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何你應該(從如今開始就)寫博客

 爲何你應該(從如今開始就)寫博客程序員

用一句話來講就是,寫一個博客有不少好處,卻沒有任何明顯的壞處。(阿靈頓的狀況屬於例外,而很是態,就像不能拿抽菸活到一百歲的英國老太太的個例來反駁抽菸對健康的極大損傷同樣)面試

 

讓我說得更明確一點:用博客的形式來記錄下你有價值的思考,會帶來不少好處,卻沒有任何明顯的壞處。Note:碎碎念不算思考、心情瑣記不算思考、嘮嘮叨叨也不算思考、沒話找話也不算思考,請以此類推。網絡

下面是我我的認爲寫一個長期的價值博客的最大的幾點好處:ide

1) 可以交到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我本身既寫博客,也讀別人的博客,在這個時代,對於生活中的絕大多數人來講,拓寬朋友圈子的途徑幾乎只有一個,經過網絡,而如何在網絡中尋找到氣味相投的朋友,如何判斷別人和本身是否有共同語言?顯然,經過每天在SNS上碎碎唸的那些日記是難以作到的。我佩服的一些朋友幾乎全都是長期用博客記錄想法的人,所以,和他們即使不打照面,也是心領神會。即使素未謀面也能坐下來就聊得熱火朝天。學習

爲何博客在結交志同道合的朋友方面的潛力要遠勝於原始的交談方式?很簡單,第一,博客無地域限制,整個互聯網上從A到B只有一個點擊的距離,而傳統的創建朋友圈子的方法則受到地域限制。第二,也是更重要的一點,即若是按照之前結交朋友的方式,須要互相聊天,交流觀點,而後才逐漸熟悉起來,這須要一個較長的過程,並且更糟糕的是,當你遇到另外一個陌生人,又要把整個過程重複一次,表達你已經對老友表達過的那番想法。可博客卻作到了「一次表達,無數次閱讀」,當我看到一個寫了好幾年的博客,看完了以後我彷彿和這我的交談了好久,用程序員們喜歡聽的話來講就是,「博客極大地加強了話語的複用性」搜索引擎

我曾在CSDN上寫了近六年的博客,在一年半前創建了一個Google Groups(TopLanguage),因爲個人博客的長期閱讀者都是互相有共同語言的,所以這個Group一開始就熱火朝天,而高質量的技術討論則進一步吸引了更多的牛人的參與,雪球滾起來以後,就很難停下來了,將近一年半下來,從這個Group的討論中我獲益良多[1]。而對於非程序員朋友,科學松鼠會則是一個很好的例子。google

2) 書寫是爲了更好的思考。我在《書寫是爲了更好的思考》裏面詳細總結了書寫的好處,這裏就不拷貝粘貼了。有些想法若是不寫下來,也就忘掉了,有一個廣爲流傳的《數學牛人們的軼事》(榮耀屬於ukim)裏面講了希爾伯特的一個故事:一次在Hilbert的討論班上,一個年輕人報告,其中用了一個很漂亮的定理,Hilbert說「這真是一個妙趣橫生(wunderbaschon)的定理呀,是誰發現的?」那個年輕人茫然的站了好久,對Hilbert說:「是你.……」。spa

3) 「教」是最好的「學」若是一件事情你不能講清楚,十有八九你尚未徹底理解。絕大多數人應該都知道在程序員行業面試官常常要求你講解一個東西給他聽,他會說他不懂這個東西(他若是真的不懂的話效果實際上是最好的),而你的任務則是說到讓他理解爲止。orm

爲了讓一個不明白的人作到明白,你必需要知道從明白到不明白他究竟須要掌握哪些概念,這就迫使咱們對咱們大腦中整個的知識體系來個尋根究底,把藏在水面之下的那些東西通通挖出來,把大腦中的那些咱們知道、但不知道本身知道的潛在概念或假設(assumptions)都挖出來,把它們從內隱記憶拉扯到外顯記憶中。由於只有徹底知道、並知道本身知道一切前因後果的人,才能真正把一件事情講得統統透透blog

