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人員應對「考覈」的一些思考

來這個公司實習已經半年多了,在年前經歷了一次年終考覈,最終對個人工做的評級是 C及格-符合當前職位的工做),讓我不由思考本身在項目中的一些工做的問題,爲何我是C?是我作的不夠好嗎?或者說在哪裏作的不夠好?
 
從考覈流程來看,基本上是 CTO 與 Team Leader 對團隊成員的「年終總結與次年工做計劃」進行Rank,我的狹義的認爲「考覈」的主要支持材料就是這個總結了。
 

他山之石

其餘公司是怎麼考覈的呢?說實話我也不太清楚,剛入行,只能經過搜索瞭解,在網上了解到有如下幾種:發精品博客、發論文、開源項目、出書、技術分享大會、技術公衆號/微博/知乎 等,這一類績效方式是經過推廣本身的技術來提高公司在行業中聲望。如Element、Qcon等。
其餘類型的我就沒看到了,很明顯,這類考覈僅適合大公司或者高層次技術人員的考覈,或者說,我本身是不具有相關條件的。
 
對於我我的,因爲是實習生,不少知識點還不算熟練,半年來也就是「 積極完成產品的需求,以及1~2天一次的高頻率的發佈,跟進線上日誌,平時會整理一些項目的文檔,和其餘部門的人溝通一些業務等」,看上去平平淡淡,中庸到我本身都會給本身打 「C Rank」了,可是這也就是一個技術人員的真實工做狀況,我 leader 也在感嘆如何獲取更好的績效,畢竟我參加的項目是一個已經運行了 8~9 年的一個老項目了,平時的工做要求也真的只是完成產品的需求,不容易產生「突出」的工做成果,那麼我該怎麼去作來打破這一困局呢?
 

考覈量化?

反對對技術人員的過度量化管理,爲了「指標」容易脫離產品,不利於開發效率,也不利於真正提高產品質量。好比:爲了追求低異常率,而花費大量的時間資源進行測試,會下降項目迭代速度,最終影響項目進度,而某些產品正須要快速迭代。
 

考覈的缺陷

首先來思考一下這樣考覈的缺陷
對技術人員的考覈通常是體現就是在他的產品上,相較於研發部門,業務開發的部門的程序員可能更不容易突出本身的工做,舉個例子來講,業務開發人員的工做內容可能就只有一種「 完成A需求,B需求,C需求……」。而研發部門更容易突出本身的成果,如 「 反垃圾、對XX進行深度學習、精準推薦……」 ,而且 即便業務開發人員說他完成了XX等功能模塊的開發,但考覈時並不會把這一項歸功到程序員上,而是會把這個工做更多的歸功到設計這一功能的產品身上,因此對於純粹作業務開發的程序員來講,並不容易在整個產品技術部門的考覈中佔據優點。

 

對程序員考覈其餘可能的誤差因素:

  • 是否爲公司新項目,是否爲重點項目
        新項目或重點項目更加容易獲得公司高層的關注,如騰訊的 英雄聯盟 和 微信,相較於什麼「QQ音樂」確定是更加受關注的,對業務程序員來說,基礎需求開發的工程都是差很少的,原本應該是產品性質決定的二者性質不一樣,但管理層在實際考覈中會更偏袒於新項目或者重點項目。
  • 銷售額、毛利率、產品估價等外因影響項目的評價
        某些產品受大環境影響比較大,可能有的項目這一年的開發量或工做量不是不少,改進也不大,但隨着政策或大環境的發展成爲一大熱點,PV 或銷售額上升,此類爲外因致使的產品績效提高,如 「各種娛樂圈事件在微博上發酵提高了產品活躍度」這一背景可能會讓新浪對 微博開發部門 的評價總體提升。
  • 行業領域的發展
        在這段時間尤其火爆的前端,「Vue.js 」與「 微信小程序」 在技術圈仍是比較吸引眼球的, 阿爾法狗的人工智能或深度學習也是吸引了你們的眼球,不能否認新技術的使用是績效的一大加分項,也是對技術人員的挑戰,但與iOS 、Android 、Java、PHP 相比,後者在技術圈幾乎沒什麼波瀾了,特別是服務器端的開發很難出現像 「小程序」 這樣的IP,相較於前端部門,移動端/服務器端部門在今年的評價的確是比前端低。
  • 其餘因素
        是否準時上班、考勤打卡、加班、是否在上班時間瀏覽微博新聞等,這裏不過多闡述。
 
以上因素可能不能從程序員自身獲得解決,也就是說:相同的程序員在不一樣的項目的最終評分會由於這類因素致使不同。
 
 

我眼中的技術人員的考覈的目的

對於公司和我的來講是出於人事薪資管理的目的
對項目來講目的是 「但願技術人員能運用技術手段讓項目更加好」
 
 

因此,技術人員如何使產品更加完善呢

站在銷售角度:提高毛利率 ≈ 下降人工成本 + 銷售額度提高

銷售這一塊我沒想到什麼好的技術人員能夠輔助的手段
在下降人工成本方面:
  • 多信息導入流程中,將手動填寫表單轉爲用戶使用Excel批量導入信息,下降客戶的編寫成本
  • 使用反垃圾技術提高社區網站垃圾的信息的屏蔽速度(參考 :知乎的悟空系統)
  • 自動化/輔助運營,如EDM
 

