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者: 阮一峯html
一、git
去年,網上流傳一則趣聞。程序員
美國聖昆廷州立監獄安排囚犯學習編程,完成學習的犯人出獄後,沒有一我的從新犯罪被抓回監獄。github
一位剛剛出獄的囚犯說:「太可怕了,我寧願在外面餓死也不想再進去學編程了。」編程
後面那句話是網友杜撰的,可是程序員圈子裏,你們依然把它看成笑話轉發。「你看,編程多痛苦,還不如坐牢呢。」app
我一直忘不了這個段子,以爲它是一個很好的象徵:當代社會就像一座機器組成的監獄,學會技術能夠擺脫牢房。學習
二、網站
人類已經再也不生活在大天然了,而是生活在一種機器環境:住宅、交通、醫療、食物……就連水和空氣都是機器提供的。若是機器出故障,人類頓時就有危機。就像病人依賴呼吸機和心臟起博器,人類也依賴着機器。整個社會已經機器化了。人工智能
這沒有問題,咱們理應享受技術成果。問題是,技術正變得愈來愈先進,也愈來愈難懂,大多數人已經不可以理解技術了。spa
多少人能說清,手機通訊的原理是什麼:爲何對着空氣發送信號,就能被幾千千米之外的另外一我的實時收到,而不會發錯對象?或者,爲何掃描槍掃一下手機二維碼,你的資金就轉到了商家的帳上?
咱們已經不懂了,技術如何達成這一切。咱們只是按照別人設計好的方式,像傻瓜同樣地使用它。對於大多數人來講,技術已經成了一種魔法。咱們使用技術,而後像看魔法同樣,看着機器變出神奇的結果。因爲熟視無睹,咱們都不感到驚奇了。
咱們其實已經生活在一個魔法世界裏面,享受着各類技術發明,它們的神奇程度是最大膽的想象力都沒有預測到的。
小時候,我讀過的第一本科幻小說是《小靈通漫遊將來》。書裏說,將來的人們都帶着一種神奇的手錶。
「那手錶既沒有時針、分針、秒針,也沒有齒輪和發條,只不過是一塊小小的電視熒光屏,上面寫着幾個數字:「11:23:40」,也就是11時23分40秒,那表示秒的數字在不斷變化。當40秒變成60秒時,那23分也一會兒變成了24分。
我想,竟然會有這樣奇妙的手錶? 」
這是前一代人想象中的將來,如今看上去顯得很是過期。
技術的進步速度,遠遠超過人們的想象。咱們生活在一個機器世界裏,但又不懂這些機器,這是一種怎樣的處境?如今的模式是,咱們花錢購買服務,讓懂的人或公司來操做和維護機器。可是,若是有一天,你請不到人,或者機器索性壞了,你不就困在了機器組成的監獄裏了嗎?
三、
我媽媽剛開始上網時,有一個問題讓她很困惑:爲何網站要求輸入用戶名和密碼,這是什麼東西?
她問我:「用戶名就是身份證上的名字嗎?密碼是否是身份證號?」我跟她解釋:「網站經過用戶名才能知道你是誰,密碼則是爲了防止別人冒充你。它們均可以本身設定。」我媽似懂非懂,爲何要本身爲本身起名呢……
我媽有了用戶名之後,能夠本身在「某寶」上買東西了。過了一陣子,她來找我,說用戶名無論用了。我過去一看,原來她用這個名字在」某東「登陸,怎麼都登陸不上去。她不太明白,爲何在一個網站申請了用戶名,到另外一個網站就必須再申請一次?
