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你有不少路能夠選擇,可是在你四周有不少看不見的牆,其實你只有一條路能夠走。 ——《悟空傳》
人心裏的一切煩腦蒙頓,究其緣由都是未明道識理。當很清楚怎麼樣的行爲有什麼樣的結果,內心都有數了的話,就不存在什麼心裏強大不強大的問題了。再大也不過生死正命,亦何憂何懼?node
天天,一包濃濃的咖啡,讓本身的大腦趨於興奮。而後,開始學習,開始工做。python
托爾斯泰曾說:「咖啡是一種慢性毒藥,並且,必定是慢性的,要否則,我也不會喝了那麼多年也沒死」git
人,在孤獨的時候老是容易產生抑鬱,容易去想不少未曾發生也未曾存在的事情,臆想與猜想充斥在本身的心裏。有時候,這種感受讓本身的思緒錯綜紛亂,不知路在何方。但回頭去想,也正是這種紛亂的思緒讓本身一次又一次的審視本身,直視本身本質的缺憾,從自高自傲的浮躁心態找回尚且處在山腳底下的本身。程序員
路很長,咱們很年輕!github
曾經不止一次想要一蹴而就,也曾經不止一次感到本身眇小無助。往往與優秀的人比較,老是有種巨大的挫敗感,這種感受,讓自覺得鶴立雞羣的本身,瞬間從輕飄飄雲海跌落到堅硬的水泥路面。算法
我聰明嗎?不。我笨嗎?也不。我只是個平凡的人而已。django
我沒辦法一會兒看懂各路複雜的算法,也沒辦法輕易得寫出漂亮得如詩般的代碼,更沒有辦法一眼洞穿密密麻麻標註的機械圖紙。數據結構
不知是對夢想的追逐仍是心的躁動不安,大學本來打算脫離IT這個行業,但最終卻又陰差陽錯重拾舊業。併發
從大一至今,一點點感覺着本身的成長,一點點感覺着周圍的變化,一路學習,也一路收穫,從當初的內向羞澀不自信,變成現在的僞裝成熟僞裝老練去應付着周邊的一切。框架
都說too young to simple,不把周邊一切的應付當應付時,當所作的一切成爲天然而然的事情時,當應付這一切都再也不以爲累時,纔算真正融入社會,纔算真正成熟老到。可那是我當初的夢想嗎?我當初的夢想,是我如今所獲得的嗎?到現在,還有多少人記得當年小學做業本上寫着的夢想,還有多少人記得當初的本身是怎樣信誓旦旦得訴說着本身的赤子之心,信誓旦旦的說本身將作一個正直的人,作一個寧爲玉碎不爲瓦全的人,作一個有着高尚品格的人。
有多少人作到了呢?有多少人還記得呢?
有人說,憤青是年輕的表現,你改變不了世界,你能夠改變本身,若是你改變不了本身,不能讓本身適應這個社會,那麼是你無能,你是活該被淘汰的一代人。
有人說,你能肯定本身就不貪婪,你能肯定本身就不自私嗎?不能!
有時候,寫博客,想要呼喚出心裏的吶喊時,發現心中千言,筆下無字,何由?不是本身不會寫,寫給本身的總結,又何必如同高考八股,爲所欲爲便可。
但着實寫不出,緣由便在於不敢直視那個懶惰的本身,無法把對本身不利的一面用最真是的言語寫出來罷了,老是去刻意隱瞞本身最軟弱的地方,刻意隱瞞本身錯誤的地方,此地無銀三百兩!