站在Boss角度:面向關鍵指標(KPI)的提高

能夠先想象一個場景:
「  程序員向非技術出身的Boss做工做彙報(錯誤的方式)」
Boss: 小K,你來彙報一下這個月的工做吧!
小  K:這個月完成了對項目的老的 Spring 框架的升級,升級以後項目就能夠用新特性進行開發了,並且更安全,以及摒棄了某數據對XML的依賴,改成使用數據庫進行此類數據的管理,這樣操做效率更高修復了許多線上的異常解決了N個慢查詢的SQL,同時完成了A\B\C\D\E\F\G等功能特性的開發……
Boss:好!(???聽的一臉懵逼,但仍是要保持微笑)
小 K :謝謝老闆。
 
其實越對於高層的人員,實際上是越脫離項目的業務邏輯的,他們可能關心你所在的項目,但不關心你的項目細節,他們更但願聽到的是產品在你手裏有什麼提高的地方。其實在上面那個場景已經說到了幾點 「提高速度」、「安全性」、「穩定性」等,這些能夠被稱做技術人員的項目的關鍵指標,既然是要彙報工做,建議 使用數聽說話,用通俗的語言來描述本身的工做。
如:
 
    給首頁添加一套 緩存機制,之前首頁須要 1s,如今只須要 0.4s就能打開,且能保證數據更新,提高了 60%速度!
 
標準格式:技術名稱+應用場景+之前+如今+改善多少
再舉一個例子:
 
    對搜索項目今年改成 雙機部署,以前線上單機的時候線上有必定的失敗率,致使用戶搜索不到結果,天天這個狀況約發生 2000+次,雙機部署後,情況良好,幾乎再也不出現這種狀況了。
 
其實這些數據獲取也很是方便,直接ssh到服務器上,而後用 grep命令統計特定關鍵詞,一分鐘不到就能能夠統計到的事。
 

例:能夠需統計的數字

  • 發佈次數、補發次數->發佈成功率  (穩定性)
  • 需求量 / 開發人數 = 效率 
  • 解決慢查詢的次數 並 估計能夠提高的頁面訪問效率 (訪問速度提高)
  • 對搜索接口做緩存處理/雙機處理,避免沒法使用(穩定性)
  • 線上異常數量,並作好統計,並以這個數據來設計一套 「項目健康度」,且有利於技術人員瞭解項目健康程度
  • 內存使用下降多少。
  • 自我滲透測試解決XX漏洞(沒有QA部門的能夠試試)
 
這些其實都是作業務開發的人員的工做,但有數據支持,特別是提高的方面的數據支持其實能給本身績效增添很多分,由於言語夠通俗,且你在項目中發揮的做用很明顯,再也不是「完成XXX等重點業務開發」這樣的話了。若是能用圖表表現的話可能會更加直觀。

 

站在產品角度:技術人員能夠嘗試對競品進行分析

 
舉個例子來講,開啓開發者工具,打開Network選項,而後打開某站,整套工做流程走下來,粗略的看中間的請求頭與請求內容,哪些是Ajax,爲何這個是使用Ajax的,是否採用了restful的接口設計,他是如何規避CSRF,是否存在XSS、越權等,他的字段設計是怎麼樣的,表間關係大概是怎麼樣的,頁面相應時間是否比我項目的快,可能能夠經過緩存來優化相應速度的地方有哪些,他的SEO策略有哪些,站點是否有反爬蟲機制。
 
還有一個例子是Word導出的方法,這個我也是調研了十幾個產品的同類功能,最終總結出5個方法的,分別都有哪些優缺點什麼的,而後根據本身產品的實際狀況技術選型,而後完成開發,目前感受效果還不錯。這個過程也不錯
 
這個過程不只好玩,還能經過對比其餘產品來提高本身的產品,還能提高本身開發過程當中的安全意識,好比說我在調研競品的時候發現了它的越權漏洞,因而我就開始排查本身業務中的漏洞,並且真的排查出來了。(不過我不是白帽子,也不知道咋報告,畢竟是競品就讓bug留在那把😋)
 

站在聽衆的角度:重點變更的先後對比截圖存檔

 
這一條實際對我的成長沒什麼提高,但對績效考覈做爲工做的證實是很是直觀的,如 「站點首頁的改版」 這類工做,一句話可能說不清楚改了什麼,但若是有一個先後對比圖可讓leader看到兩個是徹頭徹尾的不同,並且是在你的改版下網站變的不同了。
同理,上面說的一些效率的提高的比率也能夠用柱形圖來進行對比,圖片畢竟比文字直觀。
 

其餘方面

 
團隊管理與人員培養、 提高開發效率、 打鐵還需自身硬,保持學習、項目總結、技術積累、技術分享、人員招聘、制度完善、代碼規範、項目管理工具的引入、良好格式的年終總結……
這些都是工做中能夠提高的地方,就不一一舉例了。

結語

半年的實習生活是愉快且富有挑戰的,雖然以 C Rank 結尾,但學到的東西是遠遠不是這個績效能衡量的,但願下次考覈能獲得 B 以上甚至 A 的績效,此文爲實習生半年來對本身第一次績效考覈作的一次思考,也但願有前輩能指出不足或不對之處,謝謝。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