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
工做流程圖是經過適當的符號記錄所有工做事項,用以描述工做活動流向順序。它是用圖的形式反映一個組織系統中各項工做之間的邏輯關係,用以描述工做流程之間的聯繫與統一的關係.
工做流程圖由一個開始點、一個結束點及若干中間環節組成,中間環節的每一個分支也都要求有明確的分支判斷條件。因此工做流程圖對於工做標準化有着很大的幫助
2
製做方式
普通製做
利用Word中的[繪圖]→[自選圖形]→[流程圖]裏面的各類圖形,製做起來比較容易,只是要具有必定的耐心,尤爲是那種複雜而龐大的流程圖。固然,它也和任何事物同樣,有其規律和技巧可尋。掌握了這些規律和技巧就能夠變繁爲簡,操做起來駕輕就熟,事半功倍。製做過程當中應把握如下三大規律:
1. 先難後易 流程圖通常最下面的部分比較複雜,作起來困難一些,那就先從它着手,這樣,整個圖的框架搭起來了,剩下的就很是容易了。
2. 先框後線 先設置框型圖形,待整個圖的框架定位後,再進行連線,這樣減小了調整的工做量。
3. 先圖後文 先將全部的圖形及其格式設置好,定位以後再輸入文字。固然,標題最好一開始就輸入,不然,留到後面是麻煩。
製做技巧
技巧提示:掌握了上面的製做規律,還得充分利用下面的一些技巧。
-
-
製做圖形和線條時,利用圖形複製快捷鍵[Crtl+D]進行復制,既快捷又使圖形和線條大小形狀一致。
-
利用格式刷使全部圖形格式保持一致。
-
調整圖形和線條時,利用[Ctrl+方向鍵],能夠精肯定位。
-
若是同一行內方框不少,內容複雜,並且格式又類似,能夠利用表格插入來完成,既方便快捷,又美觀大方。圖1中,最下面的一排就是插入一行表格後製成的,方框之間不相鏈接處用
工具欄上橡皮擦去上下橫線便可;文字輸入時,按鼠標右鍵,調整文字方向爲縱向。
操做步驟
工做流程圖有五個操做步驟:
一、目的分析:這一步是消除工做中沒必要要的環節,其中應分析如下幾方面:
實際作了什麼?
爲何要作?
該環節是否真的必要?
應該作什麼?
二、地點分析:儘量合併相關的工做活動,其中應分析如下幾個方面:
在什麼地方作這項活動?
爲什麼在該處作?
能否在別處作?
應當在何處作?
三、順序分析:儘量使工做活動的順序更爲合理有效,其中應分析如下幾個方面:
什麼時候作?
爲什麼在此時作?
能否在其它時間作?
應當什麼時候作?
四、人員分析:目的是分析人員匹配的合理性,其中應分析如下幾個方面:
誰作?
爲什麼由此人作?
能否用其餘人作?
應當由誰來作?
五、方法分析:目的在於簡化操做,須要分析的問題有幾個方面:
應該如何作?
爲什麼這樣作?
能否用其餘方法作?
應當用什麼方法來作?
經過上述五個方面的分析,能夠消除工做過程當中多餘的工做環節、合併同類活動,使工做流程更爲經濟、合理和簡便,從而提升工做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