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雲 2019:一席之地與一段距離

  中國第二大、亞太地區第四大的雲服務商騰訊雲正逐漸露出崢嶸。
  2019 年 12 月 19 日,騰訊雲行業方案總經理鄭立鵬在微博上透露,騰訊雲年度收入在 2019 年 Q3 突破 100 億。這看起來是個不錯的成績——要知道,2018 年騰訊雲整年的總營收爲 97 億。
  此外,騰訊雲業務營收在 2019 年 Q3 財報中被單獨公開披露:騰訊雲在該季度收入 47 億元人民幣,同比增加 80%。上一季度雲業務收入仍是「遮遮掩掩」地被包含在金融科技板塊中;而更早以前的單獨公開還要回追到 2018 年 Q4。 
  考慮到騰訊不久前才邁過 930 變革一週年的節點,這次業績公佈無疑證實了其對騰訊雲業務以及產業互聯網轉型的信心。
  <strong>C 端與 B 端的對接</strong>
  在 2018 年 9 月 30 日以前,騰訊在 B 端方面的基因少之又少,但如今這一切已經發生改變——經過 930 變革,騰訊 CSIG(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羣)開始成爲騰訊 to B 的窗口;換句話來講就是,<strong>以騰訊云爲載體,把騰訊的 C 端資源鏈接到 B 端產業互聯網</strong>,而金融、醫療、政務、教育、出行等領域則是其 to B 戰略落地的重點。
  <strong>金融</strong>
  不管是從騰訊官方的財報,仍是從騰訊雲官方網站的資料來看,金融領域能夠看做是騰訊雲耕耘的重點對象。固然,其深耕也在 2019 年結出了相應的果實。
  2019 年早些時候,騰訊雲發佈多款金融業務支撐平臺,其中包括專有云平臺 TCE、分佈式數據庫 TDSQL、微服務平臺 TSF 以及 TBDS&Ti 大數據及人工智能平臺。
  得益於新推出的分佈式數據庫 TDSQL,騰訊雲與微衆銀行打造的全球首家雲上銀行在數據庫方面比傳統銀行節約了 50% 以上的成本;單 IT 運維戶均成本也只需 3.6 元,不到傳統銀行的十分之一。
  2019 年 9 月,張家港農業銀行採用基於騰訊雲分佈式數據庫 TDSQL 打造的新一代核心系統成功上線,這是國內銀行首次在傳統核心業務系統場景下采用國產分佈式數據庫,打破了對國外數據庫的長期依賴;同時,下降了 75% 以上的硬件投入成本,節省了 20% 以上的 IT 投入。
  <strong>政務</strong>
  政務也是騰訊雲重點着力的領域。
  在過去的一年中,騰訊雲與廣東省人民政府合做的被稱之爲「一號工程」的數字廣東項目獲得了進一步深刻。從結果來看,數字廣東目前已經合做推出了三個產品成果:粵省事、廣東政務服務網、粵省事協同辦公系統。
  其中,粵省事小程序已經擁有 1714 萬名實名用戶,累計業務量 2.9 億筆,累計上線 744 項服務及 60 種我的電子證照,其中 651 項實現「零跑動」,91 項「最多跑一次」(截至 2019 年 9 月 13 日)。
  從必定程度上來講,數字廣東已經成爲了騰訊雲在政務領域的一張名片;並且,這一名片已經吸引了長沙、武漢、江門等城市參與到數字政府的建設中。
  <strong>醫療</strong>
  在衆多雲廠商排兵佈陣的醫療領域,騰訊也在不斷探索,並有本身的一套打法。
  2019 年 5 月 21  日,騰訊副總裁丁珂在 2019 騰訊全球數字生態大會上介紹,在醫療健康領域,騰訊的目標是聚焦科技助力、提高醫療服務的效率和質量。
