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有人把 5G 講的這麼簡單明瞭

一個簡單且神奇的公式    今天的故事,從一個公式開始講起。這是一個既簡單又神奇的公式。說它簡單,是由於它一共只有 3 個字母。而說它神奇,是由於這個公式蘊含了博大精深的通訊技術奧祕,這個星球上有無數的人都在爲之魂牽夢繞。網絡

這個公式,就是它——ide

有史以來最強的 5G 入門科普!

我相信不少同窗都認出這個公式了,若是沒認出來,並且你又是一個理科生的話,請記得有空多給你的中學物理老師打打電話!字體

有史以來最強的 5G 入門科普!

小棗君解釋一下,上面這個公式,這是物理學的基本公式,光速 = 波長 × 頻率。3d

有史以來最強的 5G 入門科普!

對於這個公式,能夠這麼說:不管是 1G、2G、3G,仍是 4G、5G,萬變不離其宗,所有都是在它身上作文章,沒有跳出它的「五指山」。對象

且聽我慢慢道來。。。blog

有線?無線?

通訊技術,不管什麼黑科技白科技,歸根到底,就分爲兩種——有線通訊和無線通訊。ip

我和你打電話,信息數據要麼在空中傳播(看不見、摸不着),要麼在實物上傳播(看得見、摸得着)。資源

有史以來最強的 5G 入門科普!

若是是在實體物質上傳播,就是有線通訊,基本上就是用的銅線、光纖這些線纜,統稱爲有線介質。數學

在有線介質上傳播數據,速率能夠達到很高的數值。it

以光纖爲例,在實驗室中,單條光纖最大速度已達到了 26Tbps。。。是傳統網線的兩萬六千倍。。。

有史以來最強的 5G 入門科普!

▲ 光纖

而空中傳播這部分,纔是移動通訊的瓶頸所在。

目前主流的移動通訊標準,是 4G LTE,理論速率只有 150Mbps(不包括載波聚合)。這個和有線是徹底沒辦法相比的。

有史以來最強的 5G 入門科普!

因此,5G 若是要實現端到端的高速率,重點是突破無線這部分的瓶頸 。

好大一個波

你們都知道,無線通訊就是利用電磁波進行通訊。電波和光波,都屬於電磁波。

電磁波的功能特性,是由它的頻率決定的。不一樣頻率的電磁波,有不一樣的屬性特色,從而有不一樣的用途。

例如,高頻的γ射線,具備很大的殺傷力,能夠用來治療腫瘤。

有史以來最強的 5G 入門科普!

▲ 電磁波的不斷頻率

咱們目前主要使用電波進行通訊。固然,光波通訊也在崛起,例如 LiFi。

有史以來最強的 5G 入門科普!

▲ LiFi(Light Fidelity),可見光通訊

不偏題,回到電波先。

電波屬於電磁波的一種,它的頻率資源是有限的。

爲了不干擾和衝突,咱們在電波這條公路上進一步劃分車道 ,分配給不一樣的對象和用途。

有史以來最強的 5G 入門科普!

▲ 不一樣頻率電波的用途

請你們注意上面圖中的紅色字體。一直以來,咱們主要是用中頻 ~ 超高頻進行手機通訊的。

例如常常說的「GSM900」、「CDMA800」,其實意思就是指,工做頻段在 900MHz 的 GSM,和工做頻段在 800MHz 的 CDMA。

目前全球主流的 4G LTE 技術標準,屬於特高頻和超高頻。

咱們國家主要使用超高頻:

有史以來最強的 5G 入門科普!

你們能看出來,隨着 1G、2G、3G、4G 的發展,使用的電波頻率是愈來愈高的。

這是爲何呢?

這主要是由於, 頻率越高,能使用的頻率資源越豐富。頻率資源越豐富,能實現的傳輸速率就越高。

有史以來最強的 5G 入門科普!

更高 的頻率→ 更多 的資源→ 更快 的速度

應該不難理解吧?頻率資源就像車箱,越高的頻率,車箱越多,相同時間內能裝載的信息就越多。

那麼,5G 使用的頻率具體是多少呢?

