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爭挖礦時代的曙光

信息來源:Yours.org


(注:在本文中,我使用大寫的「Mempool」來表示中國礦池,小寫的「mempool」來表示存儲未確認交易的bitcoind中的數據結構)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昨天,中國的礦池Mempool與WeatherSV共同打響了通向比特幣經濟學的新紀元的第一槍。如果我所聽到的傳言屬實,那這個計劃應該是在CambrianSV活動期間醞釀的,我迫不及待地想看看它能否落實。現在看來我是得償所願了。

新範式

簡而言之,WeatherSV已與Mempool達成協議,將交易直接發送給他們,由Mempool負責打包交易並廣播給其它礦工。協議當中有一項是大幅降低了交易費用(降低了80%),並且爲了使交易費用按法幣計價保持穩定,按幣計價的交易費將會隨行就市地進行變動。還有一些細節尚不清楚,比如交易費用是如何支付的,是否是像普通的比特幣交易一樣支付費用,還是說這筆費用是以其他方式通過外部渠道支付給Mempool。我個人認爲是後者,因爲後者更具經濟意義,而且我聽聞的傳言似乎也是這樣說的。

礦工利用某物換取獨佔交易費用的概念並不是新鮮,事實上,這就是Miner ID概念的萌芽。儘管在Miner ID的情境下,指的是任何礦工都可以選擇加入一個礦工組。這件事有一些有趣的性質,讓我想要去探索一下。

私下打包交易的性質

從表面上看,80%的折扣似乎很大。但是,如果我們假設剩下的20%完全由Mempool獨佔,那麼這個意義就不一樣了。據https://sv.coin.dance/blocks報告,Mempool擁有8.3%的算力。簡單起見,我們算他們有10%。這意味着如果是按照標準交易費用來算的話,Mempool預計只能從WeatherSV那裏獲得10%的交易費用,因爲所有礦工都在競爭打包這些交易並獲取費用。而Mempool通過獨佔對WeathSV收取的費用,就不用管其他的礦工了。實際上,他們的收入翻了一番,而WeatherSV公司則享受了很低的折扣。這就是雙贏。從表面上看有一些缺點,但是它們真的重要嗎?首先,該費用低於「minrelaytxfee」的默認值(0.5sat/byte),這會造成幾個影響。A)其他的礦工不太可能打包這些交易;B)他們甚至不會把這些交易保留在內存池中以便進行雙花檢測。因此,WeatherSV交易平均需要10個區塊才能確認,而且根本無法防止雙花。但這重要嗎?以WeatherSV的例子來看,這可能並不重要。這些交易不是在雙方之間進行的。只有WeatherSV可以雙花這些交易,但它們沒有動機這樣做。這是數據記錄,不是價值轉移,所以雙花沒有意義。也許WeatherSV並不認爲延遲確認是一個問題,或者說爲了省錢,這是一個可以接受的折衷方案。

因此,這裏我們看到了一個有趣的原則:

交易的目的會極大地影響其安全性需求。

因此,現在看起來好像Mempool賺了,收入翻了一番。那麼,會不會礦工們競相壓低交易費用從而使交易費用趨零呢?如何阻止整個網絡朝這個方向演進呢?首先,如上所述,雙花問題意味着這個模型根本不適用於支付,除了一些特殊情況(例如公司內部轉賬)。但這也是有代價的。如果公開的交易費用低到讓其它礦工都忽視這些交易的程度,那麼Mempool的孤塊風險就上升了。當廣播區塊時,他們將無法利用緻密區塊(Compact Blocks)、流式區塊模板(Streaming Block Templates)或任何其他類似技術的優勢來處理這些交易。所以這將導致在廣播時有一個可計算的延遲。現在這個遲延可能很小,可以忽略不計。但這個延遲存在的事實是很重要的,這爲他們設定了一條交易費用的底限。這就引出了第二個重要的原則:

私人打包交易總是比公開打包交易的基本成本更高。

在一個完全有效的市場中,對此有兩種經濟上的合理迴應:1)限制私下打包交易的數量,這樣增加的收入可以抵消升高的孤塊風險成本;2)在公開打包的交易費基礎上收取一個溢價費用,以抵消更高的孤塊風險,從而允許更大量的私下打包交易。我們甚至在某一天可能看到精妙的市場機制,對這些可用的私下打包交易的容量進行量化和拍賣。

目前看來,我上述的迴應與事實不符,WeatherSV支付的費用幾乎比任何網絡上其他的交易都便宜。爲什麼會這樣呢?可能是因爲挖礦服務市場仍處於起步階段。目前,交易費用在礦工的收入中佔比不大,因此礦工還沒有動力去仔細研究。未來,我們預計這個市場的競爭將變得相當激烈且利潤微薄。不過我們還沒到那一步。到目前爲止,我只知道有兩個礦工在開展交易處理成本的建模工作,並且還是處於非常早期的階段。因此,大多數礦工實際上並不知道哪種交易費水平會產生盈虧。但現在比賽已經開始了。其他礦工應該關注一下Mempool正在做什麼,考慮是否可以降低費用,或者如果他們也願意以一個更低的費率進行打包,也可以考慮與Mempool商議分一杯羹。這當中的情況變幻莫測,與其去建模和預測,我寧願躺着看,看看市場會出現什麼結果。