我有時想,等到了我媽的年齡,我是否也會對那時的新技術一頭霧水,像看天書同樣,不懂如何使用。
如今的大城市,上下班高峯時段,有時你有錢也打不到出租車,必須使用手機 App 才能叫到車。這對於那些不會使用那些 App 叫車的老年人,真是一種磨難。這就是咱們全部人的處境:若是你不理解技術,不會使用它,就麻煩了。
四、
咱們的社會已經如此依賴技術,爲了適應外界,你至少要知道如何使用它。糟糕的是,技術已經變得如此複雜,沒有人可以所有搞懂。系統愈來愈複雜,分工愈來愈細,一我的已經不可能從頭至尾掌握整個系統了。
就拿計算機來講,從底層CPU芯片一直到上層的圖形界面,中間大概依次有幾十層(甚至上百層)的操做接口,要想所有掌握這些層,幾乎是不可能的。有人總結過,單單是「網站搜索」這個簡單操做,中間就有24個環節。也就是說,你要搞懂這個操做,就有這麼多東西要學習。
如今的狀況是:沒有人可以理解所有的技術,每一個人只懂本身的那一小塊。根本沒法預測和判斷,某個領域的技術發展會引發整個系統怎樣的變化。五年規劃或十年規劃,那種總體的準確安排和控制,就更談不上了。
技術已經到了這樣一個地步:咱們走一步看一步,誰也不知道十年後,技術會突破到什麼程度。
五、
技術最終會把人類帶到哪裏呢?
我想咱們已經徹底不知道了。人類一項又一項地發明新技術,對於新技術帶來的後果,已經失去了控制,放任它帶着咱們向前走。
小說《冰與火之歌》裏面,寒冷的北方有一道絕境長城。外面就是危險地帶,任何人不得跨越。我最近常想,技術有沒有邊界呢?一旦接近「絕境長城」,咱們會自覺停在那裏,再也不往下發展嗎?
舉例來講,人工智能領域有一個概念,叫作「終極智能」。意思是,當機器的智能達到這種程度時,就不須要人類再作發明創造了,由於機器本身就會發明創造。若是這種「終極智能」真的可能實現,技術要不要去實現它呢?
目前來看,技術徹底是野蠻生長,沒有辦法遏制它的發展。哪怕某種技術最終給人類帶來毀滅性影響,咱們也無能爲力。只要技術有能力作到的事情,最終都會作到。人類(嚴格地說是某些人)最終將擁有可怕的力量。
如今的技術發展,比如隨意地往花盆裏面扔種子。原意是種花,可是長出來的多是一棵樹,徹底超過了花盆的容量。咱們能作的,就是看着它長啊長。一旦植物長得太大,超過了花盆所能承受的重量,整個花盆就將傾覆。
六、
最後,我想到了另外一個笑話。
一架飛機即將起飛,裏面坐的都是各大軟件公司的老闆。這時,機長問了他們一個問題:若是這架飛機的控制軟件是你的公司寫的,你還敢坐嗎?
除了一我的,其餘人都表示不敢坐。惟一那位願意繼續留在飛機上的乘客,機長走到他的面前,欽佩地說:「看來您對本身公司的軟件很是有信心。」那位老闆搖搖頭:「不是啦,我很清楚,若是大家用了咱們的軟件,這架飛機根本飛不起來。」
第一次聽到的時候,個人反應是這不是笑話。一架民航客機有100多噸,就懸浮在空中,上不着天,下不着地,機上乘客的性命徹底取決於技術,咱們其實真的是把生命託付給軟件公司。
現在,個人這種想法更強烈了。它實際上是一個隱喻,整我的類正坐在一架軟件駕駛的飛機裏面,只能祈禱軟件運行永遠不發生錯誤。一旦發生問題,人類就會墜機。
物理學告訴咱們,要想讓飛機在高空不掉下來,就必須高速前進,不可以失去速度。技術也是如此,爲了讓現有的技術更可靠,只有發展更先進的技術。人類已經走上了一條沒法回頭的道路,只能提速,沒法減速。
一個依賴技術的高科技、高度自動化的社會,也是一個很是脆弱的社會。有人說,一旦出現危機(好比全球變暖或戰爭),人類就會減緩(甚至凍結)技術發展的速度。錯!危機只會進一步加速技術發展,而不會減緩。技術的危機只能用更好的技術解決,不然人類社會就有馬上崩潰的危險。可是, 高速公路上不能剎車,意味着什麼?
20世紀初,美國經濟學家熊彼特說過一句名言:「資本主義經濟最終將由於沒法承受其快速膨脹帶來的能量,而崩潰於自身的規模。」 我以爲,技術可能也是如此,高速發展所蘊含的巨大能量,最終將把人類社會帶到難以預測的脆弱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