  正如丁珂所說的那樣,在過去的一年中,騰訊一直致力於「兩卡一平臺」的建設,「兩卡」即電子社保卡和電子健康卡,「一平臺」指的是騰訊健康小程序。其中,經過微信觸達電子社保卡的參保人超過 5 億人;2019 年 7 月開始,江蘇、河北、湖南、黑龍江、貴州等全國多省均已開通微信渠道申領電子社保卡。
  另外一方面,騰訊雲與東華醫爲打造的東華醫爲健康鏈以騰訊雲區塊鏈爲基礎,解決了當前醫療信息化過程當中遇到的數據安全、數據共享等難點;得到了 2019 年區塊鏈與產業互聯網融合應用創新案例。
  <strong>智慧零售、教育、出行、文旅等領域也被騰訊官方列爲熱門的騰訊雲行業解決方案。</strong>
  另外,雖然從 C 端起家的騰訊在遊戲領域沉澱了豐富的資源(這一點在騰訊雲官網的行業案例版塊中可窺見一二,騰訊雲在遊戲領域的客戶數量排名第一),不過,其中大多數仍是屬於傳統的遊戲雲市場,而並不是雲遊戲。但這一情況也將在將來發生改變——2019 年 8 月,騰訊雲發佈了「騰訊雲·雲遊戲解決方案」,爲全球遊戲廠商及平臺提供一站式雲遊戲解決方案。
  <strong>騰訊產業互聯網戰略的承載者</strong>
  在很多人的眼裏,騰訊雲近幾年纔有「聲響」;但實際上,基於自身業務需求,騰訊在雲計算相關業務的內部佈局早已開始,而且在 2013 年 9 月正式全面對外開放。
  問題是,雖然騰訊在雲方面的佈局看似很早,但早些年它一直隸屬於社交網絡事業部門,並無激起什麼漣漪;並且, 對於騰訊這樣一個將 C 端業務作得風生水起的公司來講,想要下定決心去探索一個「未知」的領域是艱難且成本高昂的。
  2018 年,騰訊面臨了來自多方面的壓力,並開始尋求新的解決之道。
  2018 年 9 月 30 日,騰訊正式宣佈啓動 930 變革,做出了擁抱產業互聯網的決定。其中,騰訊將騰訊雲從所屬的社交網絡事業部(該事業部已拆解)中拎出來,與互聯網+、智慧零售、教育、醫療、安全和 LBS 等行業解決方案一塊兒整合到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羣(CSIG),擔任 CSIG 總裁的是騰訊高級執行副總裁湯道生,直接向公司總裁劉熾平彙報;擔任騰訊雲總裁的是騰訊副總裁邱躍鵬——這是騰訊時隔 6 年以後的首次大規模內部架構調整。
  據瞭解,騰訊 CSIG 在成立後,一度成爲了全公司內部人員流入最多的事業羣,不少人都看好將來 20 年產業互聯網的發展。這不只是由於 to B 業務在騰訊內部上升到了新高度,還在於騰訊自己在產業互聯網領域打開了一個更大的市場,這種認知獲得了全行業的認同,你們紛紛進入這個賽道。
  此外,在內部合做中,CSIG 也具備更強大的整合能力。邱躍鵬在一次採訪中表示,騰訊雲和每個 BG(事業羣)的合做都很是強。騰訊雲與微信合做推出了「小程序·雲開發」;與 TEG(技術工程事業羣)之間,是「10 年兄弟般的關係,合做很是順利」,甚至 TEG 會把一些團隊和騰訊雲的團隊在某個項目裏整合在一塊兒,讓工做效率更高。技術工程事業羣總裁盧山也曾說,「要往死裏幫(CSIG)。」
  邱躍鵬坦言,此次調整對騰訊的意義很是巨大。其中,最核心的改變就是原來以產品爲核心去構建組織結構,到如今以客戶爲中心去構建組織結構。他也表示,作 to B 和 to C 是徹底不一樣的體驗:
作 C 端產品面對的是用戶,作 B 端則面對的是客戶,並且大客戶自己的決策具備更強的專業性、綜合性,沒有衝動消費。C 端有不少風口,但 B 端須要深耕,須要科學決策。騰訊內部有不少人是 C 端出身,如今作 B 端產品,反而成爲一種新的優點,由於客戶須要有一個跨界的人幫他將產業與互聯網作結合。
