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槽「雲計算」

     「雲計算」這三個字如今算是成功紅遍了大江南北,懂的不懂的,都能和你扯上一兩句。搞技術的不談雲簡直就貌似要 out到了火星上去,敢蹦出「不知道」三個字的,絕對是要被鄙視的巴不得找個地洞鑽進去,各家公司不論是互聯網的、搞物流的、管理工廠的,無一不提本身的雲計劃、雲需求,大有「產業大革命」之勢。可是各類雲裏霧裏以後,談到實際點的,最後大多不過落地總結爲「我要虛擬機」!別笑,真事。而這句話纔是皇帝的新衣。

可是「雲計算」確實不是忽悠人的,也確實比大多數人想一想的複雜和不一樣。可是爲何如今幾乎全部非專業人士共同的認識都確實不到雲是幹嗎的嗯?如今的雲計算從概念上作了定義,最簡單的定義莫過於基礎設施即服務、平臺即服務、軟件即服務,也就是洋文裏面的IaaSPaaSSaaS 安全

基礎設施即服務,強調的是基礎設施的交付性。傳統上,若是須要開辦互聯網業務是須要自購或者租用設備的,七七八八的搞起來要是從採購開始算起,沒有一週半月是搞不定的。並且因爲須要採購或者租用設備,加上因爲可能不懂而須要的諮詢費用,總體耗資巨大,對初創公司來講極具風險。而基礎設施及服務強調的是交付的快捷性、系統的安全性、按需使用的價格低廉性,這也解決了傳統的IDC設備建設交付的問題。可是基礎設施即服務並不能解決另一個問題,那就是交付用戶後,用戶自身系統的運維管理性。固然,這是基礎設施即服務沒法解決的問題。舉個例子就是說,現代社會有很強的交付我的PC的能力,根據市場需求、我的預算不同,也有低中高的電腦可供選擇。可是這種PC的交付,是沒法解決用戶不會使用電腦的問題的,好比說有的用戶買了電腦後滿心歡喜的發現打開後竟然沒有QQ,而後便開始發飆「TMD我好幾千買了個電腦結果連網絡聊天的功能都沒有!」——固然這是最傻的用戶的表現。聰明一點的說「回去下載一個QQ安裝一下就好啦」——不過,偶爾遇到QQ壞掉的時候,也會有用戶號稱「電腦壞掉了」,office不會用也是「電腦壞掉了」,這各類表現都是正常的,由於不是全部用戶都是專業的。 服務器

爲了解決以上問題,傳統的方案是使用「虛擬空間」,這樣一來簡單了,用戶無須要昂貴的先期投入,業務須要面對服務器內部運維的事情。買個虛擬空間,一年便宜的幾百塊就能搞定。可是虛擬空間的短處也是很是明顯的,首先就是性能問題。如今的虛擬空間都是幾百我的共用一臺機器,性能上共享帶寬、IOCPU,形成訪問質量不能保證,時好時壞。其次是平臺升級問題,因爲配置的一致性,底層升級困難。可是即使是存在這些困難,仍是有很大部分的基礎用戶來購買虛擬空間。其實這種虛擬空間形式的服務,就是「平臺即服務」。雖說雲計算也提出了這種概念,其實在實現的過程當中,不論是googleAppEngine,仍是阿里雲的AppCloudEngine,都只是作了一個應用託管的容器而已,和虛擬空間並無本質上的不一樣。 網絡

再說說「軟件即服務」吧,這東西纔是最很差作的。說很差作的緣由並非由於存在技術上的緣由,而是由於需求上的緣由。Gmail是成功的軟件即服務的案例,可是它的成功首先是由於需求的簡單,沒有特別複雜的邏輯,首發郵件而已,帶一點即時聊天的功能也是無所謂的事情。還有salesforce也是成功的客戶跟蹤、項目跟進、企業管理工具。可是他們的成功只是因爲需求的相對簡單和明確,並且有共性就是你們都須要的基本功能。這種成功的前提是須要有明確的需求的,沒有需求也就沒有軟件的實現,也就沒有軟件即服務了。因此說軟件即服務實際上是雲計算的金字塔尖,不是由於技術而是由於需求沒法抽象成統一。 運維