以下圖所示:

有史以來最強的 5G 入門科普!

5G 的頻率範圍,分爲兩種:一種是 6GHz 如下,這個和目前咱們的 2/3/4G 差異不算太大。還有一種,就很高了,在 24GHz 以上。

目前,國際上主要使用 28GHz 進行試驗(這個頻段也有可能成爲 5G 最早商用的頻段)。

若是按 28GHz 來算,根據前文咱們提到的公式:

有史以來最強的 5G 入門科普!

好啦,這個就是 5G 的第一個技術特色——毫 米 波。

請容許我再發一遍剛纔那個頻率對照表:

有史以來最強的 5G 入門科普!

請注意看最下面一行,是否是就是「毫米波」?

繼續,繼續!

好了,既然,頻率高這麼好,你必定會問:「爲何之前咱們不用高頻率呢?」

緣由很簡單——不是不想用,是用不起。

電磁波的顯著特色:頻率越高,波長越短,越趨近於直線傳播(繞射能力越差)。 頻率越高,在傳播介質中的衰減也越大。

你看激光筆(波長 635nm 左右),射出的光是直的吧,擋住了就過不去了。

再看衛星通訊和 GPS 導航(波長 1cm 左右),若是有遮擋物,就沒信號了吧。

有史以來最強的 5G 入門科普!

衛星那口大鍋,必須校準瞄着衛星的方向,不然哪怕稍微歪一點,都會影響信號質量。

移動通訊若是用了高頻段,那麼它最大的問題,就是傳輸距離大幅縮短, 覆蓋能力大幅減弱 。

覆蓋同一個區域,須要的 5G 基站數量,將大大超過 4G。

有史以來最強的 5G 入門科普!

基站數量意味着什麼?錢啊!投資啊!成本啊!

頻率越低,網絡建設就越省錢,競爭起來就越有利。這就是爲何,這些年,電信、移動、聯通爲了低頻段而爭得頭破血流。

有的頻段甚至被稱爲—— 黃金頻段 。

有史以來最強的 5G 入門科普!

這也是爲何,5G 時代,運營商拼命懟設備商,但願基站降價。(若是真的上 5G,按以往的模式,設備商就發大財了。)

有史以來最強的 5G 入門科普!

有史以來最強的 5G 入門科普!

因此,基於以上緣由,在高頻率的前提下,爲了減輕網絡建設方面的成本壓力,5G 必須尋找新的出路。

出路有哪些呢?

首先,就是微基站。

微 基 站

基站有兩種,微基站和宏基站。看名字就知道,微基站很小,宏基站很大!

宏基站:

有史以來最強的 5G 入門科普!

▲ 室外常見,建一個覆蓋一大片

微基站:

有史以來最強的 5G 入門科普!

▲ 看上去是否是很酷炫?

有史以來最強的 5G 入門科普!

▲ 還有更小的,巴掌那麼大

其實,微基站如今就有很多,尤爲是城區和室內,常常能看到。

之後,到了 5G 時代,微基站會更多,處處都會裝上,幾乎隨處可見。

你確定會問,那麼多基站在身邊,會不會對人體形成影響?

個人回答是——不會。

其實,和傳統認知剛好相反,事實上,基站數量越多,輻射反而越小!

你想一下,冬天,一羣人的房子裏,一個大功率取暖器好,仍是幾個小功率取暖器好?

大功率方案▼

有史以來最強的 5G 入門科普!

小功率方案▼

有史以來最強的 5G 入門科普!

上面的圖,一目瞭然了。基站小,功率低,對你們都好。若是隻採用一個大基站,離得近,輻射大,離得遠,沒信號,反而很差。

天線去哪了?

你們有沒有發現,之前大哥大都有很長的天線,早期的手機也有突出來的小天線,爲何如今咱們的手機都沒有天線了?

有史以來最強的 5G 入門科普!

其實,咱們並非不須要天線,而是咱們的天線變小了。

根據天線特性,天線長度應與波長成正比,大約在 1/10~1/4 之間。

有史以來最強的 5G 入門科普!

隨着時間變化,咱們手機的通訊頻率愈來愈高,波長愈來愈短,天線也就跟着變短啦!

