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DNA像U盤一樣存儲信息:DNA儲存技術讓人體變成雲硬盤

我們人體的所有信息都由DNA編碼組成。你可曾想過,DNA能夠像U盤一樣存儲信息?美國《科學》雜誌近日發佈的一項研究顯示,一克DNA的儲存容量相當於約20萬臺電腦!具體容量約爲200 PB(20萬兆)。這是因爲DNA具有密度大、穩固耐用的特點。專家指出,當今時代信息爆炸,只要解決了成本問題,那麼DNA儲存技術的市場空間將無可限量。

DNA存儲技術:並非首創

其實DNA儲存技術早已有人在做了。2012年,哈佛大學研究人員用DNA儲存了一本五萬字的圖書。歐洲生物信息研究所(European Bioinformatics Institute )也在DNA儲存了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以及馬丁·路德·金的演講《我有一個夢想》的錄音帶。

DNA存儲技術:讓我們人體變成雲硬盤

突破性進展:存儲效率大幅提升

儘管不是首創,但是,這項DNA存儲技術目前迎來了重大突破。研究員Erlich是該研究報告的作者之一,他表示:這是因爲運用了一種編碼技術,能讓DNA存儲效率提升60%,還能有效減小DNA存儲過程中的出錯率。他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擔任計算機科學系教授,同時也是紐約基因組中心(New York Genome Center)的核心成員。

「把數據輸入DNA只需要不到一秒鐘。DNA說白了只不過是四種核苷酸(nucleotides)排列組合的結果。我們只需要把這些核苷酸和數據一一對應。」

研究員Erlich說,一旦掌握了編碼方法,或者找到了符合編排或數據輸入要求的DNA,那接下來的工作就很輕鬆了。這是因爲,可以由企業來負責DNA的實際製造過程。

獨特魅力

「這麼做,是爲了激發人們的想象力嗎?沒錯!就是想讓人們感受到科學有趣的一面!」

DNA具有密度大、穩定性高的優勢,因此DNA儲存技術仍然比新興的同類技術更讓科學家着迷。研究員Kosuri說:「DNA儲存技術所涉及的難度,相當於把單個原子放在一個物體表面。」 他指的是IBM公司,該公司曾在1989成功用35個氙原子拼出了「IBM」的字樣。

他說:「排列原子也不是不可能的事,但必須要運用極高的成像技術,在接近於絕對零度的真空狀態下才能完成。這就涉及到核心技術了。相比之下,我們的DNA技術要比它更實用,雖然在存儲方面肯定沒有軟盤或U盤那麼實用。」

DNA還可以儲存3D影像。雖然全息存儲(holography memory)和賽道儲存(racetrack memory )技術也可以做到,但是研究員Kosuri說,DNA技術能儲存的密度比它們要高得多。來源:醫療

克服技術難點

但是,DNA的合成過程是非常艱辛的。研究員Kosuri表示:「難就難在,DNA合成過程中,約有5%的時間,會損失掉隨機合成的一個DNA。而且,不僅合成困難,就連讀取DNA也是一個問題。如果有一種編碼技術能夠避免這種損失,那麼DNA存儲技術就會變得簡單得多,也利索得多。」

美國《科學》雜誌發佈的這項研究,的確實現了這種編碼技術。研究員Kosuri表示,這項技術可以讓DNA合成過程中出現的失誤容易讓人接受。這要歸功於一種特殊的編碼技術,而用這項技術傳送數字信息,通常能夠適應連接中斷的情況發生,比如在智能手機上播放Youtube視頻。Erlich表示,這就意味着,這種編碼技術能夠處理那些比研究中使用的DNA質量低得多的DNA。

研究員Kosuri沒有參與該項研究,但他是上述2012年哈佛大學研究報告的第一作者,如今是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的一名生物化學教授。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化學工程師Grass也參與了這項研究,他表示,研究團隊成功地在DNA中存儲並且恢復了一個操作系統,是個「優雅的成就」。他還說:「我每天都在‘使用’DNA,所以我明白這項工程必須要萬無一失。」 Erlich表示,他們是故意把那個操作系統放進DNA的。」如果不把文件完美地恢復,那麼就可能會損毀某些內容。但我們就是要證明我們不怕把這種可能會損毀的內容放進DNA。」

Kosuri也同意這種方法十分高效:「我認爲他們採用了正確的實驗測試算法。他們選對了算法,而且看起來很奏效。」

成本巨大<餘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