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招面試總結

老公司架構調整,調整後的工做內容和本身的職業規劃不符,就離開了。碰巧有同窗在騰訊,叫他幫忙內推去面試了一下,第一次只面完了四面,在總經理面前表現不是很好,四面沒有經過,不過整個流程下來,以爲騰訊的社招面試還真的挺有含量的,去面試了,不過也沒有經過,對本身的前一階段的工做都是很好的總結和提高的機會。web

我以爲面試流程跟面試的崗位仍是有挺大的相關性,不過我以爲研發的崗位應該都是大同小異,下面就我總結的面試經歷總結以下。面試

1:作簡歷,簡歷不要作的太難看,由於本身是打算找同窗內推面試,太難看有時候丟的不是本身的臉,還拉同窗下坑,因此在這方面下點功夫算法

連接是個人簡歷,供參考編程

2:聯繫同窗找內推,根據五度關係,我以爲找到一個騰訊的同窗應該不是問題,而後跟同窗說明本身想要的崗位,叫同窗幫忙看下有沒有合適的崗位架構

我第一次面試的是:數據分析工程師,本身的項目經歷和這個崗位的匹配度仍是挺高的,簡歷作的自認爲還不錯,因此簡歷篩選應該沒什麼問題。框架

3:而後接下來,若是順利的話,至少會有不管面試,不過很遺憾第一次至少面完了四面,下面主要講一下面試的內容。編程語言

面試準備

項目經歷

面試必不可免問到本身的項目經歷,因此對於本身的項目,要有足夠程度的熟悉,保證不會出現簡單的問題就把你問倒的狀況爲止。工具

相關知識

  • 編程語言:知道有一門本身的經常使用語言,幾門輔助的語言;經常使用語言最好是精通的等級,知道語言的特性和不足
  • 開發工具或者經常使用的庫或者依賴:總要有一些拿得出手的東西來展現最近的實力
  • 崗位要求的相關知識:好比我要面試的崗位,有不少算法的要求,這些你知道要知道,我本身的原則是:簡單的必定要理解透,複雜的要知道,懂事最好

幾個必問的問題:開發工具

  • 爲何離開上一家公司?:我是由於老公司架構調整,調整後的工做內容和本身的職業規劃不符,就離開了;事實上,確實也是,我原本打算在老公司鍛鍊兩三年再作考慮的,沒想到啊;這個問題在每一輪面試都會被問道,因此仍是想好怎麼回答吧
  • 自我介紹:其實自我介紹很重要,是你跟面試官怎麼開始話題的關鍵,由於我知道第一個問題基本是必問的,因此我通常就直接說我爲何要離開上一家公司。或者直接反問一下面試官有什麼想了解的嗎?若是面試官有回答他本身想要了解的方面,就直接回答面試官的問題;沒有的話,就說下爲何離開上一家公司?或者直接主要研究或者工做的方向。我以爲興趣愛好這些在hr面的時候說比較合適,固然了,跟技術相關的愛好能夠在技術面的時候說。總之一句話,自我介紹要看面試官是誰決定,而不是千篇一概
  • 說下你作了什麼:也是必問項,因此仍是好好準備本身的項目經歷的,最好寫好背熟,在一二三面的過程當中面試官想了解的層次不同。

一面組員優化

開始的隨便聊聊,問下常規必問的問題,我整體以爲,組員面試隨意性比較強,想到什麼就問什麼,基本會問到他本身不懂爲止

好比我說的決策樹模型用到的xgboost,他說他們也用,而後就問xgboost的特性,爲何選擇xgboost而不是其餘;xgboost的優勢;xgboost經常使用的調參參數有哪些;基本會一直問下去,直到他本身也不懂爲止。

