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developer.aliyun.com/...git
過去一年雲廠商在開發者生態上的爭奪開始變得激烈,爲何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是否是開發者生態,已經成爲了雲這場戰爭的勝負手呢?這篇文章就來探討下這個話題。程序員
事件
咱們先看看在過去一年發生的幾起重要的開發者生態的事件:github
1). MongoDB、Kafka、Redis紛紛修改開源協議,限制雲廠商,Neo4j企業版再也不提供免費下載;
2). 微軟在2018年很是明顯的加大了在開源的投入,上面說到的收購github,還有例如加入OIN,開源的VS Code在2018年是github上吸引到最多contributor的項目;
3). Pivotal、ElasticSearch上市,目前的市值都超過50億美金,Confluent(主要產品Kafka)、Databricks(主要產品Spark)宣佈完成新一輪融合,市值均突破25億美金,國內的話主要是Pingcap完成的新一輪5kw美金的融資,致敬下,做爲技術人員對在國內能創辦出Pingcap這樣的技術產品公司無比佩服;
4). 阿里巴巴9kw歐元收購Flink母公司,微軟收購開源公司 CitusData(PostgreSQL 商業化的Startup);數據庫
海外三家雲廠商的觀點網絡
再來看看海外幾家雲廠商本身在開發者生態這塊傳達的信號:
1.AWS框架
"大概12年以前,咱們深知雲將給軟件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咱們創造了AWS。一直以來AWS但願與軟件開發者密切合做,打造出一個現代化的軟件開發框架。而不是告訴客戶,大家須要什麼工具。在AWS的信念中,咱們認爲真正知道軟件應該如何開發的只有一我的,就是客戶本人。"
這是AWS CTO在去年中國的AWS Summit上講的,其實在其餘不少場合,尤爲是每一年的AWS:reInvent上也都會不斷的表達這個觀點,就是AWS和軟件開發者是在一塊兒的,AWS的會議吸引了無數頂尖開發者參加和關注,畢竟裏面講的不少都是將來的軟件發展趨勢。
儘管Amazon給人的感受在開源上貢獻不大,但在技術發展的引領上我以爲仍是起到了不小的做用的,在開發者羣體中的承認度也足夠高。工具
2.微軟大數據
微軟做爲一家操做系統起家的公司,在開發者生態上一直就很是重視,而隨着雲的發展,感受更進一步了,除了上面的github收購外,微軟也開始很是大力的加大在開源上的投入,能夠說,微軟對開源的貢獻是很是有助於推動這個世界技術的發展的,微軟以前的形象開始有了很多的扭轉。spa
3.Google操作系統
Google早期經過發表論文,在開發者羣體中獲得了很是高的承認,同時也很是切實的影響了世界的技術發展,例如大數據領域。
近幾年Google經過各類開源,更是造成了不錯的開發者生態,不管是K8S、TensorFlow,都對世界技術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動做用。
Google Cloud的CEO最近還公開的講」谷歌雲:咱們對開源的態度與AWS不一樣「來懟AWS,講的核心的一段是」一直以來,谷歌雲採起與開源社區合做的方式,而不是在本身的雲平臺中使用並出售開源技術。「,結合上面的開源廠商 Vs 雲廠商的一些事件來看這段就更明白了。
關於開發者生態,個人觀點
從上面的這些內容能夠看到的現象是,各家雲廠商都在經過開源、收購等方式增強對開發者生態的投入,擁有衆多開發者用戶的開源軟件廠商在資本市場獲得了很好的承認,開源廠商和雲廠商因爲利益上的衝突,關係尚待理清。
開發者生態爲何會發展到今天的這個局面,必須說說雲的發展趨勢。
最先用戶對雲的使用基本是純粹的使用機器資源,和之前的虛擬主機等其實沒有太大的區別,而發展到今天,幾個大的雲廠商強大的資源集約造成的規模效應,更是讓用雲的機器資源這件事成爲了避免須要再糾結的點,尤爲是對初創公司而言。
隨着對雲機器資源的使用後,慢慢的開始有了用戶開始使用更多的雲的軟件服務,例如存儲、數據庫等,在美國這個趨勢很是明顯,愈來愈多的公司畫的技術棧中有愈來愈多的雲軟件產品的出現,下面這張圖是Next Platform上對於AWS中計算、存儲、網絡和軟件收入的分析:
能夠明顯看到軟件這塊愈來愈高,意味着愈來愈多的用戶除了使用雲機器資源外,開始使用雲軟件服務。
從對客戶的價值上來講,越多的使用雲軟件服務,也就意味着本身在這方面投入的人員能夠大幅減小,更加專一在本身的業務上,這一點隨着經濟形勢的變化會更加的重要,而站在雲廠商角度呢,客戶使用愈來愈多的產品固然是更好,因此從趨勢上來講,愈來愈多的使用雲軟件服務會加速。
而從技術趨勢上,看到很是明顯的兩點:
從這些趨勢來看,也就意味着雲的競爭進入雲軟件競爭的時代,雲軟件的用戶羣體是開發者(固然,有另一種觀點是經過強有力的SaaS軟件直接服務最終用戶,但我認爲那樣覆蓋的面始終是有限的,雲廠商本身很難去作好各類SaaS,只能是構建好一個平臺,讓上面有更多的SaaS廠商),而且軟件和其餘不少產品不同,尤爲是那些滲透到代碼中的API,一般來講切換的代價很高,例如開發框架用了Spring,要想切換成別的很複雜,因此這層的競爭很是重要的一點就是誰能擁有對應最核心的非標準化領域的最多的開發者用戶,也就是開發者生態。
要想得到開發者用戶,和2C的不少產品競爭徹底不一樣,這個領域基本不是靠砸錢就能得到用戶的,很重要的三點是:
同時藉助開源,也能夠更好的吸取各行各業的需求,使得產品更加的具有通用化的能力,覆蓋更大的規模和更廣的場景。
怎麼作好開源,對中國的公司是很大的挑戰,這裏面的套路很是的深。
成功的開源軟件由於在相應領域覆蓋了大量的開發者用戶,當在雲上推出相應的商業服務時也會天然的收穫用戶,但因爲目前這些利益基本都被雲廠商拿走,這讓相對應的開源廠商的努力得不到回報,致使產生矛盾。
關於雲廠商和開源廠商的關係,我以爲在2019應該會進一步明晰,一方面雲廠商本身會增強在覈心領域的開源,觸達更多的開發者用戶,另外一方面會經過收購去補強核心領域的能力,不少人可能以爲這樣很差,但我仍是堅決的認爲正由於有商業利益的訴求,這樣的開源反而才能更爲持續、健康快速的發展,對這個社會的發展而言是更有利的。
開源對這個世界的技術發展、業務創新是起到了很大的幫助的,真心但願這個世界愈來愈多的開源,而不是愈來愈封閉。
綜合來講,我認爲開發者生態是將來雲的勝負手的關鍵,從上面也能夠看出,要作好開發者生態並不簡單的是一件運營的事,而是產品規劃、技術創新、社區建設、工具建設、運營等一塊兒的事,這也是爲何咱們看到海外的幾家雲公司是把這個上升到很是高的高度的緣由。
最後,對於中國作這塊的創業公司而言,我認爲如下的兩個方向是很是好的時機點:
衷心但願看到國內在爲程序員這個行業羣體服務的創業愈來愈繁榮,那樣必定會讓中國在IT技術層面逐漸對世界產生愈來愈大的影響力,更好的推動世界技術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