世界上老是充滿了樂觀積極的人和悲觀消極的人,兩種人環繞在本身的周邊,看着樂天派們不畏過去不憚前驅,看着悲觀派們獨自悲傷細水長流,聽着他們嘹亮的口號和悲愴淒涼的獨語,而後內視本身,發現本身什麼派都不是。
既沒有一路高歌前進,也沒有躲在陰暗的角落裏暗自落淚。
我只是靜靜得觀察着這個世界,靜靜得觀察着周邊的同窗、朋友都在作什麼事情,靜靜得觀察學校老師在作什麼,靜靜得觀察着本身當前接觸的社會上的人都在作什麼,有很長時間都走不出的悲傷,有那種狂歡時的孤獨感,也有項目完工的成就感,親人關心的幸福感。
各路土豪,各路屌絲,不一樣的生活狀態,不一樣的想法,不一樣的人生觀世界觀,雖然表現出來的每每都不是他們心裏最爲真實的想法,但至少是他們想讓別人認爲的想法,成爲他們想讓別人認爲的人。
有人說,年紀大了,才能看淡生活,生命才能變得從容。年輕人老是容易衝動,總想着改變世界,老是用一顆浮躁的心去面對生活,但是到頭來撞的頭破血流之後,卻改變了本身。不是年紀大了——認慫了,就是年紀大了——折騰不動了。
從小到大,不多作到top1,並非本身不努力,而是不少時候,這種東西與努力無關,本身的道
在那擺着,力
再大也是白搭。
大學,學了不少技術,大一的時候,多方涉獵,總喜歡看各類各樣看起來高深莫測的東西,初次看到node.js,當時連PHP都寫不利索的本身就找了兩本電子書對着一遍遍地抄,抄完之後接着去看django,去看python能作的事情,而後又看到Erlang彷佛更牛逼,便想着要學一門更牛逼的技術,找了本影印版的Erlang抱着亂啃,一個月下來忙得不亦樂乎,看起來學會了不少語言的語法,也不只僅限於HelloWorld,合上書彷佛也能寫那麼點書中的例子,但一種莫名的空虛感卻老是在本身的腦海裏遊蕩。
直到大二,本身才明白,原來本身那種空虛感是沒有解決問題的快感,沒有解決問題的那種成就感。
用一道牆把本身圍了起來,本身在牆裏面去閉門造車,本身在牆裏面去幻想着美好的將來,再怎麼折騰,也看不到世界的變化。
真正讓本身成長的,也是當時本身看不起的一些小項目,作企業站,作二次開發,用框架開發,爲了能更好的理清思路,無可奈何將整套系統的代碼用xdebug跟了一遍。爲了實現目標,無可奈何去學習一些被本身刻意忽略晦澀難懂的東西。
嗯,一切都是無可奈何,一切都是由於有需求。
項目驅動,彷佛比本身抱着本書亂啃,效果要好得多。
當忙碌充斥在本身的心中的時候,便沒有時間去胡思亂想,能作的,只能作好當下的事情。
作好了當下的事情,有些東西豁然開朗,彷佛也是水到渠成的,沒有任何的阻力。
本來覺得很高深的東西,很高科技的東西,在作了幾個項目之後,發現原來本身其實也能夠作,並非盲目自大,會了點小東西便以爲世界盡在掌握,而是有了自信,勇於開始。
然而,善始者實繁 克終者蓋寡。
能開始,卻不必定能結束,爛尾的項目着實很多。
曾經很是有激情的一些東西,在時間的消磨下慢慢變得不肯意再去拾起,過上一季半年,本身的代碼讀起來都有些生澀了。
學如此,寫如此,讀書如此,工做如此。
細細思考,發現並非本身懈怠了,而是忙碌的生活讓本身無暇去顧及一些事情。人的精力,老是有限的。至少,個人精力是有限的。
沒有方向的努力只會讓本身迷失在本身的興趣中,沒有堅持的努力也一樣會讓本身在怨怒中悽苦。
2013立刻結束,2014即將到來。
一個月的時間,誰也不知道會有怎麼的變化,誰也不知道一我的可以改變多少。
都言爲將來奔跑,可若跑入了岔道,那人生就當真不可預見了,生活的但願也會在折返中漸漸消亡。
有夢想,便要去嘗試,不甘於平庸,便要去作一些突破的事情。
雖然,不同凡響,老是要冒風險的。
可轉念想一想,本身有過不同凡響嗎?沒有,本身不過是蒼茫宇宙中的一粒塵埃,再不同凡響,也不過是螻蟻般的存在,應該追隨心裏去作一些本身喜歡作的事情,同時嘗試去作一些本身不喜歡作可是作了卻對本身有很大幫助的事情。
前者釋放心裏的枷鎖,後者歷練本身的心性,假若事事都爲所欲爲,容易讓人有一種錯誤的幻覺,覺得世界是爲本身而存在的,當面對那些真正醜惡的現實或者本來就是如此的生活時,便會有種跌入時空幻鏡的迷茫,一點點的小事便成了生命不可承受之重。