因此建議:對本身的項目(至少有一個)要很熟悉,最好到比較高的等級,好比調優,而不是簡單的碼代碼。

我一面的時候沒有考什麼題目,也不須要寫代碼啥的。

二面組長

上來先是一個自我介紹,而後我問他有什麼想了解的嗎?他說說下你的項目吧,而後我就開始了。忽然以爲,面試官之因此問你自我介紹,可能徹底是不知道怎麼跟你開始話題,習慣性而拋出的問題,你要作的可能只是接下他的話,而後開始大家整個面試的交流過程,他不必定要聽你的自我介紹,我的感受,哈哈。

組長了解的內容和組員有很大的不同,表現的是不會對你一個具體用到的框架追問下去,組長比較關注的是這個項目總體的上下游以及業務需求。考察的是你日常有沒有去關心本身作的項目的上下游或者業務需求,是否是一個只是總體碼代碼的程序猿。

一面和二面會考一些筆試題,二面完以後,在等三面的時候跟一面的組員聊天的時候問起爲何是組長考我筆試題,他說他跟組長說他沒有考,因此組長考了。因此筆試應該在一面或者二面會考察一些。

三面總監

一開始仍是那幾個必問的問題,不一樣的是,總監問項目經歷的時候,問的層次更高了,都是基於總體架構思考的層次,具體的表現就是:大家的項目是爲了完成什麼,效果怎麼樣,跟業界相比怎麼樣?瞭解的層次由公司內部向業內拓展,考察的是你作的項目的意義。

 總監問了我三個問題,我總結了一下,都是基於全局思考的問題,我也簡單說一下吧

1:甲、乙兩地相距S,火車A以20的速度從甲開向乙,火車B以15的速度從乙開向甲,A上有一隻小鳥以30的速度和A同時出發,小鳥碰到另外一輛火車的時候馬上調頭,問:

火車AB相遇的時候,小鳥飛了多少距離?

問題很簡單:答案是S/(20+15)*30

我以爲這個問題迷惑人的地方有幾個:距離不具體,速度具體,面試的時候緊張很容易陷入繁雜的過程當中去。或者相遇的時候,實際上小鳥也是在那個位置,問題也會誤導你思考的方向。

正確的思路參考:AB相遇所需的時間就是小鳥飛行的時間,時間*速度便是小鳥飛行的距離。

2:一我的9塊錢買了一隻雞,十塊錢賣了出去,以爲虧了,又11塊錢買了進來,最後14塊錢賣了出去,問這我的是賺了仍是虧了多少錢?

問題很簡單:收入24,支出20,賺了4塊錢。

不過你要是一步步的算,答案也行,不過我以爲不是面試官想看到的。

 3:64匹馬,8個跑道,要比賽幾回才能找到最快的4匹馬,不能記錄每匹馬的速度?

簡單的思路:8+4+2+1=15次(每次8匹 馬比賽,每次淘汰4匹,也就是一半)

而後面試官問,有什麼能夠優化的地方嗎?

這也是 面試比較坑的地方,你不知道那些信息是能夠用的,因此想了一會,仍是想不到什麼優化的地方,由於根本沒有什麼可用的信息?

因此,當你想不出來的時候,你就跟面試官說你爲何想不出來,這個時候面試官通常會提示一下還有那些可用的信息

面試官說:一次比賽的快慢的相對信息是能夠知道的

這樣的話,首先用一開始八次比賽的第一名比賽,最快的四匹馬確定是在這八個第一名裏最快的那四匹馬對應的隊列裏面,因此再比賽一次,就能夠選出最後的16匹馬了

接下來就是在那四匹馬對應的隊列裏面的這16匹馬裏選出最快的4匹馬,這四個隊列按照第一名的快慢排列以下

1:O O O O

2:O O O *

3:O O * *

4:O * * *

可能的狀況:

