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爲何很難走到中小企業中去?

根據調查數據顯示,中國的BI市場主要集中在電信、金融、稅務、保險等高端市場,對於企業來講,也僅僅少數規模較大的企業用到了BI,那麼,是否是中小企業就根本不須要BI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咱們先來探討一下BI爲何很難走到企業中去

首先,是信息化意識的問題。對於企業來講,信息化有着一個廣泛的過程,那就是,先上財務,而後上物流,再根據企業的須要,或者上生產管理,或者上分銷,或者上人力資源,或者上客戶關係管理,或者上OA。爲何企業會在信息化上按照這樣的方式來投入呢?兩方面緣由,一個在軟件廠商,一個在企業自己。

其中最主要的緣由是全部的信息化廠商都在這樣引導着企業的需求。咱們能夠看一看中國目前主流的ERP廠商,用友、金蝶、神州數碼、浪潮、新中大,或者是國外的SAP、Oracle,它們的產品線都驚人地類似。一旦一個客戶購買了某一個廠商的某一個產品,通常狀況下,這個廠商都會盡量地在老客戶身上去推廣其餘的產品。那爲何他們不推廣BI呢?根本緣由就是他們沒有在BI這個產品上投入研發。咱們看國內最大的兩家ERP廠商:用友和金蝶,他們分別在2002年與國外巨頭Hyperion和Brio公司進行合做,代理他們的產品,雖而後來他們的產品中都加入了本身研發的管理駕駛倉,但都屬於一個概念性的模塊,沒有實際的銷售。那爲何他們不在這個上面投入研發力量呢?緣由又有二,
一,BI研發要求相對ERP更爲精深的技術,並且,須要更爲專業的需求人員。咱們看國外,BI領域都是一些專業化的廠商,他們只作BI,SAP或Oracle也是近兩年才投入BI的研發的,因此,用友和金蝶沒有這個能力;
二,在用友或金蝶看來,中國的ERP也纔剛剛進入到普及化的初級階段,BI的需求還不明顯,投入巨大的研發不如選擇和成熟的國外BI合做。那麼,既然不是本身的產品,那麼,推廣的熱情也就天然差了許多,到了一線的分公司,由於人力資源的匱乏,乾脆就不去推廣了。

咱們再看看企業自己。對中國的企業,目前應用信息化的目的,除去一些非理性的因素,那麼,多數的目的就是進行企業內部的控制了。中國的企業都還很年輕,在管理上更不成熟,企業須要一套軟件來幫助他們規範管理,監控流程,換句話說,就是讓老闆放心。那麼,對老闆自身來講,有沒有這個信息系統,他實際上是並不關心的:原本不要軟件也能夠的,但人工管理仍是靠不住,因此,也就買套軟件來管理一下,提升一下基層的運做效率與準確性。但他卻沒有想過,本身要與這套軟件發生什麼關係。老闆想進行什麼樣的決策,要數字的時候,下面會提供,或者乾脆就無論數字,直接靠經驗決策。這樣的一種觀念下,企業信息化更可能是知足基層運做的須要:好比,生產計劃的工做量大,算不許,就上生產管理軟件,想把全國各地的營銷機構的信息及時收集上來,因而就上一個分銷系統。而BI,則要求老闆本身有信息化意識,他本身有依靠數字來決策的願望,但這對目前中國的企業決策者來講,仍是有些要求太高。國外,哈佛MBA出來多數僅是擔任部門經理,而中國,多少大企業的老闆或CEO如今纔開始去讀EMBA。

正是由於軟件廠商不去推廣,企業自身沒有這個意識,BI在沒法進入到企業中去。那,企業需不須要BI呢?尤爲是中小企業? 回答是確定的,須要,並且,比大企業更加須要。正是由於規模小,生存的壓力才更大,才更須要時刻關注企業經營的數據:正是由於小,咱們才更須要關注每個客戶的業績;正是由於小,咱們才更須要關注成本與利潤的變化;正是由於小,咱們才更須要關注採購的價格;正是由於小,咱們才更須要關注庫存不要有積壓…… 那麼,咱們如何來改變目前這種狀況呢?有一個著名的營銷故事,說兩個賣鞋的sales去一個島上,發現島上的居民歷來都不穿鞋子,一個sales想完了,沒有需求,就放棄了,而另外一個sales則大喜,他嘗試讓你們穿上鞋子,當你們感受原來穿上鞋子的感受是那麼好時,鞋子也就本身然好賣了!其實,這個故事在我我的的理解看來,是告訴咱們,客戶的需求並非一成不變的,特別是顧問式的銷售,銷售的人員應該比客戶更清楚這個產品對客戶的價值,因此,sales要想成功,必須能讓客戶感覺到這種價值,讓客戶感覺到,「原來生活能夠更美的」,一旦客戶明白了這一點,購買也就成了水道渠成的事。

因此,咱們只要努力讓客戶去嘗試,去體驗BI能給客戶帶來什麼樣的價值。就能夠改變目前的這種情況。這要是在以往,咱們很難作到,爲何呢?由於以往的BI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它須要一個很是有經驗的顧問給客戶講上半天的理念,拿上軟件給客戶演示別的企業是如何用BI來輔助決策的,但當客戶說「能不能讓我看一下本身的數據?」時,廠商就無能爲力了,由於它須要很是專業的實施顧問在客戶那裏進行長時間的實施,才能構建出展現客戶本身數據的分析模型。客戶沒有說必定買,也沒有打預fukuan,廠商天然不會投入;客戶沒在見到真東西,也天然不會再「上當」(想當初,賣ERP給個人時候,就是描繪地天花亂綴,買了才知道有多痛苦。)

咱們須要有這樣一種BI產品,它只要通過簡單的安裝配置,便可自動識別ERP的版本,自動進行數據倉庫的創建,並預設了豐富的數據分析模型,同時,若是客戶有一些個性的分析要求,客戶還能夠本身經過簡單的設置,就完成修改。也就是說,它能夠直接讓客戶先穿上鞋子走幾天,直接去感覺與光腳的區別,而不是讓軟件廠商唾沫橫飛地「忽悠」客戶:「你看,我穿上鞋,那是至關地舒服呀,要不,你也買雙試試?」

綜上所述,中小企業不只僅是須要BI系統,並且,它須要的是風險小,見效快,更爲實在的BI系統。
html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