我們再來看一個非常有趣的觀點,有人覺得這是一個例外,較小的礦工比較大的礦工更有優勢。這裏的「例外」是指,我們假設確認時間無關緊要,並且不考慮雙花風險。如果我們以CoinGeek爲例(我上次看到的是他們擁有25%的算力),計算結果會有點不一樣。在正常情況下,他們將收到全部交易費用的25%,如果他們照搬這種新模式,他們只能收取20%。當然了,他們現在是0%,因爲這些交易不在公開的內存池中。但是,他們唯一的動力去提供這種服務是因爲其他人已經提供了這種服務,使得Coingeek損失了25%的交易費用,如果他們也這樣做,將只損失5%(25%-20%)的交易費用。因此,我們重申一下另一個有趣的原則:

如果確認時間和雙花風險對於交易不重要,那麼較小的礦工相對於較大的礦工具有競爭優勢。

推廣基於用戶的收費政策

很長時間以來,我一直預測會出現基於用戶的收費政策。其變量可能如下:

  • 是基於法幣價格還是比特幣價格的穩定條款;
  • 是內含在比特幣交易中收取費用還是外部渠道收費;
  • 如何爲不同的交易元素定價;
  • 按交易容量定價;
  • 交易的私下/公開發送

Mempool的行爲已經佔了其中的一些元素,而這僅僅是個開始。我們期待看到其他(正在關注的這件事的)礦工對此作出反應,並在制定和實施收費政策方面變得更加積極主動。

Merchant API很快就要發佈beta版了,它們將提供一個基礎平臺來建構這些靈活的定價功能。

再深入一些

這個模型值得我們去探索一下一個更精妙的版本,看看其潛在的發展方向。想象一下,礦工A與應用B達成協議,以低於大多數其他礦工的費用,但高於轉播和遵循首見原則所需的費用(目前這種費用被稱爲「minrelaytxfee」)來打包交易。該費用分爲兩部分,第一部分作爲正常交易費支付,費用水平爲「minrelaytxfee」,以確保其他礦商不會忽視它。第二部分是總費用與minrelaytxfee之間的差額,直接支付給礦工。因此,即使另一家礦工選擇打包這些費用,礦池A仍然可以獲得分成,但很可能沒有其他人去打包,因此礦工A會獲得所有費用,而應用B則享受了兩個好處,一個是折扣(儘管沒有WeatherSV的獲得的折扣低),另一個好處是像任何其他交易一樣享有同樣的零確認保證。不過,他們仍可能不得不接受更長的確認時間。

中本聰共識對礦工行爲的影響

其他礦工對這樣的約定會作何反應(假設他們知道這件事)?我沒有一個很好的答案,但這引出了一個值得思考的有趣的觀點。我們已經引入了礦工制裁其他礦工「反社會」行爲的概念,礦工會孤立那些包含明顯雙花的區塊。佔多數算力的礦工已經作出了此項承諾(「明顯」和「多數算力」是自去年3月以來該計劃的批評者未能理解的關鍵要素),只要在雙花開始之前把軟件寫好,之後就讓軟件去完成這項工作就行了。

因此,我們已經有了「反社會」行爲的概念。但是除了「雙花」的定義之外,還有一些東西不明晰。對某「反社會」行爲的認定很可能由一名礦工首先提出,然後交由中本聰共識解決。如果礦工C不喜歡礦工A在收取私下交易費用的同時仍然享受雙花保護,他們可能會選擇孤立礦工A的區塊。但是,如果他們沒有51%的算力投票通過,也不會成功。另一方面,如果礦工C,D,E…等加起來超過51%的算力開始孤立礦工A,他們則已共同提起了一個新的「反社會」行爲的認定,網絡不容許礦工A這類行爲。因此,雖然「反社會」的定義有點模糊,但我們已經在比特幣中建立了一個完美的機制,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進行一事一議。

這種事情會發生嗎?我不知道,這個假設的意義在於展示什麼是可能的情況,而不是展示各種情況發生的可能性的高低,也不是去評判各種情況的好壞。它所展示的是一個最終的原則:

如果佔多數算力的礦工就網絡中的共同利益達成了共識,則可用他們的CPU(或ASIC)權力進行投票,以執行這個一致行爲。

寫在最後

槍響了,一個探索比特幣真正性質的全新時代的大幕已經拉開,而這一切之所以成爲可能,乃是因爲交易量的增加所產生的收入值得礦工們去仔細思考。當我說原始比特幣從未有機會成爲比特幣時,我的意思是,我們需要先擴容才能真正開始探索這個系統的性質。


Bitcoin SV是唯一遵循着中本聰於2008年發表的白皮書《比特幣: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中協議的區塊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