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我減小了舉手機取而代之的是舉書本,除了本身感覺到閱讀帶來的樂趣外,還有一個巨大的收穫,就是閱讀一樣影響到了兒子,他開始主動要求買書,回到家看着咱們看書,他也自覺的拿出書閱讀,一家人坐在一塊兒看書的畫面十分舒適,讓我切身體會到了耳濡目染的效果。閱讀
今天回到家,在吃飯的時候,兒子坐在旁邊陪我聊天,天天下班回來跟他交流,經過對話瞭解他的動態,感覺他的成長,那是下班回家後最快樂的時光。
今天探討的話題是如何寫小說,他想寫一部小說,名字都想好了,這個想法或許是受前兩天我在看完陳河的小說後給他講的故事,他表現出了對小說中故事特別的興趣,儘管我講的很粗糙甚至都沒將情節交代清楚,他都是很認真的聽着,然而在今天就萌生了寫小說的想法,我爲他產生的這個想法而感到高興。
《尋針記》是題目,兒子很是激動甚至是有些興奮的告訴我,而後開始講劇情。
放學回到家作完做業後,開始擺弄玩具,看到一個小貓布娃娃的揹帶褲脫線了,因而他拿出針線包,針線活是兒子最喜歡的手工製做之一,穿針引線、縫補一鼓作氣,這手藝估計也有來自姥姥一部分遺傳,在最後剪線環節手沒控制好,線斷了針卻不見了,他知道本身闖禍了,其實沒有這麼嚴重,只是由於他喜歡在沙發上上串下跳,因此才告訴他若是上面有針就特別危險,給他內心落下了後果很嚴重的印象。
他顯得有些着急,緊接着拿出一個小手電,這是之前我跟他一塊兒找東西的標準流程,在沙發底下掃描了一圈,動做驚動了外婆,也加入了尋針的陣營,外婆也按着本身的標準流程,從廚房拿出掃帚,用掃地方式,實踐證實外婆的方式是靠譜的,在掃帚撥弄了幾下後外婆看到一個銀色的東西晃了一下,正是那口針,兒子在看到針的那一刻如釋重負,趕忙將針撿起放回到針線盒裏,緊張的尋針記完美結束。
劇情雖然簡單,但兒子竟然跟小說聯繫到了一塊兒,這是一個好的開端,我告訴他要想寫小說,首先是要喜歡閱讀,再就是要細心觀察,具備洞察人物、事物的能力,細心觀察力強這是兒子具有的能力,接下來仍是要多讀書,多積累,兒子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