可是,你可能會懷疑,那除了可以講清楚以外,弄清本身到底知道哪些東西還有其餘什麼好處嗎?若是沒有其餘好處,那我又何須費這個勁呢?我又不當老師。

TopLanguage上的一位朋友sagasw曾經講了這樣一個小故事:聽說在某個著名軟件公司裏,開發組的桌上會放着一隻小熊,你們互相問問題以前,先對着小熊把問題說一遍,看能不能把問題描述的清晰,基本上說的比較有條理之後,答案也就隨之而來了。固然,你不必定要對小熊說,你能夠在大腦中虛構一個聽衆,一個不懂行的聽衆,而後你說給他聽。這是可行的,我常常在路上用。不過若是你能坐下來,我建議你仍是說給實際的聽衆聽——即寫下你的思考,由於書寫是更好的思考

咱們的絕大多數知識在絕大多數時候都隱藏在潛意識中,其實咱們意識的窗口很小,咱們的工做記憶只能容納寥寥數個條目(記得那個「看你可以記住屏幕上同時閃現的多少個數字」的flash小遊戲嗎?),咱們平時所做的推理過程很大部分都是自動的,發生在潛意識中,而咱們只能感知到一些中間結論。不信你回憶一下你在和別人討論問題的時候有多少次以爲「反正就是這樣,我感受獲得它是對的,可是你問我,我也說不清到底怎麼回事」,對此你不以爲很奇怪嗎?若是你都不能從邏輯上支持你的結論,你怎麼就能確信它是對的呢?僅僅由於你的直覺強烈地告訴你它是對的?那若是旁邊有另外一我的,他和你持相反的觀念,而他的直覺也強烈地告訴他他是對的。這時候你又怎麼想?「他的直覺錯了,個人直覺是對的」?難道你這麼自信你的直覺是世界上最可靠的?

我本身則是很是珍惜相似這樣的機會,即當「我強烈地以爲它是對的,但我卻說不出因此然來」,這時候每每是到大腦中翻箱倒櫃的時候,弄清前因後果的時候,深刻反思的時候,糾正一直以來錯誤的潛在前提假設的時候。另外一方面,「我強烈地以爲這個說法有問題,但我卻說不清它爲何有問題,到底哪有問題」,這也是一個極有意義的瞬間,它幾乎老是意味着你對一個問題的認識有潛在的誤差,確定是在你本身都沒有覺知到的地方引入了一個潛在的假設、偷換了一個重要的概念,等等。而這種時候就是深刻反思的時候,當你終於潛到問題的底層,觸摸到問題的實質,把水面之下的冰山總體看清了的時候你會有一種通體舒泰的感受。

爲何說以上這些?由於剛纔說的是你必須等待這樣的反思機會,但若是你選擇常常總結本身的知識體系,並說出來給你的讀者聽,你就會發現你本身創造了這樣的機會。若是咱們平時不反思,咱們以爲不少事情都是固然的,但結果若是要你一開口說給別人聽,經常會發現事情就開始變得不那麼明顯了,你說着說着,就開始莫名其妙地發現本身須要用到「反正」這個詞了。

因而,反思的機會就來了。

一旦你把本身潛意識裏面的東西從幕後拉出來,你就有了面對並反思它們的可能,而不是任它們在幕後陰險地左右你的思惟。不少時候咱們的思路出了問題並非咱們不會反思,而是不知道本身的思惟中有那些隱含的假設(assumptions),若是你只感受到答案,卻不知道你大腦獲得這個答案以前作了哪些推理,你又怎麼知道哪一環可能出了問題呢?另外一方面,一旦你弄清了本身究竟是怎麼想的,離意識到問題就不遠了,很簡單的道理——若是別人和你爭辯的時候老是隻擺立場,你就很難和他辯,但若是他把本身的推理過程原本來本暴露給你,批判起來老是容易得多的。(也正由於這個緣由有不少人老是把邏輯藏在背後,不敢暴露出來)

絕大多數時候其實咱們都會不假思索地得出一些結論,就像上了發條的自動機,但其實咱們並不知道這些結論到底怎麼來的,在思惟的背後到底發生了哪些事情,故而當咱們發現咱們的結論錯了的時候,一頭霧水,無法着手尋找到底在哪錯了。若是你注意一下不少人的發言(論壇、博客等等),若是你把他們的發言分爲「前提」、「假設」、「邏輯」、「結論」這四個部分,你會發現一大堆人只會不停地下結論,擺立場,卻見不到這些結論或離場的前提、假設和箇中邏輯,倒也不是他們不肯意寫出邏輯,而是由於反思本身的思惟過程實在是一件困難很是的事情,咱們的推理過程很大一部分發生在乎識的水面之下,只有當有了重要結論的時候這條邏輯鏈纔會浮出來冒一個泡,讓咱們的意識捕捉到。更況且絕大多數時候咱們用的其實並非完整嚴密的邏輯思惟,而是思惟捷徑

