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架構的目標、評價指標及實現方法和工具

#####架構要素 ######1. 性能  評價指標:前端

  • 響應時間
  • TPS (1) 系統吞吐量(TPS每秒事物數、HPS每秒HTTP請求數、QPS每秒查詢數) (2) 併發處理能力 (3) 性能計數器(SystemLoad、對象與線程數、內存使用、CPU使用、磁盤與網絡I/O) (4) 系統穩定性

測試方法: 性能測試 壓力測試 穩定性測試數據庫

性能優化策略: 1.性能分析 2.性能優化瀏覽器

  • 前端性能優化(瀏覽器訪問優化、CDN加速、反向代理)
  • 應用服務器性能優化(分佈式緩存、異步操做、使用集羣、代碼優化)
  • 存儲性能優化(使用固態硬盤、LSM樹、HDFS)

######2. 可用性  評價指標:緩存

  • 網站的總可用時間

 保障措施:安全

  • 運行環境冗餘
  • 預發佈驗證
  • 自動化測試
  • 自動化發佈
  • 灰度發佈

######3. 伸縮性 是否可用多臺服務器構成集羣,是否容易向集羣中添加新的服務器。 緩存服務器集羣,加入新的服務器可能會致使緩存路由失效,進而致使急羣衆大部分緩存數據都沒法訪問。 關係型數據庫的集羣伸縮方案必須在數據庫以外實現,經過路由分區等手段將部署有多個數據庫的服務器組成一個集羣。 ######4. 擴展性 新增長業務產品時,是否能夠實現對現有產品透明無影響,不須要改動或不多改動既有業務功能就能夠上線新產品。 實現手段:性能優化

  • 事件驅動架構:消息隊列
  • 分佈式服務:將業務和可複用服務分離開來,經過分佈式服務框架調用,新增產品調用可複用的服務來實現自身業務邏輯,可複用服務升級時,可提供多版本服務對應用實現透明升級。

######5. 安全性服務器

#####架構模式網絡

  • 分層
  • 分割
  • 分佈式
  • 集羣
  • 緩存
  • 異步
  • 冗餘
  • 自動化
  • 安全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