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am > I was
我曾在去年的這個時候寫下了第一篇年度總結,收到了很多回應,甚至被平臺上的專欄收錄,頗爲欣喜。前端
我開始寫年度總結的契機是在朋友圈看見了一位師姐的年度總結,其總結之全面、行文之嚴謹、思考之深刻讓我也有了下筆的衝動。另外,把這一年一度的想法記錄下來,若干年後再回來看,想必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兒。segmentfault
在給年度總結擬定主題的時候陷入了困難,主要是由於不像往年在學校有比較「穩定」的環境,在今年本身的身份從學生變成了打工仔,心理狀態有了很大的轉變,使得我沒能找到一個合適的詞來歸納一全年的內容。直至前幾天看到一個詞「思變」,纔將主題定了下來。框架
「思變」源於古人之語:窮則思變,變則通,通則達。不取前面倆字是由於不符合我這一年的狀態。等到事物窮盡的時候再進行轉變,每每沒有足夠的準備時間來應付,會使本身處於被動的狀態。工具
穩定的環境適宜生存,但不適宜進化,思變才能讓本身處於支配地位,提高本身。學習
一句話能夠總結完:技術還行,書看了,單詞背了,腹肌「快要」出來了,頭髮還在不太短了。優化
閱讀方面可算是達到了最低要求,艱難的看完了三本:《曾國藩傳》、《鄉土中國》、《富爸爸窮爸爸》,裏邊的觀點幾乎影響了我這一全年的思想、決策。spa
《曾國藩傳》,真·打雞血,屌絲逆襲記,強行給大清續命60年。在這本書裏最大的收穫應該是堅持寫日誌,在必定的週期內經過日誌來審視本身,更利於本身作覆盤,分析事物的產生以及結果,挖掘本身的不足,從而在下一次避免這種狀況,讓本身處於精進的狀態。設計
《鄉土中國》,好久以前就草率地讀過,由於太費腦子就沒堅持看完,不過終於在2019年通讀了一遍。裏面有不少觀點都刷新了個人認知,例如:「禮治就是對傳統規則的服膺」、「經驗等於頑固和落伍」;這本書還聊到了我認爲很有意思的幾個點:人倫的定義、家庭的定義、西洋社會與中國社會的區別、社會穩定的本質。在2019年看過的書裏邊,這本書的思想濃度應該是最高的。日誌
《富爸爸窮爸爸》,是一個好友瘋狂洗腦推薦看的,書名毫無興趣,可是內容確實引人入勝。這本書講的就是怎麼搞錢,很適合我這麼個俗人。收穫比較大的地方是書中對資產和負債的梳理,此外,印象比較深入的有幾個觀點:富人買入資產,窮人買入負債;窮人爲錢工做,富人讓錢爲他工做;更多的收入沒法解決問題,每每帶來的是更大的負債...若是你跟我同樣想搞點錢,那麼這本書能夠推薦一下。視頻
沒把技術方面的書籍列舉出來是由於我認爲技術人看技術書籍是最基本的要求,在此之上,再去閱讀其餘方面的書籍來提高本身的認知水平或思想水平。
關於看書,其實本身並非不喜歡看書,也不是沒時間看書,而是懼怕面對看完一本書後一無所得所產生的焦慮,這每每意味着本身只是在瀏覽,卻沒有在思考,暗示着本身在退化。不過如今好多了,經過閱讀-記錄-整理的方式(能夠理解爲找藉口買 iPad)能有效的將知識內化,雖然閱讀週期變長,但在相同的時間裏得到了更大的價值。
畢業設計是從去年 11 月開始寫的,在 2 月份給老師檢查的時候發現跑題了,又重寫了一遍,一度十分擔心本身沒法如期畢業。
選題時考慮到本身代碼渣渣,選了個偏研究方向的,不須要寫太多的代碼實現,主要的工做在於查閱文獻、整理、優化方案。直到實施的時候才發現本身太菜了,看了大概 10 篇文獻以後就發現本身壓根就看不下去,很難把零散的知識點給整理好,看了等於白看。但如今往回看,並非說有多難,而是本身心態容易炸致使看不下去,而後就被一些瑣碎的、不須要動腦的事情吸引,致使沒法進行。事實上再熬一下、理一理思路,整個過程可能就清晰了。
形成重寫的緣由也記錄一下。其實在實現到一半的時候就感受不對勁了,可是一直在說服本身這是正確的,爲本身辯解,由於一旦要重作將會是更麻煩的事兒。當面臨一些困難的時候就會迴避,心裏傾向於好的方面,抱着僥倖的心態,但願本身想的與要求恰好相符,其實會致使與目標愈來愈遠。
畢業就畢業了,換個地方住而已,但歷來沒有想過本身會如此般不灑脫,曾有一段時間很是難受,甚至難受到可能須要服用 SCP-500 才能解決問題。
畢業最大的感覺就是心態變了,脫了的學生這頂帽子,就變成了工具人或者社畜。另一個感覺是本身的可能性降低了、穩定性上升了。受限於當前的環境以及生活方式,本身所處的領域愈來愈深刻,但同時很容易陷入視野放不開的困境,沒心思去關注其它領域的內容,致使本身被當前的身份鎖住,沒法呈現本身的多樣性。
值得一提的是,很幸運我正在作本身喜歡的前端開發,這讓我天天都可以充滿動力(否則沒有氣的可樂,喝一半就丟了)。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我對工做的定義就是按時完成任務,而後在工做之餘提高本身。但實際狀況是,本身 996 了,若是有多餘的時間,那麼就會有更多的工做,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裏都是在寫業務代碼完成任務。某個契機下忽然意識到本身壓根就沒有進步,甚至成爲了工做的機器,在節奏快的工做中變得不會思考了,本身簡直就是外包心態(代碼能跑就行,代碼不能跑的話我就跑路)。本身沒有變化而環境在變化,這多是 35 歲被淘汰的重要原因。在通過一陣子的覆盤後,嗑了藥似的提醒本身要改變,「窮再思變」下場可能會很慘。下面是我在平常主要思考的一些點:
