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名讀書:萬物重構

《萬物重構》有一個副標題:智能社會來臨前夜的思考。它是一本對將來有焦慮的書,全書共有五章:
程序員

  • 時代的鉅變:web

    主要描述了科學技術發展的歷程微信

  • 科學技術是第一輩子產力:app

    從哲學的高度去分析時代和科技的變化async

  • 正在到來的智能社會:編輯器

    描繪將來的智能社會,用案例來解析什麼是「雲-物-大-智」大數據

  • 作一個合格的地球人:ui

    從通識博雅教育做爲出發點,探討將來人與機器的相處方式,強調人的做用雲計算

  • 科學家的情懷:鼓勵你們成爲一個科技達人人工智能


什麼是將來,我以爲大多數人和我同樣都是缺少感知的,在此以前我一直以爲是現實的變化推進我去迎合這個科技進步的當前。我讀高中的時候智能手機纔剛興起,電話短信仍是手機的主要功能,可是如今手機屏幕已經成爲咱們生活的一部分。我剛上大學的時候,每月都會去ATM機提取生活費,而如今我已經記不得上一次去取現金是幾個月前了,由於如今擺地攤的大媽都只放收錢二維碼了。在我家裏還有個小度音箱,它可以接收識別和個人對話信息,並對我下發的指令給出正確的反饋,若是我想有更好的體驗的話,我還能夠買入更多和它對接的小家電,讓個人家居變得更加智能。我來公司上班,公司的大門識別到個人臉就知道我是誰了...移動互聯網和人工智確確實實在改變着咱們的生活方式,並且它們都是在十年甚至更短的五年、三年、兩年以內就完徹底全顛覆了咱們對當前場景的認知,並開始改造咱們的社會。

將來的下一個十年呢,咱們聽了不少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的概念,由於視野和思惟的侷限,不少時候我對這些概念和它們帶來的變化缺少敏感的感知。可是咱們知道手機裏的推送總會有咱們感興趣的話題,咱們出門騎的是摩拜的智能共享單車、外出消費是經過刷臉支付,無人駕駛汽車也開始上路等等...其實下一個工業革命已經在咱們的平常生活裏面悄然發生,咱們提到的高大上的技術其實已經在生活裏面慢慢普及開來

對將來的憧憬書裏還有不少描述,有一點是能夠確定的,那就是將來機器能夠替代的東西必定會被機器所替代。咱們該不應有焦慮?人與機器該如何相處?人與人又該如何相處?人與社會應該是個什麼關係?咱們應該具有什麼樣的素質才能不被時代所拋棄?在3、4、五章做者給出了本身的思考。首先,機器不會替代人,它只是」擬人「,每一段程序被寫出來其實都是解決某一個現實的問題,當你看到機器在傳送帶上自動分揀快遞,你怕不怕?那確定是不怕的,可是若是你看到有個」擬人「的機器人,皮膚作得很是逼真,還能和你對話聊天,理解你的情緒,還能和你擁抱,甚至還能表現出人的情緒,大部分人應該都是會怕的,可是咱們想一下,他和那個傳送帶上的分揀機器人其實沒什麼區別,都是一個」死物「而已。那悲觀者說萬一它進化了,有情緒了,而後不高興的時候捅了你一刀怎麼辦?實際上是有可能發生,由於它本質就是是一段程序,是一段流程,因此它能夠作任何咱們想它作的事,不高興捅你一刀的背後,不是機器人,是那個寫代碼的程序員,他故意寫了這麼一段邏輯,而你觸發了這個邏輯。

做者在最後引用了兩個很棒的典語,一個叫作」善假於物「,一個叫作」格物致知「善假於物,出自《荀子·勸學》,意爲君子的資質與通常人沒有什麼區別,君子之因此高於通常人,是由於他能善於利用外物。善於利用已有的條件,是君子成功的一個重要途徑。格物致知,出自《禮記·大學》,致知在格物,物格然後知至,意爲探究事物原理,而從中得到智慧或者知識那麼當你真的想明白什麼叫作」善假於物「,什麼就作」格物致知「的時候,你展望將來的時候心裏難道不會憧憬和嚮往嗎?

本文分享自微信公衆號 - 異名(async-code)。
若有侵權,請聯繫 support@oschina.cn 刪除。
本文參與「OSC源創計劃」,歡迎正在閱讀的你也加入,一塊兒分享。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