去教一個徹底不懂的人,則是一種最最強大和完全的反思途徑——由於他沒有任何預備的知識,因此要讓他弄懂你所知道的,你就必須完全反思你的知識體系,弄清這座大廈的根基在什麼地方,弄清它的骨架在什麼地方,一磚一瓦究竟是怎麼壘起來的,你不能本身站在11層上,而後假設你的讀者站在第10層,期望着只要告訴他第11層有那些內容就讓他明白。你的讀者站在第一層,你必須知道你腳下踩着的另外10層究竟是怎麼構造的。這就迫使你對你所掌握的、或以前認爲正確的那些東西做不折不扣的、深入的反思,你的受衆越是不懂,你須要反思得就越深入

4) 討論是絕佳的反思。另外一方面,不少時候咱們並非有機會說給徹底不懂的人聽,更大的可能性是說給同領域有必定基礎的人聽,這個時候並不表明就不能促使反思了,實際上,你會發現,若是你公開你的想法,幾乎總能看到與你持不一樣意見的人,而後你經過比較你和他的觀念之間的差異,會發現大家在一開始的思路上就存在差別,差別從哪裏來的?在進一步討論中大家就會不斷地迫使對方拿出更深層次的理由,這一樣也是一種很是有效地促使本身反思的方法,在討論的過程當中雙方的理由天然會變得愈來愈深刻,愈來愈接近問題的本質,一些平時難以注意到的深層面的差別性就會逐漸浮現出來,你也就多了一次可貴的機會去審視本身的思惟中到底存放了哪些錯誤的信息

5) 激勵你去持續學習和思考。若是你沒有持續學習和思考的習慣,你的博客很快就會沒有內容可寫,就只能整點碎碎念或者轉載,而後你就會失去讀者,而後你就會關掉博客,而後一旦關掉博客以後你也就死了寫博客的心,而後就少了一條激勵你去思考和總結的途徑,而後你變得更不高興總結和思考,而後…

爲了打破這個死循環,不要永久中止更新你的博客,就算你兩個月,三個月都不寫,只要你每篇都是寫本身思考的產物,寫有價值的東西,在互聯網上,金子的確老是會發光的,由於有無數的信息聚合平臺在期待這些有價值的內容,有搜索引擎爲你的內容提供海量的潛在讀者,有海量的人肉在手動挖掘和轉載那些有價值的東西。咱們所能作的最差的一個決策莫過於中止作一件沒有任何壞處,卻有一大堆好處的事情

爲了讓你的博客有價值,你必須不斷總結本身學習的結果,你必須不斷思考,給出比別人深入、獨到的看法。這看起來有點本末倒置,但很快本和末就會正過來。

6) 學會鍥而不捨地作一件事情。不少人在生活中容易以爲迷失,不知道想要作什麼,是由於沒有一件可以持續地作的事情,用俗話來講就是沒有主心骨。用積極心理學的話來講就是沒有一件可以創造流體驗的事情,而書寫本身的思想則是一件容易產生流體驗的事情,在書寫的時候,特別是理性地書寫的時候,大腦逐漸進入推理分析模塊,一切不愉快的情緒,煩躁感都會逐漸消隱下去。不過前提是你得開始,而且堅持過一開始的困難期,之後的一切便成了習慣成天然。

7) 一個長期的價值博客是一份很好的簡歷。這裏的「簡歷」並不是是狹義上的求職簡歷,畢竟如今尚未到價值博客的時代,不少人寫博客都是處處轉載或者乾脆碎碎念,正所以面試官未必拿我的博客當成瞭解一我的的更可靠窗口。這裏的「簡歷」是指一個讓別人瞭解本身的窗口,雖然咱們未必作獲得像羅永浩、Keso這樣的博客,我的的影響力已經足以支撐出一份事業(牛博和5gme),但至少你會所以而結識更多的人,你的博客價值越高,你結識的人就越牛,跟牛人交流又會讓你的眼界獲得極大的開闊,打開一扇又一扇你本來不知道的門,因而你就變得更牛… 這是一個良性循環

原文出處:http://mindhacks.cn/2009/02/15/why-you-should-start-blogging-now/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