就我自身的經從來說,作到前兩點纔不至於讓本身埋沒在業務中(例如對於相似的無限滾動加載的多個需求,只寫一次組件,而不是分別實現屢次)。以周圍夥伴的特長爲座標系,在業務中提高本身,也許是更爲明智的作法。
比較贊同的一個觀點是:羣體或者種羣纔是進化的方向,大部分個體只是進化的載體,少部分個體在控制着方向。在任何場景中,只有積極主動思考的個體,纔有可能處於支配地位。
這個計劃能夠看做是思變的實際行動手段。這是跟兩位同窗一塊兒作的計劃,加上本身一共三人,就起了這麼個名字。由於彼此間都擔憂被淘汰,所以就抱團取暖,互相監督,經過每週寫週報的方式,不斷提高本身,以使得自身在未來可以有更多的可能性以及選擇。
這部份內容原本是去掉的,由於頭髮還那麼多,技術沒什麼長進,不值得寫出來。後來考慮了一下,爲了讓年度總結完整一些,仍是稍微記錄一下。
避免把本身變成框架的寄生蟲,應該是我在 2019 年對本身說的比較多的技術話了。框架很方便,大大下降了工程化項目的開發門檻,通常來講,懂一點前端知識,看幾個視頻教程,就能上手開發了。「厲害」一點的人可能還會去看看源碼,以探究如何更好的使用框架或者寫出更「優雅」的代碼。若是有新的框架出現,就開始學習,這種看起來一直在進步的行爲,極可能致使本身被環境牽着走,把本身變成框架發展的墊腳石,沒法站在足夠高的維度來審視本身。
在 2019 年,本身在技術方面比較大的一個轉變是學習底層,學習一些底層而非所謂的「最佳實踐」。這段過程其實使人難受,由於這種底層的技術在工程中每每用不上,沒法在實踐中檢驗,沒法對學習效果進行量化,致使看起來像是沒學。但我認爲這個過程是階段性的,當有足夠積累的時候才能造成立體的知識體系,在實際問題中才能有比較全面的考量,也不至於被框架拖着走,將來的下場應該也不會太慘。
加入 CCF 應該是臨畢業時比較意外的事兒吧,由於學校支出首年費用,當初就抱着賺點便宜的心態去的,後來發現是巨賺。一來不須要本身尋找、篩選優秀的文章,在瞭解前沿技術這方面節省了大量的精力;二來它的期刊裏刊登了不少巨佬及其研究內容,打雞血的做用異常突出。
萬萬沒想到,離開了耳機坑以後竟然掉入了鋼筆坑。抱着玩玩的初心買了一支百樂 78g+,純粹爲了感覺一下,結果就這麼掉了進去,在堅守初心這方面不留餘力(龍 146 我來啦)。不過幸運的是還沒掉墨水坑。
我仍是那個我,仍是據說唱的我,技術沒上去不敢聽大編制,扛不住。今年的年度說唱能夠給直火幫的《神話》吧,用說唱的方式來說故事,講述一我的向內探索的過程,真是太符合我目前的口味了。
講道理,枸杞配紅棗,再加上覆合維生素,提早進入養生階段,很舒服,不過可能心理效果比實際效果好得多。
在 2019 年,有一些事兒很想作,例如持續輸出技術文章、練字、寫大學四年的總結,但最後都不了了之。爲本身開脫一下:
事實上在 2019 這一年,寫了好幾篇關於技術的手稿,可是所有都沒有整理出來。由於本身在整理的時候發現自身沒有足夠的技術沉澱來梳理成完整的文章,參考着前輩們的文章又很容易出現他們的影子,或者說是抄襲;另外一方面,依賴本身的技術水平還沒法輸出好文章的時候就發表文章,可能誤導後人,仍是別幹這事兒,因而就擱置了下來(主要仍是懶)。
關於大學總結,起初只是想要梳理一下作了哪些事,以旁觀者的角度看看本身的變化。梳理完後發現徹底能夠寫成文章,因而從 5 月份開始琢磨這事兒,期間手稿經歷了四個版本,一直到這篇文章完成後,大學總結仍是處於起稿狀態。開始寫的時候才發現本身文筆之拙劣、思想之淺薄,壓根無法支撐我寫出想要的內容。因而就一直擱置着,但願在對敘事方式、行文技巧有了更多的瞭解後再進行。這件事兒也給本身提了個醒,記下單一的、零碎的想法很簡單,可是梳理成文就要求對文字有較高的把控能力,不然出來的極可能變成流水帳。但願在 2020 這麼美好的年份可以完成。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曾經有好友跟我聊過要不要公衆立 Flag 這個事兒,我持積極態度,能夠把必需要作的暴露出來而且儘量可量化。主要是由於我須要外部驅動力,外部監督、環境力量可以給我更大的動力,徹底靠本身心裏的力量可能早就廢了。若非由於去年在公衆吹下了牛,可能早就忘了還有 Flag 這事兒,哪還談得上去作。
在嚐到了公衆立 Flag 的甜頭後,今年也繼續立 Flag,就看看本身能堅持多少年。
引用一下去年的話:人的本質是一段時間,經營好本身的時間以提高自身內在價值。而思變應該就是最好的思想手段吧,從而引伸到實際行動,不至於光陰如白駒過隙而草草了之。
0202,懷抱夢想,把俗世過得可愛。
本文參與了 SegmentFault思否徵文「2019 總結」,歡迎正在閱讀的你也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