服的初衷一致——可以真正地服務更多的人。
由於長期在GitHub(網絡上的開源技術社區)上交流,常常會涉及一些前端的內容。由於一次機緣巧合,邊柳給螞蟻的組件庫貢獻了代碼,這給他帶來了加入螞蟻的機會。
到了支付寶後,根據工做內容的須要,邊柳成爲了一名前端工程師。
在程序員圈子裏,有個視做玩笑的鄙視鏈:作c的看不起作c++的,作c++看不起作java的,作java看不起作.net的,而全部程序員最看不起的,就是作前端的。
「可能有些人會認爲,前端在作的,並不都是程序員的工做,但我不這麼認爲。」邊柳以爲,崗位沒有高低之分,哪裏可以更好地服務更多用戶,就該在哪裏最大化地實現本身的價值。
現在全球有10億人都在用支付寶的服務,這些服務都離不開像邊柳這樣寫前端代碼的程序員。
除了工做,邊柳也會不自覺地想用代碼來解決生活裏的問題。「好比作一些和滑板,或者是和搖滾相關的小功能,或者小程序。」
面對「35歲是程序員的一道坎」的問題,邊柳顯得很是從容。「年齡可能的確會對人有些影響,但不會造成限制。國外有很是多的技術大咖,都是超過了這個年紀仍然在發光發熱。」因此他從未拿外界的聲音,來給本身設限。
對於程序員的刻板印象,在他看來,也只是一種玩笑。「我見過一些乾乾淨淨、很潮的程序員,也見過網上說很邋遢的程序員,和全部行業同樣,你們歷來都不是隻有一種類型。」
本身身上的斜槓,能堅持多久,邊柳並未設限。「和職業生涯的年限同樣,不少東西靠的不是強行堅持,真正能讓本身走下去的,是熱愛。」
原文連接 本文爲雲棲社區原創內容,未經容許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