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中責任鏈模式詳解和使用方法

顧名思義,責任鏈模式(Chain of Responsibility Pattern)爲請求建立了一個接收者對象的鏈。這種模式給予請求的類型,對請求的發送者和接收者進行解耦。這種類型的設計模式屬於行爲型模式。設計模式

在這種模式中,一般每一個接收者都包含對另外一個接收者的引用。若是一個對象不能處理該請求,那麼它會把相同的請求傳給下一個接收者,依此類推。jsp

介紹
意圖:避免請求發送者與接收者耦合在一塊兒,讓多個對象都有可能接收請求,將這些對象鏈接成一條鏈,而且沿着這條鏈傳遞請求,直到有對象處理它爲止。性能

主要解決:職責鏈上的處理者負責處理請求,客戶只須要將請求發送到職責鏈上便可,無須關心請求的處理細節和請求的傳遞,因此職責鏈將請求的發送者和請求的處理者解耦了。spa

什麼時候使用:在處理消息的時候以過濾不少道。設計

如何解決:攔截的類都實現統一接口。調試

關鍵代碼:Handler 裏面聚合它本身,在 HandlerRequest 裏判斷是否合適,若是沒達到條件則向下傳遞,向誰傳遞以前 set 進去。日誌

應用實例: 一、紅樓夢中的"擊鼓傳花"。 二、JS 中的事件冒泡。 三、JAVA WEB 中 Apache Tomcat 對 Encoding 的處理,Struts2 的攔截器,jsp servlet 的 Filter。對象

優勢: 一、下降耦合度。它將請求的發送者和接收者解耦。 二、簡化了對象。使得對象不須要知道鏈的結構。 三、加強給對象指派職責的靈活性。經過改變鏈內的成員或者調動它們的次序,容許動態地新增或者刪除責任。 四、增長新的請求處理類很方便。blog

缺點: 一、不能保證請求必定被接收。 二、系統性能將受到必定影響,並且在進行代碼調試時不太方便,可能會形成循環調用。 三、可能不容易觀察運行時的特徵,有礙於除錯。接口

使用場景: 一、有多個對象能夠處理同一個請求,具體哪一個對象處理該請求由運行時刻自動肯定。 二、在不明確指定接收者的狀況下,向多個對象中的一個提交一個請求。 三、可動態指定一組對象處理請求。

注意事項:在 JAVA WEB 中遇到不少應用。

實現
咱們建立抽象類 AbstractLogger,帶有詳細的日誌記錄級別。而後咱們建立三種類型的記錄器,都擴展了 AbstractLogger。每一個記錄器消息的級別是否屬於本身的級別,若是是則相應地打印出來,不然將不打印並把消息傳給下一個記錄器。
QQ截圖20200523143417.png
QQ截圖20200523143422.png
QQ截圖20200523143427.png
QQ截圖20200523143437.png
QQ截圖20200523143443.png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