每一個隊列的最快就是最快的四匹馬

1,2,3的某一個的第二名是最快的四匹馬

1,2 的某一個的第三名是最快的四匹馬

隊列1的四匹馬就是最快的四匹馬

因此能夠知道有可能要比賽的馬一共有10匹,上圖的O,*是不多是最快的四匹馬之一 

因此最壞的狀況是在須要比賽兩次,也就是8+1+2=11次

第十次能夠考慮選3+2+2+1這八匹馬跑

最好的狀況隊列4的第一名比其餘隊列的第二名|隊列3的第二名比1,2的第二名好隊列4的第一名都快,這樣只須要比賽多一次就能夠找到最快的4匹馬了。

 

這個問題是總監問的最複雜的問題,一句話,不要懼怕,思考事後沒有思路能夠請求提示一下,我以爲筆試和麪試不一樣的就在於此,筆試可能只會看結果,面試看的是思路

 

四面總經理

哎,雖然說是傷心事,不過仍是說一下。

開始仍是常規的那些交流,和前面三面不一樣的是,一二三面都是面對面的聊天,比較隨意,四面是在總經理的辦公室,裏面有一個能夠寫寫畫畫的地方,對於你作的那些項目你要展現一下,最好還考了一個開放性題目,也是我表現最很差的地方。因此四面考研的是一我的的全面的綜合實力。

 說實在的,我確實沒想到四面是這樣一種形式的面試,感受就跟作彙報同樣,應該就是作彙報的形式,因此你最好有作項目展現的打算。

總經理考了一個電梯規劃問題:一個五星級酒店,50層*每層50間房*每一個房間住一人,假如你是設計師,你以爲須要多少個電梯?

我第一反應就楞了,我還真的沒有去過五星級酒店,五星級酒店的要求是什麼?而後我就傻逼了

我錯誤的假設五星級酒店的服務是很高級的,就是不管什麼狀況下,都不能讓客人等超過一分鐘,而後我就說了一個應該是超級浪費的想法,絲毫沒有考慮成本的問題,因此,我就沒有經過面試了。 

 不過回來我想了一下,這個問題的描述實在是太簡單了,徹底就是領導交給你的任務的樣子,對比前面的一二三面,問題是愈來愈寬鬆,

從一開始的組員具體一個庫問到參數調優,到組長的上下游,再到總監業界對比,到總經理的項目彙報,對人的考察是愈來愈高級,考察的能力也是從一開始的技術到彙報工做,以及總體結構的思考,果真是考察的很全面。

我以爲,總經理面試的難點在於兩點:

1:彙報工做的能力

2:總體架構,特別是成本(電梯的個數)和用戶體驗方面 (客人等電梯的時間)的平衡。

最後說一下這個電梯問題吧,雖然我仍是不知道實際應該怎麼作?

1:首先是電梯是使用場景,(應急|平常|小衆),電梯是平常用的,我犯錯的地方在於極端化了,個人設想是在緊急狀況&所有住滿人&在極端時間內把人所有運到一樓,這樣的想法就是不合理的,由於這種狀況出現的機率幾乎爲零,而且,緊急狀況不能坐電梯,真是傻了

2:成本考慮,電梯的閒置率很高,酒店的用電梯的高峯期基本會在一到兩個小時之間,儘可能知足高峯期

3:設計考慮,高低層電梯避免頻繁停層

綜合這三點,下面說下本身應該給出的方案

電梯分佈,50間房,有五個電梯口應該能夠夠浪費了

高低層,就假設是25+25吧,這樣就至少須要5*2十個電梯了

最後咱們考慮一下,每一個電梯口須要多少個電梯吧

酒店的上客率,假設是50%,一個電梯口須要負責運送10房*1人*25層*50%=125人

假設高峯期是1個小時,那麼平均每分鐘有125/60≈2人等電梯

假設電梯的往返時間是2分鐘,考慮停層須要的時間,以及可能一分鐘出現2人以上(不一樣樓層),在儘可能保證客人等候時間不超過一分鐘的前提下,同時考慮上下的關係,設置兩個電梯是比較合理的,

因此總的電梯數是

5個電梯口*分爲高低層2*2個=20個電梯

 

最後去了騰訊視頻P2P下載組,去作數據分析。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