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北上廣等一線城市的IT崗位飽和了麼?

幾乎每所大學都會開設計算機技術相關專業,再加上IT培訓機構的輸出,每一年培養出來的技術人才加在一塊兒少說也有10-20萬人。程序員

之前你們都選「北上廣」,這麼多年了,是否是北上廣等一線城市IT崗位已接近飽和你們纔會往出走?數據庫

01學習

在中央大會上,報告里正式出現了三個字——城市羣。報告原文說:「從此將進行以城市羣爲主體的區域協調發展」。區塊鏈

這是什麼意思呢?大數據

原先是城市化1.0的時代,人口從農村遷往縣城和小城市。城市羣概念正式進入大會報告以後,也宣告中國即將開啓城市化2.0的時代,也就是說人口從小城市遷往超級都市圈。設計

好吧,我們仍是直接上乾貨吧,看看哪些城市能吃到這波紅利。3d

根據核心城市的距離遠近和交統統達度、行政等級能給予的政策條件,以及產業轉移的承接能力,包括經濟基礎、產業結構等狀況,從這將來三大世界級城市羣中,篩選出27個機會最好、潛力最大的城市,供你參考:cdn

不少在一線城市奮鬥的朋友,眼瞅着買房的但願愈來愈小,爲了本身的住房考慮,選而次之,選擇了第二梯隊的城市進行發展。blog

而有理想的則繼續在第一梯隊的城市發展,以「十三五」規劃(2016-2020年)爲首的政策將持續帶動IT行業的發展。去年開始「一帶一路」的建設也在爲IT行業開拓新市場,打造新格局,繼續信息化建設。產品

此外,各城市創建高新區、建立服務外包產業示範園等政策也都進一步加速了IT行業發展。做爲首當其衝的第一梯隊一線城市更是飛快的轉動齒輪,急需IT人才的參與加入。

02

是選擇在北上廣,被擠得像沙丁魚,仍是選擇在老家當死鹹魚?逃離大城市的壓力後,是否會迷失於小城市的平庸與固化?

在對城市作出選擇的背面,是城市對本身的選擇:北上廣亦或是小城市,都拒絕經濟上以及心靈上,均處於無根狀態的人。

不少年輕人左右爲難的旅程背後,是幾乎一代普通青年艱難安放的前途與但願。從某種意義上,一張往返北上廣和家鄉的票根,是兩個城市對他們下達的「不適宜鑑定書」。

北上廣以及家鄉都不適應本身了。外省青年眼裏,北京是堵的、貴的、擁擠的、奢侈的、排斥人的,是人家的北上廣。而回到小城市,是勢利的、關係的、拼爹的,依舊是別人的。

這裏想告訴你們一句:窮人想翻身最好去一線,只有北上廣纔有事業有夢想有詩和遠方!

北京的房價、房租高,的確不假,但誰又可否認北京的工資水平全國最高呢?在國內大多3、四線小城市,本科生想找到一份月薪超過4000的工做都難。

在北京,不少年紀在81年先後出生的,如今都已步入職場中年,家庭年收入沒有一家低入30萬的,只可能更多不會比30萬還少。

就是剛步入職場的新北漂們,大學本科畢業後,在北京通常起薪就是5000左右,只要工做兩至三年,大都月薪能達到或是超過8000至12000。

而這時,他們年紀大都只有二十4、五歲,試問:在3、四線城市,有幾個小夥子小姑娘在職場能拿到年薪十萬?可是在北京,這倒是一個很容易,很輕鬆就能夠達到的目標。

在小城市呢,房價是便宜,房租也便宜,但是再看工資呢,更是便宜,在小城市工做一年,是一分錢都存不下。在北京雖然房租、生活佔到工資的一半,但每一年結餘5萬倒是小事一樁。

尤爲是在北上廣從事IT的程序員們,有些薪資高的沒法想象。在信息高速發展的二十一世紀,信息化管理、大數據、AI、區塊鏈等高新科技的產生通常都是在北上廣之類的一線城市,技術的不斷髮展更加使得IT人才的就業範圍愈來愈廣。

如今稍有規模的企業都會建立官網、創建數據庫,儲存大量用戶信息,企業信息等,這些都創建在IT的基礎上,因此飽和?不存在的!

03

IT行業從業者須要具有較強的專業性,這也決定了IT從業人員的獨特性。特別是像一些新技術領域,對於從業人員的要求都是比較高的,只有系統的學習了技能,紮實的掌握技術,且擁有了必定的項目實踐能力,纔可以很好的勝任企業的相關崗位,可以上崗就工做。

在一線北上深工做過,當過北漂、深漂、滬漂的都知道,這樣的城市,工做節奏快、壓力大,工做逼着你去學習、充電,因此天天人都很充實。

其中一部分程序員、軟件工程師在北上廣闖蕩幾年就會選擇自主創業,組建個小團隊作一些外包項目;若是有好的點子,也會和朋友開公司本身作產品。

新公司的出現須要招聘更多的員工,而老員工的流失也須要招聘新員工,伴隨着行業的快速發展,人才的需求只會愈來愈大。

本文做者:得程招聘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