效率高的時候,便去作本身喜歡的事情,便去學習應該學習的東西,雖然不能立竿見影第二天起效,但時間的積累足以讓本身在之後的日子裏接連收益。
讀書不能停,人醜就該多讀書,雖然我自認爲並非極醜。
kindle是本身的好夥伴,非技術書的主要來源,利用起本身上大號以及睡前的點點零碎時間,多讀文學,多看歷史,思考哲學,用腦殼去想,想一些想不通的事情,也許某一天,某一件事,就會讓本身豁然開朗。
厚積,纔是薄發的基礎。
一年的時光,可讓本身成長不少,也可讓本身頹廢不少。雖然感情上遇到了一點點小挫折,但本身給本身評價,仍是學到了不少東西的一年,是本身的能力和思考問題方式有着大的突破的一年,這不只僅是技術上的。
技術改變不了世界,技術只是改變世界的一種手段而已,以本身歷來都是謹小慎微的脾性,不斷提醒本身保持謙卑的性格,雖然對世界有所不滿,看到各類各樣不可理喻的行爲心裏稍有激憤,可卻並無認爲本身有改變整個世界的能力。
世界是這樣子,本身其實也是幫兇,不少時候,爲了本身的利益,老是在當沉默的大多數人,在當縮頭烏龜而已。
如同《紫川》中的一句話,「正義就像怕鬼的小姑娘,只有當朋友足夠多的時候,她纔敢出來」,本身大抵也是這種心態吧。
懼怕成爲出頭鳥,因此甘作縮頭鬼,由於,槍打出頭鳥。學校會打,社會更打。
這是一個思想造成的時期,也是一個世界觀人生觀創建的時期,曾經不止一次覺得本身創建了屬於本身的世界觀人生觀,屬於本身的中庸之道,但是本身創建起的東西老是被本身一遍一遍推倒,或是由於讀書,或是由於獨思。
其實,這樣不是更好嗎?既然思想在不斷變化,又何須強迫本身非得給本身定一個所謂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呢?本身想的,本身說的,本身的作的,都是本身人生觀的折射,這纔是本真的本身。有何須給本身上一道枷鎖讓本身按照這道枷鎖所指引的道路來作事情呢?
爲所欲爲,不逾矩,豈不更好!
雖弱冠之年,卻妄圖用不惑處事,是自大,仍是自信?我本身也不知道,也不須要知道。
只要不累着本身的心,不生活在別人的世界裏,不因別人的評價以及外在的價值觀去能夠改變本身,那本身即是本身,不須要去直到一些東西,也不須要去理解一些東西,放手去作就行。
前幾天看見一句話,「嫁人就嫁程序員,錢多人傻死得早」。一句笑話,卻讓本身反思良久。
錢多,程序員的工資其實不低。人傻,確實傻,曾經把一我的看成本身的全世界,結果卻發現本身不過是她生命中的一個過客,從她的全世界路過,卻未曾換來絲毫結果,曾傷心,去思量,卻至今沒有思考出結果。只是知道,最終真正關心本身的,卻仍是本身的父母親人而已,理應對真正關心本身的人好一些。
死的早?咖啡是慢性毒藥,雖然托爾斯泰如是說,但猝死的案例沒次見到都會讓本身安頓幾天,及時睡覺不熬夜,不吝錢財換枕頭。
亂糟糟的思緒不斷在腦海中游蕩,不少時候想整理一個系統的想法發現有着太多的分岔,本身都不知道路在何方。只是隱隱約約以爲,這種方式適合本身,適合本身未來的發展。
大的想法叫理想,小的想法叫念頭,大的計劃叫人生規劃,小的計劃叫TODO LIST。
越是經歷一些事情,思考一些事情,看別人說的一些事情,越不敢去談什麼人生規劃,每一個人都有本身的生活方式,矯情得活着,豪放得活着,卑微得活着,都是活着,都是在生長,只是狀態不同,對待生活的態度不同而已。
這是一個迷茫而又清晰的時期,知道本身如今要作什麼,卻又不知道本身未來要作什麼,雖然說生活要充滿但願,但對生活沒法掌控的感受卻讓人不由有些小失落。
沒法掌控的事情,只能由他去,活在當下了。
當下要作的事情,依舊不少,要學不少東西,不只僅是技術。
至少,要從如今開始
其實,不須要爲本身找路,由於,路就在腳下,作好當下,即是最好的路,路的轉折分叉,在之後的某個時間片斷,都會因爲本身當下的選擇以及當下所作而改變,曾經不敢想不敢作的,在將來的某一刻,也許都會是水到渠成的一些事情。沒必要爲之過分思量。
往往爲本身總結一下,淺薄也好,深刻也罷,都是本身的一些想法,都能讓本身認識一下本身,從而更好地在思考中前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