毫米波通訊,天線也變成毫米級。。。

這就意味着,天線徹底能夠塞進手機的裏面,甚至能夠塞不少根。。。

這就是 5G 的第三大殺手鐗——Massive MIMO(多天線技術)

MIMO 就是「多進多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多根天線發送,多根天線接收。

在 LTE 時代,咱們就已經有 MIMO 了,可是天線數量並不算多,只能說是初級版的 MIMO。

到了 5G 時代,繼續把 MIMO 技術發揚光大,如今變成了增強版的 Massive MIMO(Massive:大規模的,大量的)。

有史以來最強的 5G 入門科普!

手機裏面都能塞好多根天線,基站就更不用說了。

之前的基站,天線就那麼幾根:

有史以來最強的 5G 入門科普!

5G 時代,天線數量不是按根來算了,是按「陣」。。。「天線陣列」。。。一眼看去,要得密集恐懼症的節奏。。。

有史以來最強的 5G 入門科普!

不過,天線之間的距離也不能太近。

由於天線特性要求,多天線陣列要求天線之間的距離保持在半個波長以上。若是距離近了,就會互相干擾,影響信號的收發 。

你是直的?仍是彎的?

你們都見過燈泡發光吧?

有史以來最強的 5G 入門科普!

其實,基站發射信號的時候,就有點像燈泡發光。

信號是向四周發射的,對於光,固然是照亮整個房間,若是隻是想照亮某個區域或物體,那麼,大部分的光都浪費了。。。

有史以來最強的 5G 入門科普!

基站也是同樣,大量的能量和資源都浪費了。

咱們能不能找到一隻無形的手,把散開的光束縛起來呢?

這樣既節約了能量,也保證了要照亮的區域有足夠的光。

答案是:能夠。

這就是——波 束 賦 形

波束賦形;在基站上佈設天線陣列,經過射頻信號相位的控制 ,使得相互做用後的電磁波的波瓣變得很是狹窄,並指向它所提供服務的手機,並且能跟據手機的移動而轉變方向。這種空間複用技術,由全向的信號覆蓋變爲了精準指向性服務,波束之間不會干擾,在相同的空間中提供更多的通訊鏈路,極大地提升基站的服務容量。

有史以來最強的 5G 入門科普!

直的都能掰成彎的。。。還有什麼是通訊磚家幹不出來的?

有史以來最強的 5G 入門科普!

 

別收我錢,行不行?

在目前的移動通訊網絡中,即便是兩我的面對面撥打對方的手機(或手機對傳照片),信號都是經過基站進行中轉的,包括控制信令和數據包。。。

而在 5G 時代,這種狀況就不必定了。

5G 的第五大特色——D2D,也就是 Device to Device(設備到設備)。

D2D

5G 時代,同一基站下的兩個用戶,若是互相進行通訊,他們的數據將再也不經過基站轉發,而是直接手機到手機。。。

有史以來最強的 5G 入門科普!

這樣,就節約了大量的空中資源,也減輕了基站的壓力。

不過,若是你以爲這樣就不用付錢,那你就圖樣圖森破了。

有史以來最強的 5G 入門科普!

控制消息仍是要從基站走的,你用着頻譜資源,運營商爸爸怎麼可能放過你。。。

後記

寫着寫着,小棗君發現洋洋灑灑寫的有點多。。。

能看到這的,都是真愛啊。。。

有史以來最強的 5G 入門科普!

相信你們經過本文,對 5G 和她背後的通訊知識已經有了深入的理解。而這一切,都只是源於一個小學生都能看懂的數學公式。不是麼?

通訊技術並不神祕,5G 做爲通訊技術皇冠上最耀眼的寶石,也不是什麼高不可攀的創新革命技術,它更可能是對現有通訊技術的演進。

正如一位高人所說——

通訊技術的極限,並非技術工藝方面的限制,而是創建在嚴謹數學基礎上的推論,在能夠碰見的將來是基本不可能突破的。

如何在科學原理的範疇內,進一步發掘通訊的潛力,是通訊行業衆多奮鬥者們孜孜不倦的追求。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