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參加前端工做的第三年頭,回望曾在「2017」與「2018」年裏分別寫下的年終總結,字裏行間,多少能看出我這三兩年的變化。html
在今年裏,聽到的最多的一句話即是「xxx 優化組織架構」、「大齡程序員被裁」,這彷佛是互聯網裏不怎麼日常的一年,不過也好像是「接下來幾年中,最好的一年」。因而在有段時間裏,我一直在思考,「失業」對我而言意味着什麼?亦或者是在當下的這份工做,對我而言,意味着什麼?前端
截至目前,「深刻理解 TypeScript」總 PV 在 280w,從某個時間點開始,該書的日均 PV 漲到 1w+程序員
在十二月初,該書正式上架京東等商城,截至目前,該書共出貨 1200+,作爲一個「不知名」的前端,這個數字甚至還超出了預期,感謝在過去的一年中各位的支持,感謝和君老大,感謝編輯老師。編程
我開始從更廣的角度思考一些問題,如先前所寫下的「前端網關的思考」架構
到後來的微前端架構圖優化
可見,至少我在「忽悠人」的層面上,又提高了一層。設計
在去年立下關於 BLOG 技術棧升級的 FLAG 大部分都沒有實現(使用 GraphQL + nest.js 重構),由於這種「DEMO」式的 code,實在是使人乏味 :)。3d
在今年,我嘗試作了一些不一樣以往的改變,譬如我會先寫文檔、作些代碼設計亦或是畫 UML 圖,接着纔開始正式的 code。這些前置性的工做,雖然佔用了我大部分時間,不過也正是它們,個人 code 質量上升了很多,推倒重來,或者被「卡殼」的次數也比之前少不少。同時,這些文檔或者是設計,也能讓後來者更清晰的瞭解代碼。一舉多得的事情,何樂而不爲呢?code
「千尋位置的中後臺之路」,這是我在 2020 年裏計劃寫的一篇文章。主要想談談在這邊中後臺的架構演進,以及到最後「無代碼編程」的可行性方案探討及落地實踐。orm
我喜歡聽民謠,衆多歌手中,揮之不去的是「無處安放」的李志。
因爲某些緣由,在今年上半年,他在全網已被封禁,歌曲也已經在各平臺上下架。
在網易雲上有句熱評:「宋冬野是夢想,趙雷是理想,李志是現實。因此夢想很胖,理想很瘦,現實很醜」。
只是後來,表明夢想的宋冬野得了金曲獎,表明理想的趙雷愈來愈主流,而表明現實的李志卻在妥協後仍然被禁了。
十年以前他唱,「那些猛烈的情緒,在睡不着的時候折磨着我」。十年以後,他唱,「在這樣一個夜晚,有人會替咱們思考夜晚」。
在今年,個人收入開始多元化,工資依然是大頭,不過相對於往年,它所佔的比例在降低,寫做的收入比例開始上升,以及今年開始的理財收入,也佔了其中一部分。
在今年,我自運營了一個公衆號「九十年代的碼農」,與和朋友一塊兒運營的「FENews」不一樣,它主要用來記錄一些本身的想法及成長。時不時我還會畫幾個簡單的畫發表在公衆號上,好比已經發布的「個人一天(上)」。
在今年,我開始思考更多的問題,其中有些問題想着想着發現出發點錯了。
譬如我之前總想着在當下這份工做中,怎麼才能「不可替代」?
後來我發現「不可替代」是錯的,現代管理學的精髓,是讓每一個人(包括老闆本人)都變得可替代。程序員創造的價值,一半應體如今文檔上。
「不可替代」的打工者只有一種:以中高層領導的身份跟完了一個項目並且這個項目正處於大紅大紫的階段,公司爲了防止你跳槽到競爭對手那裏,願意付給你薪水養着你每天在辦公室喝茶。只要項目一直紅着,公司就願意一直養着你。
有一些是我想清楚了的問題。
譬如文前所說起,「失業」對我而言意味着什麼?如今,個人回答是:什麼都沒有,甚至是還能夠放一個小長假。
也還有一些至今沒有答案的問題,它們或許是在當下的我所不能理解的,也或許是一些沒法實證的事情。它們的感受,就如同「君子之交,其淡如水,執象而求,咫尺千里。問餘何適,廓爾忘言,華枝春滿,天心月圓」。
二十七八歲的我,愈來愈相信一些老生常談。之前不相信「性格決定命運」,如今慢慢的在相信了。之前不相信「情商」,如今有點信了,「情商」比「智商」彷佛更重要。
十幾歲那年,我高中復讀畢業,想的是「世界很大,我須要去看看」。
二十多歲的時候,大學畢業,想的是「我不能比其餘人弱」。
而現在,已近而立之年的我,坐在屏幕前,想的是「將來幾年我會怎樣」。
日不停思,夜不能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