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曾介紹過,全部的HTTP通訊都被構形成一對HTTP請求和HTTP響應,HTTP協議的請求與響應報文都是由「首部header」和「主體body」兩部分組成的。其中主體部分是請求和響應的數據,首部部分則規定了請求和響應的內容格式。web
1.HTTP請求
對於HTTP請求報文,主要由三部分組成:請求行、請求頭、請求正文。在請求頭和請求正文之間通常會有兩個空行進行間隔。
下圖是用Burpsuite截獲的請求報文。
HTTP請求報文的第一行即爲請求行,這個報文的請求行就是「GET / HTTP/1.1」。
請求行由三部分組成:服務器
2.HTTP響應
HTTP響應報文整體上也是由三部分組成:響應行、響應頭、響應正文。
下圖是響應報文。ide
3.例題:你必須讓他停下
BugKu http://123.206.87.240:8002/web12/
打開網頁以後,發現頁面在不停地刷新。查看源碼,能夠發現是經過一段Javascript的腳原本實現頁面刷新的。
根據頁面中的提示「Stop at panda ! u will get flag」,再觀察到頁面每刷新一次,<img>標籤中src屬性所指定的圖片來源也在隨之變化,於是能夠推測,當顯示到指定的圖片時,就應該會出現flag。可是flag是經過a標籤來輸出的,a標籤又加了一個style="display:none"的屬性,也就是讓a標籤的內容不在頁面上顯示。因此即便刷新到合適的圖片,在頁面上也看不到flag,而只能經過源碼查看。
明白了原理以後,接下來就很簡單了。咱們能夠在Burpsuite中經過Repeater模塊反覆發送HTTP請求,每次所返回的HTTP響應也應該是在不斷變化的,並且還能夠直接看到響應的源碼。果真當顯示到10.jpg時,flag就出來了。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