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仿了優酷的首頁,中間遇到一些問題,積累了點經驗,作個總結。
1. 須要最早明白的兩點
不要只是無腦的切圖,要去體會設計師的意圖,不只僅是還原設計稿,並且要儘量去還原設計師的設計理念。
切圖的時候就提早想好需求可能會有變化,這要求咱們提早作點工做,減小需求變化時的工做量,通常是提取頁面中的公共組件。如何提取公共組件,能夠參考
《編寫高質量代碼》。
2. 流程
仔細看PSD文件!!!!複雜些的PSD圖,起碼先看3個小時吧。看很差的話,後面推倒重來簡直麻煩死!看PSD的時候主要是注意三個地方:
1. 確認好骨架設計,好比主要的佈局方式(是浮動啊,普通流啊,仍是絕對定位啊等等),分層設計並賦予相應的z-index值(能夠在FW裏標註上)。骨架設計好以後寫出整理骨架的代碼。
2. 提取共有的組件,一方面能夠減小工做量,另外一方面使得CSS文件的彈性更好,更好的應對需求的變化。提取組件的原則是:模塊與模塊與模塊之間儘可能不要包含相同的部分,若是有相同的部分儘可能提取出來作成一個獨立的模塊。爲了方便重用,每個模塊的結構都不該該太複雜。而且模塊不該該太多,在模塊儘量少的原則下,作到儘量簡單,提升重用性。
3. 全局樣式,好比字體樣式,連接樣式等,這樣就不用見到一個字體就寫一個樣式了。
開始切圖了,一次把圖切完最省事。某些圖標須要用雪碧圖合成,減小HTTP請求。
從頁首開始作,徹底作完(不要留下一部分等到最後在作)一部分以後測試。
開始測量的時候,骨架部分(長寬,間距,背景顏色)能夠嘗試使用馬克鰻來測量標註,比FW方便。具體細節,好比文字顏色,種類什麼的,可使用FW。
3. 其餘
選擇器命名:
按照功能命名,而不是樣式。
駝峯大小寫區分單詞,分割線區分層次。這樣的兩級命名法基本不會出現命名重複。
如何組織CSS文件:
能夠按照功能劃分,好比layout,font,color等。能夠按照分區劃分,好比header,footer,sidebar等。均可以,沒有放之四海皆準的,按照實際的狀況。此次我就嘗試了base+common+page的結構。可是,在page層,在文件內部我又按照layout,font,color,header,footer,sidebar混合分類的結構。
在page層的文件中,我先把每一部分的註釋寫上,這樣肯定了CSS的結構,而後再一部分一部分的填充。
優先使用class,若是某個元素要在JS中添加動態效果而且只在頁面中出現了一次,那麼能夠選擇使用id標籤,而不是class,這樣在寫JS的時候選擇器的效率更高。
4. 遇到的問題
- 不指明圖片大小,IE8甚至不能顯示圖片。
- 某個樣式無效,一種多是拼寫錯誤,更可能的緣由是選擇器的權重過低,增長一加權重就好啦。只要打開調試器定位到元素,很容易找到出錯的地方。
- 若是想要a連接連接到某個具體的萬維網頁,在連接前面加上http:// 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