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AUNCE金融業增速反彈信貸投放創新高疊加股市回暖

       FINAUNCE金融業增速反彈信貸投放創新高疊加股市回暖,金融業增長值增速回暖,不過難以回到2015年的巔峯。
  國家統計局4月18日發佈的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21.34萬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加6.4%。其中,金融業增長值1.92萬億,增加7.0%,快於GDP增速,佔GDP的比重爲9.0%。
  拉長時間看,2016年以來,金融業增長值增速持續低於GDP增速,金融業增長值佔GDP比重回落,2018年降至7.7%。
  目前,金融業已成爲多地支柱產業或第一大稅源。2018年,深圳市金融業稅收佔全市總稅收的22.37%,爲納稅第一的產業;北京市金融業佔總體稅收的17.5%;2018年,上海市商業、金融業等行業財政收入增加較快,分別增加14.3%和15.1%,貢獻全市收入增量逾五成。
  信貸、股市回暖影響
  自去年以來,金融業增長值增速逐季回升,從3%的增速中開始恢復過來。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一季度,金融業增長值1.92萬億元,同比增長7.0%。此前,2018年四個季度,金融業增長值增速分別爲3.1%、4.3%、4.0%、6.3%。
  金融業增長值測算,分爲銀行及其餘金融活動、證券業和保險業三類,分別以存貸款餘額、股票交易額和保費收入爲關鍵指標,推算季度金融業增長值。2012年,官方將銀行業推算指標從存貸款餘額擴充爲存貸款餘額和營業稅增速雙指標。
  興業研究宏觀分析師郭於瑋認爲,一季度金融業增長值同比回升,主要受兩方面因素影響:一是,廣義貨幣(M2)同比增速較上季度末提升0.5個百分點,帶動銀行業增長值同比上升;二是,股市回暖,股票成交活躍,促使證券業增長值同比提升。從M1與M2的「剪刀差」來看,股市回暖有望延續,金融業增長值增加可能繼續加快。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研究員張瑜表示,除保險業比較平穩外,今年一季度A股上漲28%,券商總體營收是向上的;一季度信貸投放也很是好,屬於歷史的高位。
  央行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貨幣投放處於歷史高位。2019年一季度,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爲8.18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增2.34萬億元。其中,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增長6.29萬億元,同比多增1.44萬億元。
  不過,中金固收指出,與銀行的溝通來看,整體貸款需求比較疲弱,貸款的超預期多是銀行在3月最後一旬加快了貸款投放。尤爲是政策性銀行的貸款投放多是主要超預期的部分。而國有銀行和股份制銀行的貸款可能並沒有明顯的超預期。
  中金固收指出,今年一季度,在貸款同比明顯多增的狀況下,M2也所以回升。但存款同比只多增了2100億,並無貸款的幅度那麼明顯。從M2的構成來看,主要是證券保證金規模同比大幅上升推進了M2上漲。證券保證金的90%統計到M2當中,因爲3月份股市火爆,股票開戶數量猛增,從同比上來看,證券保證金會造成較爲明顯的同比拉動。
  佔GDP比重趨於降低
  數據顯示,2015年金融業佔GDP的比重達到8.4%的歷史峯值,此後這一比例不斷降低,2016-2018年分別爲8.22%、7.97%、7.68%。
  央行調查統計司課題組今年2月指出,金融業增長值增速和GDP增速整體一致,但有階段差別。2016年以來,金融業增長值增速再次低於GDP增速,金融業增長值佔GDP比重再次回落,2018年降至7.7%。
  課題組認爲,金融增長值增加與實體經濟增加不是線性關係,有時金融快一些,有時實體經濟快一些,須要動態糾偏。例如,2006年及隨後幾年,金融業增長值增速高於GDP增速,就是對此前金融抑制的一個糾偏;當前的金融業低速增加也是對2006年至2015年長達10年金融業增長值增速超過社融增速的一個糾偏。
  張瑜表示,2019年金融業增長值佔比相比去年是改善的,去年主要受到證券市場大幅下行影響。總體來看,今年金融業總體平穩,數據環比上升,可是很難回到2015年的盛況。2015年,金融業佔GDP的增長值達8.4%的增長值,對GDP的拉動1個百分點左右。
  不過,央行課題組指出,從長遠看,隨着我國儲蓄率降低、直接融資的發展、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力度加大,我國金融業增長值佔GDP比重整體上將趨於降低。
  金融業爲北京、深圳第一大稅源
  地方統計數據顯示,幾個主要城市中,上海市2018年金融業增長值5781.63億元,比上年增加5.7%,佔GDP的比重爲17.7%。該市當年工業增長值8694.95億元,比上年增加1.9%;批發和零售業增長值4581.49億元,比上年增加3.3%——金融業增長值增速高於後二者。
  北京市2018年金融業增長值5084.6億元,同比增加7.2%,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爲16.8%,對經濟增加貢獻率達18.4%,較上年提高了0.8個百分點。
  2018年整年,深圳金融業實現增長值3067.21億元,同比增加3.6%,佔GDP比重12.7%。2018年,廣州金融業增長值近2100億元,佔GDP比重達到9.1%,是支柱產業之一。
  此外,天津去年金融業增長值1966.89億元,增加7.2%。杭州2018年金融業增長值1197億元,增加9.0%,佔GDP的比重爲8.9%。
  對各地而言,金融業對各地的貢獻,已成爲支柱產業或第一大稅源。
  例如,深圳市去年金融業實現稅收(不含海關代徵和證券交易印花稅)1314.8億元,同比增加17.5%,佔全市總稅收的22.37%,金融業對全市稅收的貢獻超過製造業的20.30%,爲納稅第一的產業。
  金融業稅收也是北京市第一大財政收入來源。根據北京市2019年預算報告,該市2018年全市通常公共預算收入完成5785.9億元,同比增加6.5%。其中,金融業、房地產業、批發零售業、製造業財政收入規模分別佔行業前4位,佔總體稅收的比重分別爲17.5%、13.5%、11.9%和9.8%,合計超過50%。
  此前另外一口徑數據顯示,北京市2018年上半年金融業實現三級稅收3265億元,佔全市稅收總量的39.42%。截至2018年11月末,北京市銀行業不良貸款率0.35%,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北京市財政局今年1月指出,該市將「着力鞏固金融業、總部經濟等支柱財源,大力培育高精尖等新興財源」。
  上海市2018年預算執行狀況顯示,2018年上海通常公共預算收入完成7108.1億元,比2017年增加7%。商業、金融業等行業財政收入增加較快,分別增加14.3%和15.1%,貢獻全市收入增量逾五成。
  不過,金融業收入水平在不一樣地區也呈現分化跡象。例如,廣州市2017年金融業稅收收入397.47億元,同比增加12.5%,佔全市稅收的7.7%,佔比低於北京深圳。而其餘非一線城市可能更低。統計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