  CSIG 掌舵人湯道生也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道,「C2B 是騰訊獨有的方法論。」B 端的客戶最終也仍是要服務本身的 C 端用戶,瞭解並觸達 C 端用戶是騰訊的優點。依託 QQ、微信的社交生態優點,騰訊 C2B 模式重構了商業、政務鏈路。此外,騰訊雲加速 SaaS 孵化,彙集了一批垂直應用廠商,給自身雲服務加分。 
  總而言之,高管們以及整個集團都對這個新部門寄予厚望。另外,通過了 930 變革的洗禮以及集團「All in to B」的鼓舞,CSIG 在過去的一年裏取得了可圈可點的成績,騰訊雲也不斷髮展壯大。
  <strong>一席之地與一段距離</strong>
  儘管騰訊雲在行業內已經擁有了本身的一席之地,不過,從總體來看,與 3A 雲廠商(AWS、Azure、阿里雲)相比,還有很長一段須要追趕的距離。
  首先,根據以前 Gartner 發佈的 2018 全球 IaaS and IUS 市場份額報告,雖然騰訊雲 2018 年在 IaaS(基礎設施即服務)及 IUS(基礎設施公用事業服務)領域的增速達到全球第一,但從市場份額來講,騰訊雲僅僅位列全球第六名。
  在營收方面,2019 年 Q3,騰訊雲在該季度收入 47 億元人民幣。但同時期,亞馬遜 AWS 的營收爲 90 億美圓(約 630 億元人民幣),微軟 Azure 所在的智能雲部門營收爲 108.45 億美圓,而阿里雲營收 92.9 億元,同比增加 64%——從上述的數據來看,<strong>雖然騰訊雲在快速增加中,不過從市場份額和營收規模的角度來講,仍是比較「眇小」的。</strong>
  在國內市場,騰訊雲一樣也面臨着激烈的行業競爭:阿里雲緊緊保持第一;華爲雲增速迅猛;金山雲、UCloud、青雲等衝擊股市板塊;運營商的雲要擠進第一梯隊——這就意味着,騰訊雲不只要奮起直追阿里雲,還要避免被牢牢跟隨的雲廠商趕超。
  但這並不是易事。
  首先是認知問題。騰訊作 C 端比較早,產品都是強鏈接屬性,好比 QQ、微信、遊戲。所以,對於大型 B 端客戶(政府和大企業),騰訊打交道比較晚,缺少經驗;這在必定程度上致使了大 B 端客戶沒有「騰訊能作企業服務」的認知。
  在技術層面,國外的 AWS、Google Cloud 等廠商都在作本身的芯片,國內阿里雲有平頭哥芯片,好比玄鐵芯片,含光 800 AI 芯片;華爲雲有昇騰芯片和鯤鵬芯片;百度有崑崙芯片。<strong>騰訊是國內 BAT 中惟一沒有芯片的巨頭。然而,沒有芯片級的優點可能會讓騰訊雲喪失不少機會。</strong>
  另外,阿里雲總裁是張劍鋒,他在阿里待了 15 年,此前在淘寶體系工做。從架構師到阿里集團 CTO,他一直走的是技術路線。同時,他仍是阿里中臺戰略的執行者和達摩院院長,可以調動達摩院。也就是說,阿里雲是「達摩院加持的雲」。相比之下,騰訊雲的總裁是邱躍鵬與副總裁王慧星都成長於 QQ 體系,騰訊雲在總體的科研實力方面可能略輸一籌。
  固然,雖然騰訊雲在一些方面尚有短板,但它在短短的一年時間內(2017 至 2018 年),完成從全球第十八大雲廠商到全球第六大雲廠商的跨越,已是很可貴了。
  <strong>雷鋒網小結</strong>
  站在 2019 年的尾巴上來回顧騰訊雲一全年的發展,不難發現騰訊雲正在牢牢承擔着集團奔向產業互聯網的使命,而且用本身的方式來證實「騰訊在 to B 方面有着先天的優點」。
  不過,面對萬億級別的產業互聯網市場,以及海內外強勁的對手,騰訊雲還要在多方面提高實力,正如騰訊雲副總裁答治茜曾說的:
短時間的優點能夠刺激這件事情,長久來看仍是拼內功。數據庫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