上面大概的說了我對雲計算的三個模型和本質的理解。可是這還不是重點。 ide

IAAS的成功落地,讓更多的用戶選擇使用IAAS提供的虛擬機,今天不論是亞馬遜、阿里雲、盛大雲,面向市場推出的無一不是「虛擬機」。因爲其優秀的應用隔絕性、系統穩定性,性能上要比虛擬空間高出n個檔次,雖然價格上比虛擬空間貴出很多,可是和傳統的IDC交付相比仍是天壤之別的小,這也促使不少人選擇落戶「虛擬機」。可是,請記住,必定有很是大比例的用戶是技術不過硬的。面對Windows遠程桌面還好一點,面對Linux,也許連怎麼鏈接都不知道,又談何管理虛擬機。用一個稍微有點牽強的例子說明一下,這就如同我想自駕遊,而後我以爲我只要有臺車就能夠了,而後我跑進4S店交了錢、銷售員給了我鑰匙,爬上車關上門我才發現原來這車我不會開啊!這時候我找4S店的人理論是沒有用的,由於他們只管賣我車,至於買主會不會開這不是他們的事情——固然這個例子咱們是能夠理解的,可是說到不少人購買了虛擬機後發現對OS不熟悉,不知道怎麼去管理、不知道怎麼去部署應用,這是大量存在的事實,而這時候不少用戶會和他們的雲提供商較勁:嗯?我買的虛擬機竟然不如空間?連什麼怎麼上傳文件的地方都沒有?這是什麼東西?TMD垃圾!TMD我要退款。。。可是這怪客戶嗎?細細想來,怪也不怪。 工具

接着說,我繼續和4S店的銷售員去糾結退車,他告訴我,這是大衆最早進的PQ35平臺生產的車,質量上沒有問題。。。哎呦等等,神馬PQ35啊,我須要知道是什麼平臺的麼,我關心麼,PQ350000我也無論啊!哦,PQ35是我們大衆公司現金的的造車平臺。。。我管你是什麼平臺啊,我不會開啊!有本事你給我一臺我會開的車,最落後的平臺造出的車我也要!——這樣的對話看起來是那麼搞笑和讓人糾結,可是對於使用雲虛擬機的用戶和雲提供商而言,相似的對話時天天司空見慣的,你們毫不要驚訝。用戶其實真心不關心你是什麼平臺的,雲對於用戶來講,若是隻是基礎設施交付這塊,是徹底沒有感覺的。雲能夠作到5分鐘交付虛擬機,可是若是IDC也能5分鐘交付給你一臺機器,那是否是IDC也叫雲呢?因此說,雲只是一種雲商的一種快速交付的「解決方案」,而對用戶來講什麼都不是。 性能

說到底,咱們給了雲太多的神祕感,給予了太多指望值,談論着想象中多少年後的憧憬卻幹着時下大部分人想要的虛擬機的交付,忽略了基礎設施交付對用戶來講只是一個OS的實質。對技術人員來講,惟技術的思想深重,對媒體來講,太過虛幻的宣傳,大有十人成虎的味道,這些都形成了雖然腳踏着實地、卻又老是仰望星空談論着難以理解的技術。 google

最後,我仍是要申明,「雲計算」自己是靠譜的、實際的、實用的技術,不像不少人所說的只是不實際的概念。可是,咱們也須要看到在發展過程當中的實際狀況,搞雲計算的人也不是神不是仙,仍是要食人間煙火,想辦法把技術搞得你們都不懂是很簡單的,可是如何把自己很難理解的技術解釋的清晰明瞭深刻淺出纔是最不容易的事情。 阿里雲

本人資歷尚淺,各位看官若有賜教,本人不勝感激。http://weibo.com/u/118634774雲計算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